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编辑学报》2007,19(5):F0002-F0002
北京勤云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是专注于服务期刊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由公司独立开发的“编辑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已经在上百家知名期刊得到良好应用。系统是集成采编管理、远程投稿、远程审稿、网站管理、费用管理等编辑部日常编审稿件所需的所有功能的自动化系统,是提供编辑部出版期刊的一站式服务的电子出版系统。使编辑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2.
数据库程序Access在科技期刊稿件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为提高科技期刊编辑部处理稿件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及时分析和掌握期刊稿件的组成及来源情况,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稿、出刊,利用数据库(Access),对科技期刊编辑部处理稿件工作进行了编程,成功地用于<矿业安全与环保>编辑部稿件的日常管理工作.结果表明,利用目前计算机中已有的软件,无须增加额外费用,即可实现编辑部稿件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文摘类期刊工作中主题策划的空间有限,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主动对重大主题、热点事件作提前策划。但在实际工作中,文摘期刊依然可在稿件编排、角度选取等方面彰显编辑部的态度和意图,并在稿件筛选、润色过程中有意识地表达自己的办刊宗旨,从而满足读者对信息及时性、针对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金融类综合期刊编辑部汇集大量的原始文字和图片稿件,以及有关出版管理和印刷的法规政策等文件,资料和档案内容十分丰富。应当建立金融类综合期刊档案保管制度,开发软件,整理索引,开展推广和服务、保存和利用并重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医学肿瘤期刊稿件档案化管理是提高期刊质量的重要基础.利用稿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稿件数据库,科学设计、合理规划年度期刊发表文章的学科方向,根据期刊的栏目设置安排稿件的发表及栏目的布局,把期刊建设成能精准地反映现代肿瘤医学进展,开展学术交流与争鸣的平台,能够提高期刊的影响及社会效益.稿件编发后信息反馈的收集归档,对编辑部提高期刊质量和编辑水平,进而提升期刊的级次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丽  赵军平  张莉 《编辑学报》2006,18(6):454-455
作者调查对期刊发展有3个重要作用:有助于吸引优秀稿件;加强编辑部与作者的沟通;有的放矢地改进工作.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所进行的作者调查结果表明:作者调查可以帮助编辑部了解作者投稿的目的和意向、作者对期刊的态度和建议、作者对编辑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调查研究丰富了编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上海大学图书馆情报部创建的《国内外著名期刊投稿指南》系统,其首期数据——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已于2004年9月通过图书馆主页上网。系统目前涵盖与该校理工科专业相关的59个学科,包括4000余种期刊的学科分类、编辑部地址、1999年~2003年影响因子以及多数期刊的详细投稿指南等信息,读者可通过学科分类和期刊名称两种方式检索浏览。该系统主要为上大教师和研究生发表学术成果、选择期刊、了解具体稿件要求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Excel 2000在稿件管理中的应用技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提高期刊编辑部稿件管理的工作效率,提出了借助Excel 2000软件,无须增加额外费用就可使工作变得快捷、准确的方法。通过将Excel 2000应用到稿件管理中的实践,探索出一些发挥诸如数据处理、图表显示、分类、超级链接等功能的操作技巧,可供编辑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9.
选择稿件,是期刊编辑的一项关键性工作。每天有不同类型的稿件大量地涌进编辑部。编辑要从众多的稿件中,选择出具有高质量的稿件。稿件的质量决定着一本期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重视科技期刊编辑流程中的退稿工作林江拥有高水平的作者及编者是保证期刊质量的前提,但由于编辑部人少力单等原因,我们在工作中往往注重可用稿件的回修,而忽视对不用稿件的处理。笔者在编辑实践中,深深地感到:对不刊用稿件采取不退稿的方式,不利于编者及作者的业务...  相似文献   

11.
付国乐  汪旭婷  张昕  颜帅 《编辑学报》2016,28(6):612-616
基于ISMTE首届亚洲会议的召开,对会议议题——出版伦理、出版数据监测与研究成果评价指标、开放获取、行业协会资源、出版技术和平台、出版实践新标准、投审稿系统、作者服务、编辑部运作等进行综述.综述分为《学术出版的最佳实践:ISMTE首届亚洲会议综述》(Ⅰ)(Ⅱ)2篇.本篇综述的内容对象为出版伦理、开放获取、出版数据监测和评价指标.通过此会议综述,期望对国内的学术出版会议的举办、议题的设置、编辑部的运作等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使国内的学术期刊受益且更好地发展,为国家的创新建设提供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12.
