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信息是20世纪后半期才出现的一个新术语。从直观上理解,信息就是“音信”、“消息”的意思。目前,国际科学界比较流行的看法是:信息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凡是有次序的符号排列都载荷着信息,它是表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从新闻传播理论来说,信息能够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确定性,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及发展趋势的表述。  相似文献   

2.
程涓 《新闻爱好者》2008,(11):63-64
人类社会是人的主体性不断增强的过程,正如麦克卢汉所说“任何技术都将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形成了人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而且推动了社会交往手段的升级和交往方式的改变,从而影响着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交往正在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行为方式,而大学生群体是目前网络媒体的一个很大的受众群体。  相似文献   

3.
赵洁 《青年记者》2007,(6):72-73
道德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反映了人们之间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因此,考察新闻伦理关系,就不能离开社会交往的实践。网络传播中的新闻伦理问题正是这样,它是在人类迈人信息时代,电子信息网络成为人们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的一种,网络改变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时,适应这种变化而出现的与传统传播方式不同的新闻伦理问题。简单地说网络新闻伦理就是信息的传播与受传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而进行社会交往与传播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关系;是信息的传播在网络传播中,依靠信念、习惯和社会舆论进行的一种自我约束,是出于自律的要求而规定的成或不成的规范,它同样要求新闻传播处理好新闻与事实、传播与受众、新闻传播与社会利益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但是由于社会交往方式的变化,基于网络而构建的与传统传播方式不同的网络传播有它自己的特点与趋势,因而也带来了一些新闻伦理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刘新锋 《新闻前哨》2005,(12):17-18
信息是新闻的基础,是新闻学研究的起点,是新闻事实的来源,而新闻是信息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通过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信息的传播,使受众获得他们想知道的事实。 一、信息与新闻 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及其描述。“事物的运动状态”是指非观念性的自然信息。“描述”是指自然信息经过人脑加工复制,转化为人工信息,又称文化信息或社会信息。新闻信息是指新闻传播活动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即关于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描述。它属于信息中的社会信息,而不是自然信息。  相似文献   

5.
陈熹 《新闻前哨》2002,(7):17-18
新闻报道是大众传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信息是传播的内容。威尔伯.施拉姆和威廉·波特在《传播学概论》中说:“信息是传播的材料”。新闻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因此,新闻报道的信息含量直接影响到报道的质量,受众喜好,传播效果等等。增大新闻报道的信息含量,是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信息的定义,目前我国学者比较认同的一种说法是“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钟义信在“新技术革命知识讲座”中提出)。新闻报道中的信息含量,我认为是指具有事实性的显性信息和事实…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产业结构,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这场新的信息革命浪潮正冲击着社会各条战线。档案事业作为一种产生、记录、传播信息  相似文献   

