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15年,海淀区启动新一轮学区制改革,旨在通过完善教育内部治理结构,实现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学区作为各方的纽带,为学校提供主导性服务,负责各方的协调与沟通,以优质服务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海淀学区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海淀学区")是依据街镇划分成立的17个学区管理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开始全面实施学区制改革。学区制改革是落实中央"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政策的具体举措,基本目的是使学区内优质师资、管理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得到均衡、合理地配置,从而使学生享受区域内的最好教育资源。学区管理中心在梳理青龙桥学区区域内的社会资源时发现,区域内有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园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优质中草药资源单位,其中药用植物园近年来配合附近学校开设过一些活动课程。通过学习中草药课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中医药文化,增进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3.
今年,郑州市教育局将开展学区制试点,以优质初中和小学为主体设试验学区,通过互派师资、资源共享、捆绑考核等方式,带动相对薄弱学校共同发展,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均衡。据介绍,此次共有6所初中被列入试验学区的主体学校,它们均是师资雄厚、硬件设施完善、教学质量上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学区管理中心、学区委员会于2016年初正式挂牌成立。学区委员会是区域教育治理的议事机构。根据海淀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的要求,学区管理中心是统筹社会资源"打开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枢纽型组织,是地区共商共建共享优质均衡义务教育的服务型组织,是探索区域教育治理新模式的知识型组织。三年来,青龙桥学区不断筑牢党建基础、覆盖群团组织,开拓区域与行业党群工作新阵地;推进教育改革、建设学区委员会,区域教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对F县学区制改革案例的实证研究。分析学区建设中“教育学区”代替“乡镇行政区”,县教育局的派出机构“学区总校”代替原“乡镇中心校”,被管理对象由“乡镇学校”转向“学区学校”的改革现状,指出为完善“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下,县政府、县教育局和“学区总校”管理义务教育学校的新教育管理体制建设,县教育局亟待解决四个问题,即加大解决乡“中心校”人员分流与安置的力度;稳步撤销乡“中心校”,完善“学区总校”机构建设;完善对“学区总校”的管理制度建设;理顺“学区总校”与“学区初中”的责权关系。以保障学区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学区制是基于我国当前自上而下、等级式的教育管理模式而提出的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教育政策,是一项系统改革工程。学区制的实施推行基于以下几点:首先,学区制具有深厚的历史演进积淀,能够充分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其次,学区制可以极大地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最后,学区制是当前我国社会体制改革背景下教育治理体系转变的必然产物。同样,实行学区制也面临着不同类型学校的同质化、优质教育资源的稀释化、薄弱学校文化的被侵蚀化、学区制推行过程的形式化、学区房抢购的白热化等异常现象。基于以上分析,学区制在此种困境中必须寻求自身发展的出口以不断提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突围对策主要包括:构建统整协调的学区实践模式;深度挖掘学区内的潜在资源;客观公正、动态发展地评估学区制实施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学区制改革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到更多的学生,让相对薄弱的学校通过学区带动有了更大的进步,让热点学校有了新的发展。牡丹江市第十六中学区建立完善资源共享的学区管理机制,传承优良传统,加快融合步伐,合力推进学区新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育人为本,创新德育形式,丰富校园文化,收获了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8.
日本在义务教育阶段,以法令形式将公立中小学"择校制度"列为学生就学的一种方式.通过梳理和分析日本择校制度的发展历程、实施状况及导入择校制度的利弊,针对我国当前阶段教育改革所主导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校"零择校"与公民办之间"择校热"等问题,发现日本的择校背后有完善的学区制实施基础,公平公正公开是其择校制度的基本原则,是长期的学区制度实行后学校普遍高质量发展状况之下的举措.日本择校制度更多指向学校的特色化建设,而非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我国解决"择校热"问题要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前提,完善与推行学区制,在此基础上扩大地方教育制度设计自主权,因地制宜,形成与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相宜的"择校"制度.  相似文献   

9.
学区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实践模式之一,文章从资源均衡的角度对学区制的核心目标进行规定,同时归纳总结了我国目前试行学区制改革的地区的主要内容及改革中的主要薄弱环节,最后从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建立新型的学区关系、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和挖掘、实现优质义务教育的资源共享等四方面探索了学区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市海淀区实施学区制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制度性变革,目的是使学区内优质师资和管理资源得到均衡、合理配置,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区域内最好的教育资源。目前,国际和国内一些有学区制改革经验的地区,在学区内推动师资整体提高的方法主要采用了优秀教师区域内流动、学区内全员培训、集体经验交流和学区内学科集体备课等,都采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地加以组织,活动形式和内容具有集体性和统一性。这些措施往往缺少对教师内在、独立积极性的调动;常关注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缺少对教师自我的心理发展、情绪情感意志的发  相似文献   

