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周珍霓 《宜春学院学报》2013,(5):133-135,138
异化翻译是一种尊重差异的翻译策略,而非主张盲目复制原作的策略。"异化"与"归化"作为翻译策略并无优劣高低之分。文章就英-汉翻译中的"异化"、"归化"策略进行探讨,认为:作为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两者各有短长,也各有存在的必要。过分强调"异化"或"归化"都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
异化翻译是一种尊重差异的翻译策略,而非主张盲目复制原作的策略。“异化”与“归化”作为翻译策略并无优劣高低之分。文章就英汉翻译中的“异化”、“归化”策略进行探讨,认为作为翻译策略,“异化”与“归化”两者各有短长,也各有存在的必要。过分强调“异化”或“归化”都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3.
"异化"与"归化"作为翻译策略并无优劣之分,两者各有千秋,也各有短长.语言的多元性和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否定了翻译的绝对性.所以,过分强调"异化"或"归化"都有失偏颇.在文学翻译中,语言晦涩,佶屈聱牙的译文乏善可陈.可读性和文学性才是检验文学翻译质量和翻译效果的天平.  相似文献   

4.
“异化”与“归化”作为翻译策略并无高低优劣之分,两者各有优缺之处。过分强调“异化”或“归化”都有失偏颇。文章提出,跨文化翻译的英译汉可适当采用异化手段作为归化的补充,而汉译英则宜尽量归化,以期达到便于沟通、促进交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翻译中要真正做到文化翻译的一一对应是不可能的。翻译中"求同"的原则适合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存异"的原则适合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翻译目的不同,翻译策略的选择是不同的。"求同"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存异"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翻译策略的选择要根据文本的性质来定。关注意义而对形式要求不高的庄严性、科普性文体采用归化的策略,保持原文的真实性和原有风格采用异化的策略。但归化和异化两者不是互相对立,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西方归化/异化的讨论多从后殖民理论视角出发,揭示强势文化在翻译外国文学时所采取的归化策略的文化殖民主义本质,提倡异化的策略作为一种抵抗以求文化交流上的平等。文章剖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并与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异化/归化策略进行了比较。同时提出,在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传播过程的初期,归化翻译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归化/异化手段较韦努蒂倡导的异化策略更具操作性。译者还是应在忠实于原文和不妨碍译文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使归化异化互为补充,并防止过度归化或异化。  相似文献   

7.
翻译中对跨文化因素的处理往往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不同的手段,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来看“中华龙”与“dragon”,把“龙”译为“dragon”是属于归化的策略;从后殖民理论吸取营养的异化翻译策略来看,则将归化翻译视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和征服的共谋,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或翻译技巧上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带有颠覆性的政治和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30年代,"归化"成为翻译的主流之际,鲁迅却与主流背道而驰,由原来的"归化"转为选择"异化"作为自己的翻译策略。鲁迅的选择绝非偶然,是其意识形态中的政治因素影响着他对翻译策略的转变与选择。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常见的翻译策略,异化总是译者不错的选择。但关于归化与异化翻译比较的争论未曾停止过。1987年,一篇名为"归化——翻译的歧路"的文章更是引起了归化与异化的大讨论。这篇文章将主要对翻译中异化策略的定义,异化与归化的比较,导致译者采用异化策略的原因以及异化策略的评估这些主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鲁迅对世界翻译理论有巨大的贡献,然而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翻译策略是世界和中国翻译理论的支柱理论。古今中外,有三种翻译策略:1.归化翻译——传统翻译;2."归化加洋气"翻译——改良翻译;3.异化翻译——现代派翻译。鲁迅提出了三种翻译策略中的两种,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归化"翻译的学者,也是第一个推出"归化加洋气"说的学者。美国人韦努蒂提出"归化"比鲁迅整整晚了60年,提出的"异化"是第三种翻译策略,与鲁迅的"归化加洋气"翻译策略截然不同。中国的翻译理论家将鲁迅的"归化加洋气"翻译策略和韦努蒂的"异化"混为一谈,使鲁迅的"归化、洋气"翻译策略淹没在对韦努蒂的"异化"的热捧的喧闹声中,结果教科书中的翻译策略只有韦努蒂的两个——归化和异化,鲁迅首先提出"归化"这一事实也在韦努蒂的"异化"的热捧的喧闹声中被抹杀了。中国翻译理论界必须重新审视鲁迅对世界翻译理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方法在翻译史上一直存在诸多争议,傅东华先生翻译的《飘》历来被看作是归化译法的代表。作为翻译策略,两者兼顾使用才能更好体现翻译宗旨。  相似文献   

12.
黄晓丽  苏瑜 《海外英语》2011,(10):192-193
归化与异化之争在翻译界由来已久。从异化和归化的英语对应词的来源和内涵入手,可明确异化和归化的含义,使该术语的概念界定更加准确。异化和归化作为翻译策略,与直译、意译有一定联系,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涉及到语言形式和文化内容两个层面,因此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可以采取异化和归化互补的双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马苗 《考试周刊》2012,(69):19-20
异化和归化是英语翻译中两种重要策略,二者相互补充。本文通过将这两种翻译策略与文学翻译的发展过程结合起来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即任何译本都是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意象的解读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穿梭于两种语言文化之间,不仅要达意,更要传情。达意在于语言层次,而传情深至文化层面。归化与异化作为处理文化信息的两种基本翻译策略,应辨证统一于整个翻译过程。在处理中西文化意象信息时,采取归化亦或异化,取决于译者的能动性选择,而最佳关联可以作为这种选择的一种依据与准则。我们认为归化和异化都各有道理,各有各的用武之地,不能绝对的摈弃任何一方。为了实现文本功能动态对等,在目的语中进行有效关联,本文主张使用归化策略;在遇到中西趋于融合的文化意象时则倾向于使用异化策略,既能保持源语文化的异质性,又能丰富目的语文化内容,加快文化融合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翻译界一直把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方法看作是对立体,对二者的争论伴随着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持续不断。本文通过分析归化和异化的概念,以及一直以来关于争论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之间的关系,对归化和异化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阐述译者在语言层面应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在文化层面应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思想。最后指出归化与异化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6.
作为翻译的策略,归化与异化的争论是十分激烈的。本文通过引入翻译目的论的一些概念,尝试从根本上解开归化与异化真正的问题所在: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的选择。然而,每位译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也是应该的。因此,归化与异化没有哪个更好,只要适用于目的,两者皆佳。  相似文献   

17.
归化与异化之争是翻译研究里常见的现象,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有着众多的理论源由.笔者以20世纪的畅销小说<魔戒>中译本为例,以翻译"目的论"作为这一现象的理论支撑,探讨译者选择"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的原因是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张婵 《文教资料》2010,(25):41-42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媒介,在当今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电影的片名起着传达信息、体现美感和吸引观众的功能。归化与异化作为英汉互译中的重要策略,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讨论电影片名中的归化与异化现象,比较归化与异化策略的差异,探讨这两种各有优势、互为补充的翻译策略,以及如何在电影片名翻译中进行恰当的选择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归化”、“异化”作为两种基本的翻译策略是翻译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之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界定了归化、异化的另一英文术语adaptation的概念并指出了它与其他英语术语的关系;明确了“归化”、“异化”和直译、意译在使用范围上的不同,对区别这两对概念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认为,归化法和异化法对翻译实践都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理论界定,历史发展,学术争论三方面对归化与异化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归化法与异化法在中国文学翻译实践中的策略选择,以作为对翻译理论的浅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