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而留下恶名的曾国藩,却被封建王朝授以“文正”的美谥。近代以来,不同政治派别的学者名人虽对其评价褒贬异词,但都认为曾氏“学问好”、“学有本源”,却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可以说,十余年翰苑生涯的勤奋求学,为其一生打下了牢固的学业基础。曾氏倡言“专赖学问以求精明”,终生勤学不辍。学问对其成功地致力于治军、行政、用人等活动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为其成就所谓“三立”功业提供了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  相似文献   

3.
"编辑学者化"包括编辑的"学问化"和"专业化"两个方面,这既是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需要,也是编辑工作者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正确途径.我们不仅要提倡编辑做好自身的编辑工作,钻研编辑学问,使自己"专业化",而且要提倡编辑钻研自己所分管学科的学问,使自己"学问化".  相似文献   

4.
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而留下恶名的曾国藩,却被封建王朝授以“正”的美谥,近代以来,不同政治派别的学名人对其评价褒贬异同,但都认为曾氏“学问好”、“学有本源”,却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可以说,十余年翰苑生涯的勤奋求学,为其一生打下牢固的学业基础,曾氏倡言“专赖学问以求精明”,终生勤学不辍,学问对其成功地致力于治军、行政、用人等活动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为其成就所谓“三立”功业提供了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5.
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选修教材<<论语><孟子>选读>第五专题"学问之道"选有这样一则语录: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句语录出自<论语·子罕第九>.选编者将这则语录编入"学问之道",大概是想借孔子所具有的学风和品格来激励后学.  相似文献   

7.
学习是心灵的觉悟,精神的觉醒.教学则是唤醒人的内在一点灵明,由此彻悟人事物理,求达学问之途.这就意味着教学不能等同于医生的"输液",不能等同于储户的储蓄,不能等同于工人的"搬运",否则,就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任你怎样绞尽脑汁地说理与灌输,都无法进入学习者的精神领域与心灵世界.真正深刻的教育在于如何"荡其心,启其思,开其悟".这就需要教师超越平铺直叙的"告诉",让学生在经历思与智曲折环绕间"聪明花恍然绽开".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学问,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尤其典型.如何做好中职学生的班主任?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提出了"以五心过五关",在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教研员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雪中炭、雨中伞",是新课程改革的"领头雁、领路人".听课评课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研员的首要职责,也是衡量一个教研员业务水准的最鲜明的尺度.  相似文献   

10.
对<陋室铭>中"白丁"的注释,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大同小异,释为"白没有官职的人,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①. "没有官职"的"平民",言"丁"即可,何以要加一个"白"字?白屑易在<新丰折臂翁>一诗中写道:"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丁"指成年男子;泛言称之为"人丁",即"人口"的代称."丁"即是平民.难道"白"字有"不识字、没学问"之义项?  相似文献   

11.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也要改变课堂中的角色,将“注入式”的教学改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数学,即把从“听数学”改变为“做数学”。为了实现这种转变,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情境创设要结合生活实际,要激发学生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的信息化使得学校德育处于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在各种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道德观的冲击下,学校德育面临许多困境。面对青少年基础道德滑坡、问题行为增多、违法犯罪现象上升的事实,传统的“强迫服从”式学校德育的缺点暴露无遗。只有变“强迫服从”为“教会选择”,才能使学校德育摆脱困境,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一、“强迫服从”的弊端培养服从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人,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这种服从应该是自觉的、主动的、发自内心的,是个体把外界的道德要求内代了的结果。“强迫服从”则是忽视了学生的道德需…  相似文献   

14.
从"管治"走向"善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各种现实问题,究其根源,是因为在观念上和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管治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弊端重重。为实现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高效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转变理念,走学校与学生互动发展,从而达到学校善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程朱理学有一个鲜明特色,就是特别强调精神自我,认为精神自我高于生物自我,不仅视为天理,而且视为人性的本质。刘师培曾说过:所谓理学就是伦理学加心理学。我们可以进一步说,理学所谓心理学是与现代心理学有很大不同的心理学,是探讨个人的精神自我的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即精神自我心理学。程朱理学的精神自我以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对精神自我的结构从内容与功能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提出了创造性思想。现代心理学应该总结这份宝贵的遗产,为心理学的科学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从"问题"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我校凭借着较好的办学条件,经费投入以及相对具有优势的师资和生源,决定在原有的三课体系的基础上,在高一、高二开发设计并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万事开头难”,研究要从课题开始,那怎样才能确定好课题呢?  相似文献   

17.
“圣经式”教材观是教育的社会控制职能和制度化教育强化的结果 ,也是中国教育和社会发展水平有限的反映 ,它不仅限制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和创造性 ,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创造意识 ,而且割裂了课程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材料式”教材观的兴起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有助于释放教法在教学中的张力 ,改善教师的职业生活和学生的学习生活 ,提高教学质量。中国还缺少从整体上拒绝“圣经式”教材观的能力 ,但“材料式”教材观也有其发展的一定空间  相似文献   

18.
社会建构主义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80年代后,知识社会学实践了科学的“理性重建”向“社会建构”的转向,使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从理论转向科学实践,打开了一个至今被忽视了的一系列新问题的大门。这种转向与库恩的历史主义的范式理论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科学被视为一个“传统权威范式”、一种工匠默会知识和手艺活动、一种范式的政治利益代表,它把科学视为与人类的其它文化活动等价。但由于强纲领知识社会学否定了自然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只强调社会因素的意义,从而导致了对科学与理性的全面解构。  相似文献   

19.
远程开放教育是“教”与“导”的转变,这不仅是教学模式的改变,更是一次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要认真研讨学习者、导学者、教学内容和网络工具等导学过程,处理好面授教学、教材和媒体资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化研究是当今一大热点,翻译领域也相应地出现了文化转向。以前人们注意语言本身的差异所导致的翻译障碍,但是现今文化发展对翻译的影响亦引起翻译者极大的关注和重视。文章探讨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尤其对词汇的影响,导致词汇翻译由英语变为汉语拼音,并且探讨词汇翻译变化中所体现出的文化全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