7.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有的规律性,因此,人类要做好每一种事情都必须按规律办事,不得违背事物特有的规律。当前,我国传统传媒问题的核心就是违背了这种规律,其表现就是尚未科学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要改变传统传媒的现状,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是关键。在现代社会,人们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时代性"文盲"还严重的存在着。因此,在观念上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和科学的价值观、在实践上成为行业的知识里手已成为人们走上成功的必由之路。科学就是关于自然、社会以及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学问,它具有三个层次的定义,即科学是关于事物本质的一种看法、科学是一种知识、科学是一种规律理论体系。传媒经济科学学是新传播科学学结构体系中的一门分支科学学,它研究的是传播媒介实体、传播信息价值、传播知识价值的实现以及传媒运营机构的建立和作用力发挥的机制,其核心是探究传媒经济运营的支点理论——传媒二重性理论以及同其相适应的传媒文化产业机构的创建与创新。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有三大传播媒介发展规律对于当代传统传媒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三大传媒发展规律的特性是:1.传媒传播功能力渐进规律;2.传媒本质渐显规律;3.整体传播媒介结构叠加规律。传播媒介发展的这三大规律的特质作用力直接或间接的决定或影响着人们的传媒思维方式,决定或影响着传播媒介的生命和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8.
论信息传递     
朱铮 《图书馆学刊》1993,15(3):39-41
人类创造着文化,文化孕育着文献,文献涵养着信息,信息铺给着文化,这一循环系统构成了人类交往、社会进步的中介,而中介的唯一方式则是传送。因此,要研究人类文化创造,就必须研究人们的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9.
媒体与受众     
当今时代,新媒体风行,自媒体当道,媒体林立成为一个显著特点,媒融合任务紧迫又艰巨.同时,媒体与受众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赖日益加深.讨论媒体与受众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是需要重视的议题. 媒体是什么?按照麦克卢汉的话说,"媒介即信息".信息是"物质存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国家标准对信息的释义).它是事物存在、化的客观反映,包括运用语言文字、数字、视频等方式表现的消息、新闻和其他产品.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生生不息,影响着社会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由于信息的客观性和社会性,它虽然可以俯首皆拾、信手拈来随意使用,然而必须真实可信、符合客观实际,必须有利社会发展.媒体传播的必须是有益、有效和有价值信息,这才是麦克卢汉所说"媒介即信息"的本质特征.现在媒体出现了很大变化,人们称为"万物皆媒"但是媒体的本质并没有变,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都要遵循这个传播规律.有些社交媒体自称经营的只是一个台和IT 企业,不能强加其媒体责任.然而只要你是从事信息传播,平台提供的是信息资源,就要对提供信息真实性和社会性负责,就要承当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媒介嵌入人类社会交往,人类社会经历了无中介的面对面现实交往和中介化的虚拟交往两个阶段,正在迎来深度媒介化时代的“云交往”即数字交往。元宇宙作为深度媒介化时代的主导媒介形态正处于不断生成当中。与以往媒介不同,它允许人类通过各种终端“进入”其中进行体验与行动,是一种“体验性”的媒介;它突破了将媒介视为信息传播载体和工具的传统观念,在生存层面构成人类未来社会的基础设施,是一种“生存性”的媒介。元宇宙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社会层面推动了社会的深度媒介化,为未来人类的社会交往提供了全新可能。元宇宙时代的到来,将会实现人类社会交往时空和交往主体的拓展,实现交往场景的再造和交往体验的复归,最终构建“高流动性”的社会交往生态。  相似文献   

11.
朱亚 《新闻记者》2002,(3):25-26
大 众传播可以说是一种社会行为 ,它由来已久 ,它的出现及繁荣无疑让人类的现实生活更加丰富、便捷。尤其是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勃兴、各种媒体的整合 ,给受传者以前所未有的交流空间。如今 ,通过各种各样的传媒 ,人们可以便利地接触到许许多多原本不可能接触、或者需要很大代价才能接触到的信息和事物 ,建立了广阔的信息网人际网。关于它的积极功能 ,学界已经有了许多论述。现在 ,当人们为大众传播的强大功能给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而兴奋不已时 ,也有必要从文化的深层意义上对其负面功能进行理性与清醒的认识。首先 ,交往视野逐步开…  相似文献   

12.
蔡小华 《新闻窗》2011,(6):112-113
互联网的出现在很多方面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交往方式:语言的出现,让人与人面对面进行交流;文字的出现帮助人们异地传播;电子传媒则使人类异地实时传递信息;网络媒体让人类异地实时能享受到面对面交流的效果。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微博借助方便快捷的手机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容易,它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13.
<正> 当前,新技术革命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用物质手段延伸、强化人的脑力和神经活动.人们观察控制事物的能力,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几乎将突破包含距离在内的一切屏障.这就是「信息社会」的实现.哪里有社会,哪里就不可缺少信息交换.从人类到蜂、蚁,乃至比这更低级的生物,也都存在着信息交换.「信息社会」的特征就是广泛地使用新「信息作业的物质手段」.信息作业的物质手段从远古就有.然而,现代的信息作业手段却增加了电子手段,光也是一种重要信息手段,当前它主要依靠与电子技术结合而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4.
负面新闻信息的特征 负面新闻信息是自然界运动和人类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一种状态。负面新闻信息作为“新闻信息”大家族的一员,自然具有新闻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新颖性、重要性、共享性、储存性等“共性”特点。它也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大体上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背向性 背向性是负面新闻信息最显著的特征,是指新闻信息所释放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是消极的,与人所从事的促进社会发展活动目的背道而驰。如同黑暗尾随于光明一样,消极的行为总是与社会积极的正向实践活动处处相违,鲜明地表现出其释放的信息背向性…  相似文献   

