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实证、对比的角度分析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的教育经费投入与支出情况,发现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着总量不足、生均偏低、来源单一、结构不合理及地区差异大等问题;经费支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公用部分经费支出所占比重远高于其在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所占比例、个人部分支出的总量和水平都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员工工资福利水平低、教学设施设备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沈有禄 《职教通讯》2012,(13):25-36
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教育经费至2009年达到近8000元,低于普通高职高专而高于普通高中,近一半的地区的生均经费值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均经费"中部塌陷"现象比较明显,京津沪地区要远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又高于西部,西部又高于中部,在2007-2009的三年里,中部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四省几乎总是处于全国最后5位,而北京、上海、海南、浙江、天津、西藏、新疆都是在全国位列前位的地区。青海、上海、广西、重庆、云南、陕西、浙江、四川、新疆这些地区的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中公用经费所占的比例是较为合适的,其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大致在7:3左右。生均预算内经费全国各地区间的离差程度较大,达0.5以上,全国总的离差水平要大于京津沪、东、中、西部地区的;而生均基建经费的地区间的离差水平要明显高于生均教育经费、生均事业经费、生均人员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的该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各省区市普通高中生均经费的常见差异指标分析发现,2003-2007年间总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不平等程度大于生均(预算内)事业性经费的不平等程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不平等程度要大于生均(预算内)人员经费的不平等程度,生均(预算内)基建经费的不平等程度大于生均(预算内)事业性经费的不平等程度,而且生均(预算内)基建经费的不平等程度是最大的,达到0.5左右,其各地区间的差距水平已经处于很高位置了.除基建经费的不平等程度在增加外,其他类型的经费的不平等程度都在减小.各类型生均经费的预算内经费比例过低,且人员经费比重过大挤占了公用经费.  相似文献   

4.
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扩招以来,江西省普通高校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教育投入不足的困境。本文以教育投入总量、生均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以及生均公用经费为统计指标,对江西省2003年-2006年普通高校教育投入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针对江西省普通高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现代统计软件SPSS13.0,对2000年-2006年的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多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学、普通小学和幼儿园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分布有显著性差异。然而,这种差异正在逐年缩小,财政预算内经费对各级教育生均分配的合理性在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教育财政的主要问题是投入上的不平衡.本文选取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地方财政与地方GDP的比例、预算内事业费拨款与基建经费占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生均预算内教育支出占生均支出的比例等财政投入与支出指标,从经费总量、结构、生均支出三方面分析我国31个省(市)地方高等教育财政的区域差异,以期为各省级区域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4年全国民办教育经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我国各级各类民办教育经费都比上一年有所增长,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的增长幅度最大.2004年,从民办教育经费来源结构看,学费仍是民办学校的主要收入来源(占70%左右);在普通基础教育阶段,举办者投入所占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中等职业和高等教育阶段,举办者投入所占比例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从民办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及其与公办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比较看,生均基建支出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同级公办教育,尤其是在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学生均总经费、生均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都高于公办普通学校,但两者的差距比上一年有所缩小;普通高中阶段,除生均人员经费支出外,其他各项生均经费支出民办都高于公办;中等职业教育阶段,除生均基建支出外,其他各项生均支出民办职业中学都明显低于公办学校;高等教育阶段,民办普通高校的生均事业费明显低于公办普通高校,且生均人员经费支出所占比例很小,仅占总生均支出的16.75%.  相似文献   

8.
中国义务教育投入的二元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历年数据,用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生均预算内教育支出来衡量义务教育投入水平,旨在研究1996年至2002年全国义务教育投入的城乡差异及发展趋势;2002年各地区义务教育投入的城乡差异;2002年各地区义务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以及各地区城镇、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本研究最终揭示了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在城乡和各地区之间都有很突出的二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青海教育》2006,(1):94-94
中国目前的教育差距大于经济差距,表现在教育支出差距大于居民整体消费支出差距、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差距大于人均财政支出差距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1999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如何,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近日发布统计公告,1999年,全国教育经费为3349.04亿元,比上年的2949.06亿元增长13.56%。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为2287.18亿元,比上年的2032.45亿元增长12.53%。公告表明,1999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为1815.76亿元,比上年的1565.59亿元增长15.98%,全国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速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0.1个百分点。各级教育生均…  相似文献   

