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民生是指与人民群众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利益问题,如衣食住行、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虽然马克思主义文本并未直接论述民生问题,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民生发展思想。马克思也正是从民生问题的逻辑主线出发,创立了唯物史观。因此,在民生建设中,可以马克思民生发展思想为指导,通过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推进社会制度改革等方式改善民生,以更好地促进民生发展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邢台学院学报》2017,(2):19-23
民生是一个国家发展中必须抓好抓落实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党为人民谋福利的方式。邓小平一生关注民生问题,特别是认识到改善农村民生的必要性和战略性作用。他关心广大农民生活状况,在多个场合对农村民生建设进行了许多相关的指导性论述,并结合农村的现实情况,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丰富的农村民生思想,指导农村民生事业的建设,也对当前"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论民生问题与后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零七年的“两会”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讨论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中央政府推出12项重大举措,加大了解决民生问题力度。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成为党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在关注、改善、发展和保障民生问题的主旋律中得到更好落实。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关于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问题的方法论与指导方针。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在科学发展观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向;作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的发展是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的根本途径;"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方法原则;十七大报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部分所阐明的"六大任务"是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的六大着力抓手;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是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的保障条件。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民生改善和民生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邓小平经济建设思想的分析,总结概括出了邓小平的民生经济观及其实践的四个主要内容: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关注"农村、农民、农业",加强涉农民生工程服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三步走"的伟大战略,逐步解决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6.
苏区时期的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面临局部执政,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苏区党和政府的民生建设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千方百计解决民生问题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也留下了很多历史经验。包括:民生是立党治国之本、发展经济是民生之根、社会建设是民生之路、共享和公平是民生之向。总结其中的经验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解决民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工程.这是我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教育是民生之基,发展教育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工程.一方面,教育的现实状况决定关注民生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另一方面,教育的功能决定关注民生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因此,必须站在关注民生的高度上,采取发展教育的新举措,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优先发展教育;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发展义务教育;推进均衡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8.
洪少玲 《海南教育》2011,(10):29-29
民生是人民的生计,是涉及最广泛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利益所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问题,其中,教育摆在民生问题的首位。一、教育改善民生,就是通过知识和技能改变命运改善民生以教育为首,是我国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精华。孔子把人口、财富、教育当做"立国"的三个要素,认为在发展生产使广大人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为大人民群众利益奋斗的历史、始终关注民生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为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而努力奋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提到更为重要的位置,注重解决社会公平、公正问题,关心帮助困难群众,切实推进民生问题的更好解决.  相似文献   

10.
民生问题是一个伴随着人类生存和发展全过程的基本问题.对人的生存、发展的高度关注是马克思民生思想的核心内容.在马克思看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民生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并且他为寻求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作出了艰辛的努力.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推进民生发展的重要物质之基;进步的生产关系是民生问题获得切实解决的必要条件;争取教育的斗争是争取人民解放、实现民生幸福的重要部分;社会保障提供民生之需、民生之求是稳定社会、改善民生、推动发展的重要安全举措;分配公平是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的本质所在.因此,要实现民生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必须进一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教育的优先发展、分配关系的调整完善,才能为其顺利实现提供物质基础、制度前提、安全保证、文化条件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民生问题是中国改革最大的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十八大以来,党的民生理论包括政治民生、经济民生、文化民生和社会民生等。政治民生的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民生的目标是不以GDP论英雄,建立绿色GDP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实现科学发展;文化民生的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民生的目标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相似文献   

12.
民生问题是一个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命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社会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生理念与践行不断发展的源泉;矛盾的不断演进是民生内容丰富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突出重点,逐一击破是民生问题解决的主要途径;人民群众是民生问题解决的主体和依靠力量;成熟的社会心理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民生、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主要有: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基础是发达的生产力,主体是人民群众,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本目标是公平正义,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重要保障是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从十六大前后起,就在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之时,以解决发展成果让全体人民所共享为目标的民生问题。就愈益迫切地提到了党的议程上来。党的十七大,就是在这种历史关节上,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社会和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张扬平民的不合理新闻诉求,并与官方视角相对立,这是所谓的"平民视角"对民生新闻形象的错误建构。民生新闻要走出被人诟病的窘境,需要倡导的是,不仅要用"平民视角",还要用"官方"视角,全方位地观照民生问题:从政策盲点视角,做发现民生问题的千里眼;从精神高点视角,做精神文明建设的放大器;从工作重点视角,做解决民生问题的助推器;从社会热点视角,做化解民生矛盾的散热器。  相似文献   

16.
鉴于汕头市农村经济及民生问题基本近似澄海区盐鸿镇,可以其农村民生规划作参照,通过增加农村收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各级财政分担、专项资金、民间筹资等方式,解决社会保障、医疗文教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民生思想博大精深,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内容包括: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革旧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领导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重视法制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毛泽东的民生思想为当前我国改善民生问题留下诸多启示,对我国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民生建设。党在中央苏区的执政实践中极其注重加强农村民生建设,关心解决农民的民生问题成为中央苏区的主旋律。通过对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存权利的维护,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以及农民衣、食、住、用、行等遇到的各种困难,把关注农村民生真正变成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行动。党首创了"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民生理念。党在中央苏区对农村民生建设的原创性经验对于当今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问题的动因;从以科学发展观为解决民生问题的指导思想,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为奋斗目标,以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四个方面,分析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的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并践行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20.
民生问题的实质是政治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等民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已经成为各级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