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当北方义和团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时,南方却相对的比较平静。出现这一强烈差异的原因,与南北地区由于经济上的南富北穷、政治上的南松北紧、文化心态上的南新北旧而使得各自的精英阶层产生不同的社会心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问题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林增平先生在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取得了为史学界所瞩目的成果。本文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资本原始积累的特征、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来源、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形成的时间及其标志等方面对林增平先生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和述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式教育。对于这场教育变革,不同的士子有着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做出不同的评价。这一教育变革也影响到他们的教育活动的选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通过调适,积极参予到教育变革之中;另一部分人却迟迟无法走出教育变革的影响而处处感到不适,与新式教育始终存在着某种隔膜。教育变革下士子心态的多样化,说明近代士子阶层的分化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等层面,也反映在他们的心理世界之中。士子心态分化的情况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考察中国近代教育转型的有益视角。  相似文献   

4.
乡绅阶层的兴起是英国由中世纪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和体现.尝试从微观角度着手,探寻英国乡绅阶层的内涵,数量和历史发展轨迹,考察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乡绅阶层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主要活动及其历史作用.对社会转型时期英国乡绅阶层研究,看出乡绅阶层的形成表明英国封建社会内部已经孕育出了自我否定因素,其成长和壮大直接推动了英国社会向近代转型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精英政治文化特指鸦片战争之后以开明官吏和进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以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政治文化。近代中国精英政治文化产生于中华民族危机刺激下中国精英阶层救亡图存的实践中,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政治心态、政治认知、政治价值的转变。近代中国精英政治文化是传统政治文化体系的解体的标志,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思想基础,它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近代英国的统治政治是值得研究借鉴的重要内容,近代早期英格兰的统治阶层教育成为近代的遗产,埃利奥特的《统治者之书》(以下简称《统治者》)(The Book Named The Governour)是近代早期的重要的统治阶层教育著作。16世纪的英格兰,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大航海、圈地运动等交织缠绕,政治上呈现新的特征。统治者阶层也面临了新挑战。何人可以成为统治者,为什么和如何成为统治者便成了时代的思考课题,  相似文献   

7.
古代中国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封建文化的发达和综合国力的强盛,导致“夷夏之辨”和“中央大国”心态的形成。这种心态认为华夏文明优越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这种自以为最为优越的文化在明清时期使封建统治阶级和士大夫阶层顽固地抵制西方先进文化,认为西方文明不过是一些令人不屑的雕虫小技,中华“泱泱大国,的圣典——孔盂之道才是万古不易、无往不克、教化万方的精髓,外国的文明师承中国。中国只能用自己的文化去改造西方文化,而断无向西方学习之理。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时期,封建统治者和士大夫阶层仍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可偏废”的原则,在完全肯定和保护本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把社盒改革停留在器械、工艺的层面上,不主张使中国文化一步步地走向近代化。这种心态导致了自大和僵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并直接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相继出版和发表了一些著作和论文,尤其在实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近代职业教育思想、教育社团与近代职业教育和近代职业教育专题研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在研究时段、研究视角和史料运用上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近代旅游史研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两个方面。其中对国内旅游的研究包括整体性、区域性等研究,国际旅游活动的研究多从境内和境外着手。至于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体现在研究内容、方法、理论等方面。只有在这几方面都有相当改观的前提下,该领域的研究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关于士绅阶层在近代社会变迁中发生蜕变的历史现象,学界已有探讨。然而,对内陆士绅在近代化变革时期,其思想观念转变的研究还略显不足。山西士绅刘大鹏在面临近代变革的冲击与挑战时,展现出对近代变革的困顿与对传统儒学的坚守。这一历史情形为后人深入了解近代变迁中的内陆士绅群体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多从历史学、国际关系学、语言学、形象学等多种视角探讨和分析了近代外国不同的中国观,且取得了丰硕成果。总体来看,以往的研究虽在视角上有所突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不同阶层人物的中国观研究极不平衡,而采用的理论亦相对陈旧,今后的相关研究应当避免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代华北自然灾害与天津边缘化的贫民阶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近代华北自然灾害频仍导致灾民大量流入城市,是贫民阶层的主要来源。民国时期城市慈善赈济系统的演变,是促使灾民转化为城市贫民阶层的重要因素。"边缘化"是贫民阶层生存状态的典型特征,这种边缘化既表现在空间分布上,也表现在生存方式上。近代天津便是探讨近代城市贫民阶层的形式及其特征的很好个案。  相似文献   

