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传统绘画鱼中,中国文人运用传统的绘画工具,借用现实中的鱼形象,描绘鱼的生存状态,借鱼的自然客体来表达中国文人对于自由和快乐的追求,这体现了中国哲学体系中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使鱼文化成为文人士大夫中的重要的文化现象。从历代绘画鱼的造型特征及人文属性两个方面介绍中国传统绘画鱼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绘画源渊流长,博大精深。在绘画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有许多文人乐意接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将绘画创作与哲学精神相结合,出现了由文人士大夫介入的简淡闲逸的绘画风格(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文人画)。无论卷轶之浩繁,还是阐释之精微都营造着中国传统的文人气象。他们以孔孟儒学、老庄道学和禅宗佛学为根基,以丰厚的文学理论为素养,以广泛的艺术实践为依托,寄情与画、托物言志。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绘画风格,开创了“温和文雅”、“消散简远”的绘画局面。  相似文献   

3.
文人画家是有士大夫气息,高蹈于山林、胸中有气味的中国传统文人精英。文人画家历来鄙视专业画家与画工。戏剧票友视戏剧为修身养性的雅趣,是娱己娱人的享乐方式,其内心视那些专业戏剧演员为“戏子”、“贱业”。文人画家与戏剧票友利用自己话语霸权把他们的审美好恶强加给了绘画和戏剧,并影响了绘画与戏剧艺术的发展,从而造就了文人画家与戏剧票友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美学取向的影响,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4.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书写工具,不仅有实用价值,也是融会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它们总是同文人士大夫的书斋生涯相关联。文人士大夫赋予了“文房四宝”深沉含蓄的魅力,“文房四宝”则成就了文人士大夫温文儒雅、挥洒激扬的风姿。两者水乳交融的结合,形成了中国文化特别是书画艺术无与伦比的意蕴,也使笔、墨、纸、砚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变得愈加完美和精致。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作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并由此应运而生了文人画。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格特征,决定了古代画家的人格取向,并因此决定了文人画的艺术精神与风格特点。本文试图探讨中国古代文人画家的人格类型、特征并由此分析文人画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文学艺术在北宋呈现出蔚为壮观的景象。北宋婉约词有着蕴藉含蓄的词情,文入画派有着“迥出天机”、“参乎造化”的写意风格,词与绘画在文人士大夫的抒情中有着共通的艺术精神。从色彩描绘、时空意识、形神兼备的艺术精神等方面探讨了绘画美学思想对北宋婉约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梅、兰、竹、菊等“君子画“题材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具备了古代中国人理想的人文精神.这种画题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人讲修养、重品德的人生态度密切相关.元蒙政权建立所带来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改变和元代文人士大夫绘画的大发展为君子画的兴盛提供了最适宜发展的土壤.从事君子画题材创作的人数众多,成绩斐然.元代君子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画兴起于宋元之间,那是对儒家思想控制下的写实为主体的传统绘画的背叛和革新。老庄哲学影响下的两晋绘画突出了虚静和空灵之美,南朝佛教禅宗传入并介入绘画,使失意的士大夫和落魄文人思想意识和艺术表现上有了进一步的超脱。王维成为崇尚自然和写意的文人画之事实上的领先人。  相似文献   

9.
用人品优劣来评判绘画艺术之格调高低是中国文人艺术理论中较为独特的现象。早在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就涉及到人品关乎画境塑造的问题,因为他的理论落脚点是气韵,所以后世理论家大多在此引申。偏重形而下的人品对绘画艺术的重要性也就没有展开系统论述。真正对绘画艺术中人品问题展开论述是明中业以后,当时的思想家全面提出并充分论证人品中才、学、识、胆、气这五部分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至此,"人品即画品"艺术观才有了全面的学术支撑。艺术领域对人品的要求已经不单是画家修养的问题,而是一个评判绘画艺术格调高低的标准。只有在充分理解人品内涵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认识传统文人艺术,才能更好的定位中国文人艺术精神所在。  相似文献   

10.
:“文人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形式 ,或者一种绘画美学思想 ,自宋代以后在中国传统画坛一直操执牛耳 ,充当盟主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价值取向 ,本文通过从审美创造和艺术风格入手的“逸”到转变和扩展为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层面的“逸”的分析 ,着重阐述了“文人画”审美价值取向的主调——“逸格”境层的创构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通俗艺术和高雅艺术的性质和作用作了阐述,就二者与高校艺术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高雅艺术如何争取大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试论文艺心理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西方文艺心理学精致后产生的困惑和中国文艺心理学成长中出现的烦恼中剖析了当前文艺心理学缓步难进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三位一体的发展新思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统摄西方文艺心理学众多理论 ,从中国古典文艺心理学中吸取养分 ,寻求补充 ,这样才能使困境中的文艺心理学获得深入、持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影视艺术是艺术发展与科技发展结合的产物 ,但一个专事影院 ,一个步入家庭。它们有共性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但更有个性 ,“你还是你 ,我还是我”。它们都在发展 ,但后来居上 ,中心位移 ,方向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从古希腊到中世纪,从近代到现代、后现代,艺术作品的内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文章将艺术作品置于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中,从历时与共时两个方面对其内涵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学和文化学角度,对艺术交流机制及其运作做了分析和阐述,强调艺术交流受制于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却又为现代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提供了一种不可取代的助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艺术史学科虽然自成立以来就遭受质疑,但也不难予以合理的回应:西方的艺术史正在从艺术门类史而变得越来越具有艺术门类综合性和文化多元性;中国自身的文化、学术及艺术传统本身则具有艺术史书写的动力。中国艺术史学科的可能性来自于两方面:艺术史学科制度建立本身,中国式门类艺术汇通及古今学术汇通传统。艺术史学科路径可以有门类艺术史、宽视角门类艺术史、观念艺术史、比较艺术史、跨门类综合艺术史等。对艺术史学科路径的反思可能引导出艺术史学——对艺术史研究方法或路径的反思。中国艺术史学科可以由三个分支构成:艺术通史,跨门类、跨媒介或跨学科的艺术史,艺术史学。  相似文献   

17.
动画是我国现代儿童喜爱的视觉艺术形式。动画不仅给儿童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和快乐,同时也为学生的芙术学习提供了全新的资源,动画与儿童关术的学习、发展发生了直接联系:本文通过分析儿童在芙术发展各阶段接受动画的特点、动画在儿童芙术中产生的积极作用,为构建动画艺术与儿童芙术的教学渠道提供了教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赵乐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6):119-120,124
美术史的学习,必须从知识的层面入手,了解历史变革和发展的脉络,了解艺术思潮的衍变,了解艺术家的简要生平,了解其创作经历,了解主要艺术作品的主题和内涵等.美术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对作品的了解,可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但是,真正使我们进入艺术欣赏核心的,永远是艺术作品本身.  相似文献   

19.
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培养艺术设计、艺术研究能力,要求该专业的人才能够从事艺术设计教育、艺术研究,能够在相关艺术设计领域工作。艺术基础课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不可少的课程,针对艺术基础课能力要求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于艺术基础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必然有实际意义和价值。试图从该角度对目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20余年,是中国设计从"工艺美术"向"艺术设计"转变的重要时期,是设计观念发生转变的时期。观念的变革,使人们的"设计"思维受到冲击,因此,认识"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和设计观念的变化,是我们现代设计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