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博约相资     
汪梅村(士铎)思想反动,人多识之。然其学术有精到之处。萧穆《汪梅村先生别传》载汪尝与友人论学,略曰:“汉魏儒者自博入,惜其未知约也;宋元儒者自约入,惜其未知博也。然人之性情既各有所近,不能强同,且为博为约,皆须竭其毕生精力,如饥者求食,寒者求  相似文献   

2.
钦仰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喜爱《文史通义》,熟读"博约篇"。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之路,我与"博"相知,与"约"相守,直至与"博约"结下不解之缘,凝练成"博观约取,以约驭博"的语文教学思想。"博"——起点"语文,博大精深;语文教师,应该成为博学的‘杂家’。"初为人师的我,还未真正跨入语文教学的门槛,就不知天高地厚,妄想饱读诗书,  相似文献   

3.
李晶 《华章》2013,(23)
清代考据学者并非只专注于整理、校勘古籍,其背后是有思想作为指导的。清初学者戴震即是考证运动的理论代言人:戴震的学术包含有现代史学的科学方法、其“以字通词、由词通道”的治学路径和“经世致用”的史学理念以及恰当处理治学中的“博约”关系也都蕴含了丰富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的教学要求教师既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又能要言不繁地驾驭语言、驾驭课堂。只有教师处理好了博与约的关系,即只有做到了广泛阅读、收集资料、接受新信息、参与社会活动、整合资源、适时点拔、更新手段等,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由博反约”话整理任小文江苏梁丰高级中学(215600)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之。”意即广博地学习,详尽地研究,然后概括出简单的道理。这“由博反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知识的整理过程,即利用分类、排比,比较、推理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处理,揭示...  相似文献   

6.
博约问题存在于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对"博""约"的具体内涵、属性特征的当代理解及整体把握,有着理论与实践多方面的意义。在生成论教学哲学视域下,教学中的"博"具有普遍性、无限性、开放性,"约"具有特殊性、有限性、聚焦性。两者互动互应、螺旋交感,共同影响着教学的存在、运演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历史之中,曾国藩在政治、经济、学术、外交、军事等方面有重大的影响。该文通过论述曾国藩的治学思想形成、实践和成就,剖析其治学思想的本质,及其对近代的学术发展的贡献,对其治学思想做出客观而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似乎在研究生生涯的起点,"你是否读博"就已经成为一个大家乐此不疲的话题。在不断地被问及、被谈论的同时,我们也在摇摆中不知所措……直博申请的诱惑第一次收到群发的"直博"通知,并没有像第二次收到时那样心动不已。原因很简单:第二次群发的邮件有称谓刘丹同学。对我来说,这四个字有无法抵挡的魔力,召唤我去追寻曾经摇摆不定的学术梦想。读书、思考、写论文的过程,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可以打破时空国界的限制与伟大的头脑对话,在否定与肯  相似文献   

9.
<正>许多人认为铭文的基本特点可以用陆机《文赋》里的"博约而温润"这句话来概括。博,指内容广博;约,指文辞简约,概括性极强;温,气度温和,从容不迫;润,语调柔顺。而刘禹锡的《陋室铭》也一直成为"博约而温润"的最好诠释和典范。但笔者认为《陋室铭》一文"博约"而不"温润"。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10上海世博会的胜利闭幕,我国进入了"后世博时代",世博会的精神遗产使当代人的思维观念、行为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本文通过调研"后世博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从教育者的角度提出"后世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构建及思想教育机制创新,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