11.
基于基尼系数的高职教育生均经费地区配置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均经费支出水平的差异是导致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利用2009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地方高职院校各项生均经费支出的数据,选择教育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我国高职教育生均经费地区配置公平程度的指标.发现我国高职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地区配置明显有违教育公平,生均教育经费的地区配置也有违公平。建议中央政府提高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的转移支付水平,地方政府要制定高职教育各项生均经费支出的拔款标准.创新投融资机制以鼓励社会资本兴办高职教育。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2004-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变动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建立计量模型考察了社会经济因素、财政和教育财政因素以及人口因素对于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的生均投入就越高;第二,地方财政支出与政府生均投入呈现出显著正向关系;第三,政府财政支出用于教育的比例对政府生均投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第四,普通高中政府生均投入随着普通高中学生规模的扩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3.
预算内项目金额 (元)比上年增长 (%)小学生均公用经费22.7928.54初中生均公用经费65.9629.96高中生均公用经费181.1630 52职业中学生均公用经费20吕,3828.07高校生均公用经费2339.731 3.39199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14.
论文通过对1998-2009年间我国普通高校投资总量的变化、普通高校政府投入的变化、普通高校民间投资的变化、普通高校的个人投入——学费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化以及普通高校生均经费的变化(包括生均教育经费及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在部属与地方高校之间的差异,本科与专科高职之间的差异,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高校间的差异)等方面的分析,得出若干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取消高中择校生政策以来高中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落实国家关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在对X省214所公办普通高中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公办普通高中经费保障中存在的公用经费支出水平偏低、生均补助标准和学杂费收费标准较低、经费投入不均衡、债务偿还压力较大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大高中阶段教育经费的财政投入力度;调整生均补助标准,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适当调整公办普通高中的收费标准;加强省级统筹,加快化解高中债务;强化对高中经费保障情况的考核与监管等措施,完善公办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9-2014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和2008-2013年《江西省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文章对江西省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008-2013年江西省生均投入、生均财政拨款、生均学杂费三个指标均低于全国水平,学前教育生均投入占人均GDP比值均低于全国水平;2008-2013年江西省政府分担比一直低于全国水平,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以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测量)以及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努力程度(以幼儿园生均预算内经费支出占人均财政支出的比例测量)均低于全国水平。政策建议提高江西省生均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优化成本分担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办园。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日前联合发布200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公告显示,2007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教育费附加)7654.91亿元,比上年增长32.08%,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1076.35亿元,按同口径比较,比上年增长76%,高于中央财政经常性收入约28%的增长幅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普通高中生均学费基本是发达地区高,欠发达地区低,按4类地区划分,也是按京津沪、东、中、西依次降低;与普通高中生均学费关系最为密切的4个指标,都是经济指标;普通高中教育成本个人分担比例与城乡居民的收入、支出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中部地区政府对普通高中教育经费分担比例最低,导致了其普通高中经费总量中个人分担比例最高,中部地区的农民,普通高中学费负担是相对最重的;财政投入力度与普通高中经费个人分担比例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根据影响学费的回归模型测算山西、内蒙古、安徽、湖北、湖南等地。普通高中生均学费偏高,个人负担过重。  相似文献   

19.
一、全国教育经费情况2004年,全国教育经费为7242.60亿元,比上年的6208.27亿元增长16.66%。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为4465.86亿元,比上年的3850.62亿元增长15.98%。二、落实《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情况1.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为4027.82亿元,比上年的3453.86亿元增长16.62%。其中,中央本级教育支出299.45亿元,比上年的240.20亿元增长24.67%,高于中央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12.64个百分点。2.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教育经费财政投入存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投入不足、普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偏少、不同地区间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普通高中教育经费中非政府投资比重偏低、教育经费个人分担过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普通高中的健康发展。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拓展多元化的教育投资渠道;提高对普通高中的重视程度,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机制;加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消减地区间教育投资的差异;提高政府分担比例,完善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