13.
汪旭婷  付国乐  张昕  颜帅 《编辑学报》2017,29(1):96-100
《学术出版的最佳实践:ISMTE首届亚洲会议综述(Ⅰ)》介绍了ISMTE新加坡会议的出版伦理道德、开放获取、出版数据监测等3个会议议题;本文针对此次会议的其余诸如行业协会资源、出版技术和平台、出版实践新标准、投审稿系统、作者服务、编辑部运作等6个会议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期望对国内学术期刊的发展运行、即将召开的ISMTE 2017北京会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试论现代科技期刊编辑学的基本内容与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技期刊编辑学是研究关于科技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和传播规律的科学。其基本内容应包括从确立编辑方针和制订编辑计划开始,进行选题、组稿、审稿、加工、发排、校对,直至出版的全过程,并且对整个编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规律和方法进行专门探讨。研究这些规律和方法,有利于办好刊物,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对会发展和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15.
朱拴成  张扬 《编辑学报》2015,27(6):555-557
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组建出版传媒集团的4种直管期刊为例,对科技期刊小集群单一编辑部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以编辑部管理模式为主,以编辑组管理、项目组管理模式为辅的科技期刊小集群多层次复合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小集群的整体优势,优化资源配置,还可以提高编辑的专业素质,加强内部交流融合,提高跨部门协作能力,从而提高办刊水平和工作效率;但是,该管理模式也加大了管理难度,对管理者和编辑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郭伟  许国良 《编辑学报》2016,28(3):226-229
网络,尤其是移动网络的成熟以及社交、在线阅读等软件的广泛应用弱化了高校科技期刊的传统特征,信息呈现出多向流动的趋势,期刊的编辑出版流程也发生了改变,倒逼高校科技期刊必须重新构建符合网络传播规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有机融合的新的发展模式.作为具有相同属性的区域高校科技期刊,可以在不改变现有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稿件”为核心建立既包含WEB端,又包含移动端的网络协同发展模式.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建立起具有统一管理机制、出版流程、出版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协同出版模式,实现人员和业务重组、资金统一管理,最终融合形成集团化、规模化、网络化的高校科技期刊出版集团.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上海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现状调研结果,针对上海市科技期刊分散经营、力量薄弱的现状,提出一种全新的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平台———"淘文网",探讨了这一平台的基本运营模式,并作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这是一个类似"淘宝网"型的开放交易大平台,全国数千家期刊都可在平台上自主建设"期刊店铺",向机构或者个人用户售卖合法的"期刊内容"。该模式通过公开、合理的分成方式来协调平台和编辑部之间的利益分成,既可提高平台运营商的"逐利热情",又能充分调动各编辑部的积极性,实现各期刊的自主经营。"淘文网"平台如果能够运作成功,将会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发展带来一种全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董策  陈辉  俞良军 《编辑学报》2017,29(1):76-79
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科技期刊国际化的指标可以分为期刊内容的国际化和内容以外其他方面的国际化2大类,主要表现为编委会国际化、审稿国际化、稿源国际化、语言载体国际化等具体的指标;但这只是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之路的初级阶段,即“被国际化”过程,该阶段的目的是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和提升国际影响力.而要真正实现“国际化”,中国科技期刊还需变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集团化经营,打造一个国家层面的出版发布平台,参与到期刊国际化的竞争中.  相似文献   

19.
编辑部体制改革的政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大良  颜帅  张凌之 《编辑学报》2012,24(6):558-560
通过问题分析和概念辨析,探讨了科技期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可行路径,认为:编辑部体制改革的阻力来自认识上的分歧而不是对改革的否定;期刊的出版包括编辑与出版、学术与经营2部分活动,应该关照不同的属性;编辑部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将能经营、可经营的部分经营起来;应该根据主办单位的需求和期刊的功能定位选择不同的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王玮  佟昔  黄丽洋  孟央 《编辑学报》2018,30(6):564-567
以学术期刊的基本功能作为切入点,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验证科技期刊相对其他的论文载体在科学研究成果出版和传播方面的引领作用;同时,探讨在数字出版和传播环境下,运用便捷的全流程出版平台和新型数字出版模式,不断提升学术期刊对于作者和读者的服务作用。希望从一个新的视角为广大科技期刊提供启发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