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企业与职业院校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出发,本文提出了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优势,认为职业院校应关注企业需求,在满足企业需求方面做好文章,要主动寻求合作契机,增强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吸引力,达到校企合作办学、共同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一线技能人才的重要模式。但一些职业院校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致所培养的学生职业素养偏低,不能很快适应企业文化,无法实现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引进先进的企业文化、工业文化,更加注重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更好地实现校企先进文化对接,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3.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对学生实施教育,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必须选好合作企业,加强校企结合。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校企合作”机制和法规的建设,要搞好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做到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有助于职业院校长远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解决企业的用人难题。然而,当前我国校企合作依旧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相关人士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职业院校师资力量薄弱。因此,应当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进一步改进及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使校企合作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在学校、企业和政府方面均存在一定困境。在现有条件下,应当不断提升职业院校自身内涵,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稳定组织架构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产业布局、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校企技术、产品、培训中心,"三级贯通"体制机制平稳运行。但是",三级贯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仍需在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校企文化融合对接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职业院校在教育目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其校园文化应当具有企业特色,职业院校应吸纳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模拟仿真手段,营造真实教育环境: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营造企业化情境,以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是服务地方经济、满足企业需求,它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实体,因此,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的立校之本,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应渗透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校企合作包括物质层面的合作,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合作,而精神层面的合作最主要的就是校企文化对接,本文旨在通过对校企文化特质的比较,分析校企文化的异同,从而探索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在职业教育中,校企深度融合,符合双方利益,实现双赢,才能走得更远。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制度作为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和形式,不仅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能更好地使教育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出适应现代工业发展要求的合格劳动者。目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太高,大多数还是局限于浅层次合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法律保障是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培养符合企业需求人才的重要举措。目前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职业院校自身吸引力不足、难以成为"意中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不愿成为"追求者";政府缺乏可操作性实施细则,没有当好"引领者";第三方机构服务协调欠佳、"牵线人"作用难发挥。应完善校企合作法律保障,以制度为载体、明确校企合作多元主体地位;完善配套制度,扩大职业院校选人用人自主权;突出自身建设,优化校企合作内部治理结构;落实监督追究,形成校企合作保障合力,助力校企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行为上升到法律关系层面来研究,提出了校企合作法律关系主体应当有四个,即职业院校,相关行业、企业组织,政府及学生;校企合作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职业教育行为;校企合作法律关系的内容应限定在职业培训上的权利和义务.主张我国应尽快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引导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走向法治.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显著特色,但受传统社会文化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能力比较有限,缺乏履行校企合作社会责任的伦理自觉.文章从文化、伦理、制度方面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进行社会学分析,认为职业院校不能把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手段崇拜”,而应明确为什么要进行校企合作、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回归到职业院校自身的内涵建设、质量提高上来.  相似文献   

12.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校企合作是其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为适应新时期行业需求,职业院校应慎重选择相关企业,积极寻求与其开展企业文化对接的合作,共同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以更好弥补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操作脱节的缺陷,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肖称萍 《职教论坛》2012,(34):77-80
依据校企合作中院校和企业的关系以及院校和企业的地位、责任、角色的不同,校企合作分为以学校为主的学校本位模式和以企业为主的企业本位模式。当前我国的校企合作主要是学校本位模式,由于政府缺乏支持校企合作的力度,职业院校寻求企业合作的能力匮乏,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不足等原因,导致我国当前校企合作育人效果不尽如人意。文章在分析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动因的基础上,提出要强化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责任;加强高职院校自身能力建设,提升对企业的吸引力;凸显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体地位以真正体现职业院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  相似文献   

14.
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企业,将共同开展学生德育教育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素质和适应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调研校企合作开展学生德育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校企合作开展学生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面对新时代要求,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是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而学生这一群体,作为校企合作过程的直接受益者,作为"产、学、研"最直观的感受者,其反映的校企合作问题更应受到重视。本文从学生视角出发,呈现成都市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现状,具体剖析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要服务地方企业且毕业后要成为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为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脱离企业的要求,就必须进行校企合作。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对此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索,努力找出符合现在我国国情的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以此丰富校企合作理论,推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以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更能满足企业需要。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切实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成为摆在广大职业院校面前的一道实实在在的难题。为此,《教育与职业》记者就职业院校如何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职市场营销教学应立足实践,以能力为本位.校企合作应深入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去,以使得学生能够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升职业能力,适应企业的需求,顺利实现学习与岗位的接轨.本文从校企合作在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重要性谈及,对如何在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贯穿校企合作的策略进行探究,着力推进教学改革,打破传统封闭式教学弊端,培养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9.
职业院校与企业在本质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组织,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中,校企合作面临着组织层、理念层、利益层以及文化层等多个场域的博弈,二者之间的冲突难以避免,显现出企业"不想为"、学校"无力为"、双方"难有为"的冲突表征。要想有效缓解校企合作冲突,应着力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加强对校企合作的博弈整合,树立复杂性的校企合作思维,搭建服务性的校企合作平台,建立问责制的校企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20.
信息综揽     
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本刊讯)教育部日前发文,要求各地各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通知指出,要大胆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以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要积极推进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通知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积极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或低费接受职业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