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加强跳水后备人才培养管理(1)加强跳水后备人才市场的宏观调控。建立、健全跳水人才流动市场,完善国家和地方的分级调控政策,允许人才流动。少儿体校、重点中学、业余体校要建立跳水后备人才的信息网络系统,注重人才的流动与转让,甚至跨省、地区流动和转让。建立、健全跳水后  相似文献   

2.
曾为我国跳水事业培养出7个世界冠军,夺得3枚奥运会金牌的于芬,如今在清华大学当上了一名体育教师,为大学培养优秀跳水人才探路。严格训练于芬走进清华园@韩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竞技体育的发展日趋激烈,对跳水运动员心理特征的研究,作为科学训练的重要环节,被视为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那么如何选择适合某一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人才,得到了运动心理学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跳水是一种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关性项群的运动项目,其比赛成绩取决于运动员技术水平、对手竞技状态、裁判员评分以及现场竞技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跳水运动员在参加竞技跳水比赛时,心理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么,对于运动员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正常发挥竞技水平的重要保证.因此,找出该项目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不仅能够为训练、比赛提供理论依据,还能帮助教练员在选材时甄选出符合跳水项目特点的心理素质合格的运动员,同时也避免了我国体育发展模式中的资源浪费现象.本研究结合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来自四川省业余体校以及专业队的高水平跳水运动员的多项心理指标进行研究与分析,旨在找出影响跳水运动员心理素质的主导因素,以期为我国2020年奥运会选手的遴选,以及为各省、市代表队跳水运动员的选拔、训练提供参考以及理论依据,促进我国跳水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大多数跳水运动员的神经类型为强-不均衡型,而该类型的主要特点是有易兴奋而不可抑制的特性,即兴奋型.因此,强-不均衡型的神经类型可以作为跳水运动员的心理指标.高水平跳水运动员在赛前、赛中和赛后情绪调节能力较好,期待焦虑较低.因此,情绪调节能力可作为一名高水平跳水运动员所具备的心理指标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该心理能力可以在训练过程中慢慢培养.除此之外,良好的成就动机、注意品质和意志品质都是高水平跳水运动员所具备的重要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4.
第5届国际跳水比赛运动成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第5届国际游联跳水系列大奖赛的运动成绩对比分析研究,认为我国跳水运动项目仍有一定的优势,但前景不容乐观,部分运动项目优势正在丧失,后备人才缺乏领军人物.抓紧后备人才培养,认真研究跳水运动技术的发展动向,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才能保持我们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1、选材的重要性 挑选运动员,是发现人才、培养尖子的关键,所以我们选材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勇敢顽强跳水是高空作业、技术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并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跳水运动员必须具备勇敢顽强不怕死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2008年奥运会跳水后备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跳水项目后备人才发展的对策,提出采取宏观调控、目标管理、体教结合、融合型的管理措施;走“精兵之路”,培养跳水后备人才队伍;加强场馆设施建设管理;开发独生子女资源,解决后备人才学训矛盾和就业出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第十届全国运动会陕西省跳水成绩的分析(以及与丸运会时的成绩做比较),说明陕西省跳水项目发展趋于平衡化,与跳水强省存在一定的差距;男女跳台和跳板项目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女子项目发展缓慢;后备人才比较匮乏。并提出理论上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如何加强跳水力量素质的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权生 《游泳》2004,(1):24-26
力量训练对于所有运动项目的训练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对跳水也不例外,起跳、空中、入水多阶段,整个跳水动作都可以看出力量的存在。翻腾动作、转体动作,以至简单的半周动作,也处处体现出了跳水运动中力量的重要性。跳水运动员若力量不好,完成动作时就缺  相似文献   

9.
研究跳水项目后备人才发展的对策,提出采取宏观调控、目标管理、体教结合、融合型的管理措施;走“精兵之路”,培养跳水后备人才队伍;加强场馆设施建设管理;开发独生子女资源,解决后备人才学训矛盾和就业出路。  相似文献   

