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新生在入学后短期内就形成了众多非正式群体的现象令人深思,究其心理原因在于大学新生相似的心理基础、共同心理需要及从众心理的作用。研究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的心理成因,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正确对待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即正确认识、加强教育、积极引导、营造氛围,从而减少大学新生对非正式群体的依赖,有效地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刚 《江苏高教》2015,(1):136-138
文章阐述培育大学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并在分析大学新生价值观现状及心理特征的基础上,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结合"首因效应"、"强化心理"、"从众心理"等理论,探索大学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剖析了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要针对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客观实际,发挥从众心理在当代大学生中的积极影响,抑制从众心理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引导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4.
从众现象是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大学新生容易产生学习从众、恋爱从众、消费从众等行为。它不但弱化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造成大学生独立性差 ,丧失人生理想、目标 ,而且助长不良风气 ,影响社会健康发展。大学生从众原因涉及个人心理、社会风气、教育体制等诸方面 ,学校应转变教育管理观念 ,建立教育管理新机制 ,采取加强基础教育、专业理想教育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大学新生从众现象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众现象是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大学新生容易产生学习从众、恋爱从众、消费从众等行为。它不但弱化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造成大学生独立性差,丧失人生理想、目标,而且助长不良风气,影响社会健康发展。大学生从众原因涉及个人心理、社会风气、教育体制等诸方面,学校应转变教育管理观念,建立教育管理新机制,采取加强基础教育、专业理想教育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
从众心理作为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定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它会弱化学生的学习目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解构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应明确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探寻规避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消极影响,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效果,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从中学生到大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和矛盾往往相互作用,形成衔接过程的心理状态.如何缩短衔接过程降低消极影响,加速新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形成,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新要求,是新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一年级对每一位大学生来说,既是成长道路上的新起点,又是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转折点.对于缺乏心理准备的大学新生来说,在这个心理转型与重塑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地疏导解决,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产生消极影响.文章拟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及其教育辅导对策作分析探讨,为大学新生增强学习适应性能力、提高学业成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作为虚拟网络生活的主体,从众心理对其网络人际交往、社会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道德盲从也会使大学生丧失自我道德判断的能力,对其道德社会化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高校应利用好从众心理效应,积极促进大学生道德水平提升,助推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0.
经过激烈的高考,苦读多年的学生进入大学,远离了家长的约束,没有了学习的压力,面对陌生的学习和生活,许多大学生在心理上感到无所适从,于是从众心理产生了。辅导员、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领导者,要想管理好学生,就必须细心观察大学生从众心理的表现形式,弄清大学生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充分认识大学生从众心理的二重性,并找出矫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0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多元,独立意识较强,思想政治素质具有显著特异性特征。大学生在个体价值观念实现与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易受到从众心理干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全面认识到从众效应对教育客体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把握从众心理正负效应,掌握从众规律,在从众行为生发的各环节运用干预模式,加大常态化育人工作力度,顺利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此,阐述了从众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并提出了从众效应生发中的干预模式,以期充分发挥从众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向作用,提高教育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的含义、形成原因,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在班集体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在大学新生班集体建设中通过采取"导"、"控"措施减少和削弱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对班级建设的消极影响,促进新生迅速适应环境,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已提到高校工作的议事日程,认真地分析其成因,提高针对性,积极地培养大学新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与时俱进地改进教育方法,才能不断克服因心理因素给大学新生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学术期刊编辑心理偏差主要包括对编辑职业本身认识的心里偏差、对自身发展认识的心理偏差以及对待作者与文稿的心理偏差等方面。防治和纠正对这些心理偏差,要正确认识编辑职业的性质,正确认识编辑和学者之间的关系;提防思维定势和从众心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新生开始大学新生活时,首先面临的是一段艰难的心理适应期,能否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将直接影响大学 新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本文将探讨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期的种种心理表现以及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期的调适,试图帮 助大学新生培养健康的心理,顺利度过心理适应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新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6.
李启文 《考试周刊》2011,(9):181-182
在当今社会,手机已经成为大学新生入校的必备物品之一,成为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于是手机的附加功能即成为影响大学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手机对大学新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淡化手机对大学新生的消极影响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对大学新生正确使用手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冲突现状,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整群随机抽取了珠三角三所高校813名大一新生,采用自编的大学新生心理冲突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新生普遍存在心理冲突(出现比例为82.7%),但程度为中度偏轻。其中,“上进心强V S自制力弱”和“内部需求VS经济限制”是大学新生最容易出现且程度最大的两类心理冲突。总体而言,女大学新生的心理冲突大于男大学新生;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的心理冲突要大于来自城镇的大学新生。  相似文献   

18.
浅谈大学生就业的从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日益凸显。除了整体就业形势严峻以外,许多就业心理问题也阻碍着大学生顺利就业,就业心理问题中的从众心理就会导致大学生非理性就业。大学生就业的从众心理是指择业时的盲目从众,盲从的主要原因是对主客观情况认知不准确,不能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大学生个人、高校、政府三方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好大学生就业从众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微信已成为我国广泛使用的社交软件,朋友圈的"晒"行为也日渐流行。个体的"晒"行为源于从众、自我认同、自我表露、自我欣赏等四个方面的心理,"晒"行为还同时带来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状况,分析大学新生心理冲突的原因,并提出心理调适的几条对策。目的就是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度过大一阶段的心理调适期,更好地完成大学学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