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现阶段,大学校园中"独生子女新时代"的出现已是一个新的综合的社会现象.随着高校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数量的增加,开展对独生子女大学生问题的研究愈显重要.本文仅以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为出发点,分析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基本情况,并对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培养独生子女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方法,对我们辅导员做好高校学生工作,以及促进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全国未成年犯进行相关调查显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诸多方面存在差异:独生子女家庭的夫妻关系劣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多地得到父母关心,独生子女受母亲的影响多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祖辈交往多于非独生子女而与邻里交往少于非独生子女。针对这些差异,改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需要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提高夫妻乃至家庭的和谐度,改变父母因一个孩子而带来的心态变化,加强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为扩大独生子女邻里间的伙伴交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业状况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2007年首都高校学生学业发展状况调查数据对北京的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文化背景显著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享受了更优质的高等教育,在校支出更高,但学习主动性的不足导致在学业成绩上落后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4.
应用文献资料、体质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太原师范学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发育和身体素质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揭示了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体质中存在的差异。通过研究,可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体质有个全面的了解,也可为我院开展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等提供事实数据参考,使体育教学改革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5.
探讨医学院中独生和非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差异。方法:采用16PF量表对546名医学生进行测评,并对各项人格特质得分进行分析。结果:独生子女医学生在恃强性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但在兴奋性和独立性人格特质上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人格特质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萍  李静 《文教资料》2010,(10):224-225
为探讨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本文作者采用大学生适应量表和心理应激量表对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了评定,发现独生子女在学习适应和家庭应激方面与非独生子女有及其显著差异(p〈0.00),因此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心理应激和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缺陷。应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教育,帮助独生子女大学生建立稳定、乐观和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关注独生子女教师的角色适应,探索实施提高其角色适应的方法和途径,促使独生子女教师群体尽快成长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青岛独生子女教师特点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独生子女教师角色适应的现状,提出了独生子女教师角色适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世纪之交,如何对独生子女实施素质教育,把他们带入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4月18日至20日,由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办、本刊承办的“首届全国少年儿童发展与教育研讨会”,围绕着“独生子女与素质教育”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科研、教育。媒介的128名代表聚集北京,就“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与教育”、“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问题”、“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问题”。“独生于女的主体性教育”、“独生子女与心理健康教育”“媒介对独生子女的影响”、“社会转型对独生子女教育的影响”、“独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独生子女作为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是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这就决定独生子女问题在中国有着鲜明特色,因此,基于本国实际、因地制宜的研究成果对于制定相关的独生子女政策、解决独生子女发展问题更具现实意义.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国内独生子女问题研究的总体状况、理论成果以及存在问题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警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性别、独生子女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986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在性别方面,女生的一类人数所占比例高于男生: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时,独生子女的一类人数所占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结论:在警校大学新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1.
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了解凯里市小学生独生子女的心理状况,本文通过问卷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在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城市独生子女的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家庭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仅就独生子女的特点、家庭教育的误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供参考。一、独生子女的特点 1、独生子女的独特地位易形成唯我独尊。独生子女在父母眼中是独一无二的,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这种独特的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婚姻家庭问题的增多,独生子女的婚姻问题引发人们关注。独生子女婚姻家庭现状的形成受着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对影响独生子女婚姻家庭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从优化社会环境、完善学校环境、改造家庭环境三方面出发,积极营造有利于独生子女婚姻家庭和谐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以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数据,深入挖掘母亲家庭和丧偶、离婚的父亲家庭中独生子女信息,运用母亲推算法对历年独生子女和失独家庭总量及区域分布进行估计。对我国独生子女及失独家庭规模进行有效估计,对完善失独家庭扶助政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均出现了诸如"独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种弊病"、"独生子女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等意见相左的言论。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响小学独生子女个性的形成因素,我们采用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编制的简化版的艾森克人格问卷,对564名小学生进行研究,其中有效问卷549,有效率97.34%。结果发现,现阶段的小学独生子女的独立性相较与非独生子女而言较差,而且独生子女相较于非独生子女有较多的心理问题,诸如偏执、内向等。但独生子女的竞争意识较强,有较强的自信心和主观意识。  相似文献   

16.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三十多年来,独生子女群体一直备受中国社会关注,并形成了负面的刻板印象。近年来,随着数量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逐渐进入劳动力市场,社会对独生子女群体的刻板印象进一步转化为劳动力市场上所出现的对独生子女的偏见甚至歧视态度。但到底独生子女群体经济行为有何不同?迄今为止,经济学界对此研究甚少。Cameron等(2013)在Science上发表的研究是目前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经济偏好和行为的唯一经济学研究。本研究首先对Cameron等(2013)的研究方法及其对所发现结果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分析,进而在该研究基础上,采用了与之不同的抽样方式,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人群开展系列实验,在控制性实验条件下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风险偏好、时间偏好、亲社会的合作行为以及反社会的侵占、报复行为,试图识别在多种行为上两类人群间可能存在的差异。研究通过比较同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有效控制了因年龄差异而可能导致的系统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本研究所涉及的个人独立决策的风险偏好和时间偏好,以及与其他博弈者策略互动中的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这一结果在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因素的多元检验中仍然一致。本研究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相关经济行为上的比较,以及如何认识了解独生子女群体提供了新的证据。对独生子女在劳动力市场的偏见需抱有谨慎态度。带着偏见面对劳动力市场上的独生子女会扭曲市场,并影响劳动力市场上的正常公平的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17.
我们近期对首都5所小学500名独生子女进行了一次小型问卷调查,旨在了解作为新世纪一代对其将来社会角色的看法与意向。从孩子们的答案中,可以透视出当今许多独生子女对自己将来社会角色的错位现象。40%的独生子女选择了将来社会角色是“经理”,25%的独生子女选择了“影视或体育明星”,10%的独生子女选择了“科学家”,8%的独生子女选择了“教师”,5%的独生子女选择了“工人”,2%的独生子女选择了“农民”,10%的独生子女选择了“其他”。独生子女所选择比例数的前两项依次为经理(40%)、明星(25%),而…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高校独生子女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独生子女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的成因、对高校独生子女学生的教育策略。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和教学,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9.
吴丰  任新红 《文教资料》2008,(12):219-220,199
本文阐述了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的主要特征,论述了对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下一代的前途与命运,而且还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笔者首先对幼儿阶段独生子女家庭教养个案进行呈现,然后就此分析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独生子女家庭教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教育建议。个案背景资料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