10.
在第四届城运会女子跳台跳水比赛中,江苏省12岁的小选手许冕以530.15分的成绩战胜了世界冠军蔡玉燕、桑雪获第2名,并被授予“希望人才奖”。许冕1994年入江苏省跳水学校.接受了4年较为严格、系统的跳水基本技能训练。从比赛结果看.其训练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这项国策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观念及行为方式,对体育产业的影响也包括其中。计划生育政策给跳水运动人才的选拔带来了一些实际困难。必须通过加强“体、教”结合、提高教练员的素质、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对策,解决人才选拔的实际问题,才能使跳水项目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跳水基本功训练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晶晶 《游泳》2000,(1):9-13
在第四届城运会女子跳台跳水比赛中 ,江苏省年仅12岁的小选手许冕以530 .15分的成绩战胜了世界冠军蔡玉燕、桑雪 ,获得第二名并被授予“希望人才奖”。许冕是进入决赛年龄最小的选手 ,这是她第一次参加这种全国高水平的综合性运动会。但能够获得希望人才奖 ,偶胜世界级选手 ,与其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密切相关。从许冕1994年进入江苏省跳水学校 ,我即对她严格要求 ,狠抓基本功 ,经过四年多的严格训练 ,我从许冕训练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基本功训练方法和步骤 ,为今后带好少年运动员打好基本功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一、何谓基本功训练基…  相似文献   

13.
小鬼当家     
4月3日,第十一届国际泳联(中国)跳水系列大奖赛暨国际跳水冠军巡回赛在珠海闭幕。男子十米跳台的冠军领奖台上,站着一个14岁孩子。他就是张宸。这一次,他上演了一出中国跳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跳水技术提高得较快,自1974年李孔政荣获第七届亚运会男子跳台跳水冠军后,接着陈肖霞又获得了第八届亚运会女子跳台跳水冠军,去年在墨西哥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陈肖霞又再次获得了女子跳台跳水冠军,从而使我国跳水运动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李孔政、陈肖霞他们的训练时间不算很长,但运动技术水平却提高得那么快,一方面除有先进的科学训练法外,另一方面和运动员的选材问题有很大的关系,选材好,选得准,就可以大大缩短训练时间,可以早出成绩,早出人材,否则训练时间再长,也不一定成材。  相似文献   

15.
好消息     
跳水“梦之队”又出超新星在5月8日国际泳联跳水大奖赛第六站比赛中,中国跳水队大获全胜.从而将这站比赛全部8枚金牌中的7枚收入囊中。其中年仅16岁的跳台新秀林跃表现十分出色。以531.25分赢得金牌。他决赛的第四个动作让7位裁判中的4位打出满分10分.显示出未来一代跳水巨星的不俗气质。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跳水是我国的优势项目,也是我国参加奥运会的金牌大户。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以5 1枚金牌雄踞金牌榜榜首,跳水项目贡献7块。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体育人才流动,已对各国竞技体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发掘和培养苗子,加强跳水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取得优异比赛成绩的关键。上海市跳水队1958年组建,50多年以来,共为国家队输送人才10名,累计获得50多个全国冠军,在世界杯、世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世界跳水运动所形成的强国对抗格局几乎没有大的变化,我国跳水运动员始终处在浪尖上,由于动作难度的不断加大,为国拼搏的精神始终激励着运动员们不断的创造出高、难、新的技术动作,与此同时相应的运动损伤也有所增加,这也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 跳水运动员的颈部损伤在1991年4月-1996年6月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史和福 《游泳》2004,(5):30-32
多年来世界跳水运动所形成的强国对抗格局几乎没有大的变化,我国跳水运动员始终处在浪尖上,由于动作难度的不断加大,为国拼搏的精神始终激励着运动员们不断的创造出高、难、新的技术动作,与此同时相应的运动损伤也有所增加,这也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9.
耕夫 《游泳》2001,(5):39-40
跳水 ,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1000多年前我国跳水运动就达到相当高水平 ,比欧洲的跳水竞技早600多年。到了17世纪 ,在地中海、红海沿岸港湾 ,很多码头工人、船工和渔民 ,盛行在陡峭的岸上和桅杆上跳水。当时的跳水比赛不讲姿势 ,谁从最高的地方跳下来谁就是英雄。在1900年第2届巴黎奥运会上 ,瑞典运动员做跳水表演 ,被认为是现代竞技跳水运动的开端。1904年第3届圣路易斯奥运会 ,跳水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不过只有男子跳台跳水一个项目。1908年第4届伦敦奥运会期间 ,成立了国际水上运动联合会 ,重新制定跳水竞赛规…  相似文献   

20.
在竞技体育的竞争中,人力资源是体育竞争的基础和后盾。人力资源泛指两个方面,一是培养人才运行机制的规模与程度,二是个人发挥内在潜力的程度。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问题,近年来,教练员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教练员的素质及培养问题。对此,章通过问卷调查法等,对广东省跳水运动后备人才教练员队伍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力求较真实、全面地反映这一特殊群体的整体情况,为探讨提高该省跳水教练员的整体素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