13.
明清江南的封建商品经济汪洋恣意,臻至历史发展的逻辑高峰,但同时对封建传统秩序的冲击力亦空前强大,陷后者几于崩解的境地。这在江南精英阶层的心理上投下了巨烈的震撼,经历了最初的心理危机,这一群体的心态呈现出复杂多维化的变迁:或弃业从商,或文墨糊口,或堕入非途,或仍由科举入仕。心态的变迁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涵:对利的汲汲求取不免造成士气的沉沦,然而却也促进了江南士子经济独立能力的提高,削弱了对科举制度的依附迷信,预示着其人生道路由古代向近代转型契机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中国传统官僚集权社会的精英,主要是由地主、士绅与官僚这三个阶层角色构成。这些社会阶层各自在经济、文化与政治上承担着维系社会生命体的组织功能。自隋唐以来迄至近代,传统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上述这三个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相对频繁的横向流动。而这种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主要是由科举制度来实现的。平民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而取得功名,从而进入地主、士绅与官僚之间的精英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国知识分子被称为士人阶层,这个阶层由于对知识的占有和自身的使命感、责任感使然,常常表现出独特的孤独心态,而对这种心态的表达和消解,士人阶层也有其独特的方式和手段,这个过程同时也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既是西方自由主义的移植,又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潜移默化作用下的再造。在追求自由、人权、民主、宪政等普世价值的同时,中国自由主义显示出明显的自身性格,如具有较强的民族情结、理性迷思、战斗心态等。对这一面,思想史研究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近代汉语体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文献语料、内容深度,研究领域等多方面有了长足发展,而且在研究理论、视角和方法上也有了借鉴与创新。今后的近代汉语体貌研究有待于在语料范围、研究内容、系统建构和研究视角等方面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中古近代汉语异形词是指中古近代汉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学界已有相关探讨但尚无系统研究。中古近代汉语异形词的整理包括异形词的归纳梳理及其来源研究,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中古近代汉语异形词研究价值表现在词汇学研究、辞书编纂研究、汉语俗字研究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近代小说研究在整个中国小说史研究中曾属于一个薄弱环节,但是百余年来,近代小说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绩。其成绩主要表现在近代小说作品的整理以及小说家资料的收集和出版上,近代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和历史地位等方面的研究上,以及近代小说理论的研究上。其中近代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和近代小说的物质技术因素的研究,成绩尤其令人瞩目。今后加强近代小说研究,要凸显近代小说本位观,进一步挖掘、整理近代小说的研究资料,立足于小说文本,研究时避免新文学立场所带来的局限。  相似文献   

20.
近读马敏先生《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一书 ,获益良多。此书时空跨度很大 ,从古代“士”阶层的兴起 ,传统绅士阶层的形成和演变 ,绅商合流的萌始 ,一直延伸到近代绅商阶层的形成及其角色和作用。作用同时又通过绅商阶层的类型区别、社会属性、社会功能、政治参与的探讨 ,与西方的早期资产阶级作众多层面的比较 ,“将近代绅商阶层的社会阶级属性确定为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早期形态。所谓‘早期形态’ ,意味着绅商尚不是成熟和完备形态的近代资产阶级 ,而只是在中国社会由中世纪农耕社会向近代工商社会转轨过程中 ,一部分亦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