15.
自然科学的成果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石。辩证唯物主义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石是进化论、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血液循环学说。本文从自然科学的发展探讨传播和符号产生的基础 ,以及符号和传播产生的‘自然’(虚拟现实 )。传播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传播根植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之中。马克思说 ,“人的交往活动 ,是人生命存在的组成部分 ,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 ① 。美国学者杜威认为 ,社会不仅是由于传递、由于传播而得以存在 ,而且完全可以说是在传递、传播之中存在着。“人们不能不传播” ,是美国帕洛阿尔学派的格言。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助于我…  相似文献   

16.
张凯 《新闻窗》2009,(4):75-76
网络传播以其实时性、非同步性、高速性、交互性、超文本、多媒体等特征将人类的信息交往成本迅速降低,且正在深刻的改变着社会的形态、经济的增长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然而,当前的网络传播学在研究网络传播中的交往成本时只停留在技术的层面,而忽视了人的因素——传播学的一个最根本的命题,也就不能就当前网络传播学的许多重大问题尤其是网络文化、网络传播制度与规制等问题作出令人满意地解释。但仅仅依靠经验的推理或传播学理论的演绎,要深入到“交往成本”概念的核心显然是不可能的,而新兴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为弥补这一缺陷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当下的人,被动地淹没在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海洋里,媒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存在发展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行动等生活方式,人逐渐失去主观的能动性,成为被动的参与者。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媒介是人类创造的,并且服务人类生活的工具,他需要拥有主观意念的人们进行操作,当下的人应该逐渐地学会如何超越媒介筑成的城墙,从自己内心地想法出发,主动地认识事物,包括认识作为独立个体的自己。媒介给人带来的束缚,仅是人类思维的消极应对,媒介没有好坏之分,它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真正发挥巨大作用的是人们主观精神世界的应对,只要人类合理有效利用,媒介将真正成为人们生活的交流的助手。  相似文献   

18.
"交往"渗透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它是形成人类社会关系的方式之一,是贯穿于人类全部历史的线索。我国研究学者李沁认为,我们已经迎来了以泛在网络为基础的"沉浸式"的传播时代,"沉浸人"是这一新时代催生而出的一个新群体,他们的交流行为与方式融合了以往的交流方式,有其独特的交流行为与模式。本文对网络环境下"沉浸人"的交流现状与出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齐玉 《新闻窗》2013,(3):92-92
一、电视民生新闻出现的背景从口头传播到印刷传播再到电子传播,这是人类信息传播经历的传播过程。电视媒介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所表现出来的信息给人一种空间感,能够将信息准确的还原。新闻是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也经历了上述的三个阶段。新闻从印刷时代转入电子传播时代后,电视新闻以自身的优势略胜纸质新闻。电视传播的特性能够满足人们的感官需要。虽然传统的电视新闻联播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但却不如电视传播那样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现实生活,更加注重对老百姓的关注和关怀。在当下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传统的新闻传播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了。  相似文献   

20.
朱强 《兰台世界》2005,(9):48-48
人类需要传播信息,传播信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社会本能。科技档案信息传播是指通过运用信息传播规律,交流和传播科技档案信息,从而达到科技档案信息共享的一项工作。一般说来是指科技档案信息从档案部门向可能的使用方(即信息的受传者)传递和流通的过程。档案部门作为存在于信息生产部门和受传者之间的“媒介”,由它实现科技档案信息的传播,它的工作的水平与质量也会影响着科技传播系统的效率和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