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袁珂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23-124
因特网的发展使我们全面进入网络传播的时代.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因传受角色的变换及把关力量的削弱,引起传播伦理的一系列问题,亟待人们给予更多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3.
自我传播,又称"内向传播"或者"人内传播",是一切外在传播的基础。人需要通过自我传播构成对自己的看法,形成某种认识,赋予社会感知和行为的连贯性。人在社会互动中关于活动、感受与经验的印象累积即记忆,人的大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都离不开记忆。因而记忆是自我传播的前提。如果丧失记忆,"主我"变成了一片空白,与"客我"失去了正常对话的功能,自我传播也就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4.
当信息化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当传统媒体面临着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的挑战;当信息的非对称性天平越来越倾向于传播者.强制性传播正一步一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本文旨在通过数据的定量分析.剖析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强制性传播作用的形式和手段.意图找出应对的方法.实现信息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企业传播——应运而生的传播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传播通常被划入公共关系或者广告的研究范畴,而且企业传播也不如公共关系或者广告那么常被提及,企业传播与广告和公共关系之间的边界与关系也一直很模糊.有的研究将企业传播划入公共关系的范畴,有的研究将企业传播划入组织传播的范畴,也有研究将企业传播纳入企业管理的范畴,通过企业传播行为来规范和影响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扩展,城市的竞争开始从单纯的城市建设和形态竞争进入城市品牌竞争的时代。然而,以往的城市形象营销策略只注重创造差异性的城市形象,却忽视了城市形象品质与传播品质之间的脱节,导致城市形象的传播落后于城市形象的建设,传播效果大打折扣。本文提出城际传播的新概念,通过对此概念的阐释,提出城市形象传播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原始传播时代的灾害信息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传播时代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之前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的灾害信息传播活动是当时人类生存的客观需要,也是当时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推动力量。本文分别论述了原始传播时代灾害信息传播的各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传播环境)和原始传播时代灾害信息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终端传播排名第一就传播而言,任何一个成功的传播都是整合传播的结果:它包括线上、线下、产品体验、口碑等。在各种传播工具中,在我们看来没有主次之分,只有推动的顺序不一样。这里谈到的终端传播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产品  相似文献   

9.
10.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西方新闻学已经发展为“大众传播学”,开始把报纸、电台、电视等统称为“大众传播工具”,对传播的信息,(“内容分  相似文献   

11.
传播战略与城市形象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非 《新闻战线》2012,(5):67-69
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宣传已经成为我国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善舆论环境、提升城市知名度、形成对外交流的有利平台等方面来说都意义重大,尤其对地区改革、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可以加快政府外宣工作传播和推广的速度,在城市本体、政府以及所有社会成员之间架起文化认同和信息流通的桥梁。从某种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12.
广告传播中的人际传播潘向光现代广告作为说服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传播活动,其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广告信息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体,才能送达所选定的目标消费者,以影响其购买行为。这些广告媒体,主要是大众传播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据权威组织1986年的统计...  相似文献   

13.
14.
现在许多传播学论著对“传播”的解释不仅让社会广大民众费解,就是新闻传播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真正能领会传播内涵的人也不会很多。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从传播的基元出发去解释传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专利情报的传播机制和传播模式王秀山(锦州师范学院信息研究所)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及时获得某一领域的专利情报是很必要的。专利情报能全方位地反映某件专利的权利、技术、经济等方面情况。因此,有必要弄清专利用报来源及传播策略。专利情报源关于专利情报的来源...  相似文献   

16.
传播仪式观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詹姆斯·W·凯瑞的传播仪式观角度,分析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仪式性、庆典性和参与性特征,指出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与传播的仪式观具有同样的核心主旨,即通过神圣的典礼将人们以团体或共同体的形式聚集在一起,以完成"时间上对社会的维系"。发现了当前的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仍是传递观下的信息与知识的线性传播,没有创造出"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仪式化场域"。提出传统节日文化传播应该以传播仪式观为理论指导,在传播过程使用、还原与创造有意义的文化符号,使中华民族文化经过几千年洗礼,留存下来的具有生命力、最具共同记忆的部分得以生产、还原与维系,成为联系古今、联结民众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7.
2011年的一系列事件再次让公众把目光聚焦到我国公共健康领域,在舆论期待和社会责任的双重压力下,大众媒体公共健康传播在如何走出误区、增强报道科学性、建立保障机制等方面的作为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绿色传播策略的提出无疑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传播思维。将绿色传播策略与传统文化传播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将促进传统文化传播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曾来海 《新闻世界》2011,(11):20-21
在定义上,风险传播侧重于风险信息传播,危机传播则偏向危机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在时态上,风险传播属于将来时,危机传播则属于现在时;在研究视角上,风险传播源于社会学,危机传播则源于管理学。同时,在时态上,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在外延上,风险传播与危机传播之间的隶属关系难以区分。  相似文献   

20.
我们处在一个由硬传播向软传播过渡的时代,数字化的来临、新媒体语境的形成,对国家形象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软传播的理论应用,来探讨国家形象传播的新路径,我们认为:软传播将成为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家形象传播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