11.
《世界教育信息》2006,(4):35-35
北京市东城区3个学区近70所学校的学生将通过统一的平台,开始实现享受优质学校的设施和师资力量。东城区把全区分成几个学区,每个学区中,都有几所教育资源优质学校,通过网上学区化管理平台,试点内的每个学校都可以发布本学校资源情况,哪些剩余哪些缺乏一目了然。如果查阅到别的学校与自己有资源互补之处,即可向对方发出申请或邀请,贡献或者享受这一资源。如和平里学区的171中学的乒乓球室和天文馆就接纳了不少其他学校的学生。据网上学区化管理平台的记载显示,仅2005年5月12日一天,171中学就完成了北京市第一幼儿园英语教师听课、和平里第四…  相似文献   

12.
关注     
四川中小学实行学区制重点初中将逐步取消四川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教育组分组讨论会上,制定出四川省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5个方面20项改革事项。其中,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提出了中小学实行学区制的改革要求,中学将招收对应学区内小学的学生。同时,将取消重点初中,重点高中50%左右的招生名额将均衡地分给普通中学,以此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3.
学区制是党和国家倡导的一项义务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是地方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项制度探索。通过采用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在对北京、上海、广东、辽宁、陕西和山西六个省份的学区制改革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案例调查法和访谈法以及文本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学区制改革的状况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学区制改革在有效缓解“择校热”、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提高基层教育治理水平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存在身份定位不清、格局狭隘、保障体系和评价滞后以及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研究认为,为了突破制约瓶颈,深化改革,我国学区制改革需聚焦以下方面:合理确定学区的管理层级、全面优化学区的治理结构、统筹各项配套制度改革、结合督导开展学区评价、促进学区主管团队专家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阶段试行学区制改革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学研究工作高效良性发展,促进教育体系的内部联系和层次优化。但学区制改革试行中存在城乡学区划分使教学差距拉大、农民工子女人户分离、入学难度加大、学区建设资金规划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可提倡通过学区间竞争互助并存、均衡配置学区内义务教育资源、激活教育资源存量、以监护人工作地及居住地为参考划分学区等措施来推动学区制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国一些地区开始试行学区制改革,通过硬件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共享、以强带弱等方式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出了捆绑、托管、拓展和网络等改革模式,部分契合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协同发展的内涵要求,但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一是如何对学区进行科学的定位?学区究竟是一个松散的学校联盟还是一个责权利三者统一的独立法人,它会不会成为一个新的管理层级?二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划分学区?三是如何避免学区内学校的同质化发展,避免优质校对薄弱校的文化侵蚀,使薄弱校边缘化.解困之关键,首先需要加强学区建制,明确学区职能,赋予学区一定的财权、人权和事权,充分调动学区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需要深入了解学区内学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远景,充分考虑城市的规划布局,综合协调学区内学校的不同管理部门和单位的关系,合理划分学区并加强对学区的监管与评价;最后,需要在相对均衡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学区及学校的办学特色,鼓励薄弱校在保持自身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借助资源共享的契机,充分挖掘与发挥自身潜力,进一步发展特色,并以特色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学校整体进步,变薄弱为优质,不断增加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和家长满意度,促进学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史家胡同小学十分注重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在过去的学区化建设中,已基本形成“1+1+11”和“2+2+2”的良好发展格局。自2014年年初以来,在从“学区化”向“学区制”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又全面启动了涵盖“入盟入带一贯制”多项改革任务的史家学区建设工作,在与史家七条小学深度联盟的基础上,新增深度联盟校--史家小学分校、西总布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史家实验学校(原曙光小学),以及优质资源带学校--遂安伯小学。  相似文献   

17.
截至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随班就读学生700余人,分布在近150所中、小学,占全区普通中小学总数(近200所)60%以上.为了更好地满足区内学生的教育需要,实现海淀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海淀区依托区内特殊教育学校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巡回指导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面对老百姓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呼声的转变,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2014年伊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北京市东城区启动学区制综合改革。在一年的时间里,东城区先后进行了两轮改革,让东城教育从学区化走向学区制,也从“有教无类”走向“优教无类”,通过新建深度联盟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带、初中双优工程建设、研修合作办学、教师轮岗交流等多种途径,推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品牌化建设,促进教育公平与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维护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都市积极推行"学区制"实践模式,形成了"建设教育主体功能区"、"推进九年一贯制对口入学"、"统筹县域内校际资源"、"立足内涵发展全域整体推进"几种具有特色的运行方式。针对"学区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制度设计与实践操作间的矛盾、资源调配与监管力度不足以及学区内校际间质量差距等问题,建议通过设置学区管理委员会、建立学区资金保障制度以及构建学区监管评价机制来完善"学区制"实践模式,将其作为进一步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战略任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爱辉区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于2014年4月将第六小学和第四小学确定为第一批实施学区制改革的试点学校。按照“名校联老校”的办学模式成立第六小学学区,实施“教育管理一体化、师资配备合理化、基础设施标准化、质量评价科学化”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