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任何人身上都没有比品德更重要的东西正如马丁·路德所言“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力量所在。”品德是由那些可以作为你的生活指南能使你的生活充满意义和深刻内涵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所构成的它们包含诸如正直、诚实、勇敢、公正和宽容它们是在我们的生活中经过一次次必要的艰难选择而形成的。然而生活中有些人怀疑我们内在的价值观念是否还那么重要。许多人开始相信…  相似文献   

2.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中国奇迹,目前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经济繁荣和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情况下,很多人却丢失了灵魂中最伟大的东西——道德。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温总理的话很容易让人们想起马丁·路德曾说过: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随着陈学忠老师精辟独到的分析,或许我们能够感受到温总理为什么要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及道德问题,呼唤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3.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育事业是快乐的事业,是良心的事业,是饱含爱的事业,更是关系到国家兴亡和民族未来的伟大事业。将来能有幸从事教育事业,是终生不悔的志向,也是无可比拟的荣耀。蒙台梭利曾经说过:要想影响社会,我们必须将注意力转向儿童,这是教育的真正智慧所在。于是,早教、幼儿园的重要性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4.
开创学生美好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任何人都对此充满憧憬。任何人都为之奋发努力。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教育,取决于我们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的教育该怎么做,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静心思考、重新审  相似文献   

5.
《湖北教育》2011,(9):1-1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恩曾说过:“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的确,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公民意识已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迫切需要,这从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  相似文献   

6.
世人都喜欢含蓄之美。所以古往今来,好文章皆是如此──借物以抒情,即事以明理;情不显出,理不直指。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如果只是匆匆浏览,当然无法真正了解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常在事物的变动中看到其本质。今天,教育改革和复旧的冲突越激烈,就越凸现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它像一面明镜,促使我们思考教育本身,思考教育对于现实和未来的意义, 思考教育工作所负有的使命,这使得我们为之欢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一项需要理想的事业,所以许多人呼唤教育理想,认为教育理想是必要的乌托邦。然而,教育理想也可能是危险的乌托邦。首先,教育理想代表着人们用未来的可能性去批判和改造现实。教育理想作为必要的乌托邦,唤起我们对未来的希望与梦想。教育理想是教育的希望所在,是教育追寻的目标所在,是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教育超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办学模式,它的构建是教育改革人本趋势的体现,是合理利用有限教育资源的要求所在,广大受教育者愿望之所在,并能使教育作为服务性产业从容地应对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但是“教育超市”的真正建立及发展却要经历一段漫长的试验过程。  相似文献   

10.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说:"创造性就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核心之所在,它是人的最高力量,同时也揭示了我们人类世界与自然界的天然分界线。"众所周知,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建设国家未来的一代新人,在他们身上不能没有创造力。而这  相似文献   

11.
魏爱德 《上海教育》2011,(13):25-25
国家的财富和未来取决于三个方面:人们的技能和创造力,领导人的管理能力,以及影响下一代的能力。而这最终还是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教育系统能够促进全员学习,这也足以说明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一、一切为了特殊学生的生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对特教学校来讲,这不仅是未来的教育支柱,亦是目前特殊教育的趋势所在。我们培智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本领运用于生活,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乐观向上  相似文献   

13.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出,是实现教育最终和谐发展的必然一步。 但这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直指现实,并且在清醒认识中对教育当前不均衡的现状进行的一种充分观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此中之教育,首先是在均衡意义上全民所享有的教育,这一目标,正向我们渐走渐近。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师德状况和师德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人类崇高的事业,德育工作关系着我们民族的未来,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前途。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而师德是教育的灵魂,高校德育工作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教师的人格和行为表现。没有教师的“身教”,就没有真正的德育,学校教育就不可能实现它的道德目的。身为一名教职人员不能仅局限为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面对新时期的挑战,抓好我们教师的师德已成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值得我们深度思考和深层研究。  相似文献   

15.
苏联小说《古丽雅》中说,人有四个高度,中学为第一高度。中学生的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高度,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不合格的教师教出不合格的学生。我们需要一大批真正的“明师”——明白之师,明辨之师,明天之师,作为人类文明传播者的历史教师,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6.
吴菊晖  黄雪亚 《辽宁教育》2009,(10):17-18,22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自我教育的重要性的精辟论述,同时也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揭示了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辩证关系,阐明了教育的实质所在,它将有助于人们对教育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7.
赫钦斯注重大学的独立性、学术性与批判性,强调大学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完整性,这一思想在高等教育史上独树一帜,指引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针对目前大学教育发展偏离了教育的本真,失去了大学教育真正之精神,我们有必要重拾赫钦斯大学教育的理念,匡正大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韦鸿敏 《广西教育》2012,(32):55-56
来宾市第六中学(以下简称来宾六中)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充分感受到严格与关爱、挑战与成长,让学生回忆在来宾六中时,除了有严谨的学习印迹外,更有对班主任、对任课教师的思念与敬佩。这才是我们教师的真正价值之所在,教育工作的愉悦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未来人才素质的较量,应该主要取决于未来教育的质量,未来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的质量。我们作为人民教师,不但要具有丰富的专业教育理论知识,还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20.
黄东 《教育教学论坛》2012,(31):248-249
未来人才素质的较量,应该主要取决于未来教育的质量,未来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的质量。我们作为人民教师,不但要具有丰富的专业教育理论知识,还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