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范梅南教育思想源于对生活世界的反思.他认为体验是生活世界的本质特征,父母在对孩子的期望中产生教育意识,要从"替代父母"的关系来理解教师的角色,并从中获得教育学启示.儿童具有多种可能性,这需要教育者具有特定情境下的教育智慧和机智.他反对教育研究的理论化、抽象化倾向,认为教育研究应该指向实践.他提倡通过反思写作的方式把教育生活体验用文本形式呈现出来,"通过与文本对话形成一个人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2.
教学机智的教育学意义,在同一教学情境的施受者之间体现,即主要指教育者具备智慧与思想,为受教育者答疑解难。教学机智的旨趣从技术旨趣发展到实践旨趣,最后是解放旨趣。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强调教学机智的新的旨趣:一种平等、对话、合作、关心的师生关系。这种标准的师生关系要求我们确切地认识、理解教学机智,但教学机智作为一个教育学的术语并不合适。  相似文献   

3.
迈向智慧教育学——范梅南教育学思想探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以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为主要理论资源,探索了其智慧教育学思想。主要涉及如下方面:智慧教育学及其以儿童为中心的基本教育理念;建构智慧教育学的现象学方法;智慧教育学对中国教育学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马克斯·范梅南是当代教育学现象学研究的重要学者,其所著的《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儿童的秘密》《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闪耀着光辉的现象学思想。生活体验、教学机智、"替代父母"关系等是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的基本内容。综述范梅南的现象学教育学思想对当代教育发展具极积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克斯·范梅南(Max van Manen)是北美"现象学教育学"(Pedagogy Phenomenology)的开拓者之一。现象学教育学是基于现象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教育领域问题的新型学科。范梅南认为,现象学教育学是以儿童的生活实践为取向的,儿童的"生活世界"是教育的逻辑的起点,教育活动具有前反思、前理论、情境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教师必须深入地体察儿童的生活世界、聆听儿童的心声和采取有效的教育行动,这些都需要教师拥有教育机智(pedagogical tact)。教育机智是成为有效的教师的必备条件,也是教师取得职业成功的内在素养。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范梅南对"教育机智"的内涵和意义做了系统的阐述,对教师的教育机智的生成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叶澜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她的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拟就叶澜关于"直面人、通过人、为了人"这一命题蕴含着的人学教育学思想做出理论阐释,并将此作为走进叶澜"生命·实践"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切入点,从而为全面理解叶澜人学教育学思想提供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7.
现象学教育学突出强调师生之间的交互主体性,认为教育学不能从抽象的的理论中去寻找,而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强调教育理论必须关注时代的教育实践,关注现代化现实并对其进行反思。本文试图从现象学视角重新诠释教育学的理念,希望现象学的路标能够引领我们通达教育事情之本身。  相似文献   

8.
从范式转换的视角审视,我国教育学经历了科学教育学、政治教育学、实践教育学等发展阶段.科学教育学以建立科学的教育学内容体系为目标,政治教育学以服务政治而非学术研究为指归,实践教育学按照问题逻辑,并以规范行为的思略建构教育学内容体系.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是教育实践变革的产物.随着我国教育的转型发展,教育学将面临教育之"学"与教育之"术"的进一步分化."学"、"术"分途,"学"、"术"并进是新世纪教育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范梅南智慧教育学思想源于他对教育实践的反思,他把现象学思想引入教育学领域并提出了教育学的意向和教育机智理论,重新阐释了师生关系,并作出全面的反思,其教育学思想在现代功利化社会之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范梅南智慧教育学思想源于他对教育实践的反思,他把现象学思想引入教育学领域并提出了教育学的意向和教育机智理论,重新阐释了师生关系,并作出全面的反思,其教育学思想在现代功利化社会之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原创性研究的实现是教育实践的困境、研究视角、方法与思维方式的更新与社会变革、个人独特的经历等因素聚合的产物。当下,直面教育实践的困境,更新教育学研究的视角、方法与思维方式,在投身教育变革之中增进教育学素养,或许是进行教育学原创性研究的可能之道。  相似文献   

12.
调查发现,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科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教材内容远离课堂生活、教学过程缺乏人文情怀、课堂学习缺乏学生参与、课程评价缺乏实践关怀,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教育学教学的实效性.教育现象学为公共教育学科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人文的视角,呼唤着建构一种以学生发展为取向的教育学.具体表现为改革教材:不仅关注知识的宏大叙事,而且关注个体的经验叙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替代父母的关系”: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科知识,而且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好的教师应该富有教育机智:不仅关注教学的技术层面,而且关注教学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人们就教育学中国化问题,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学科建设、教育学科学化、教育学元反思等角度展开了论述,但至今没有速成一致认识,也没有形成人们所追求的中国化“教育学”。因此,有必要从新的视角对教育学中国化的实践历程、阻碍教育学中国化的关键因素及破解策略、教育学中卑化努力方向等方面展开研究,以利于促进教育学中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为最终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在中国发展一直以来饱受责难,从文化的视角审度现代性境域下的中国教育学,主体性的迷失导致了教育学理论与实践文化的背离,理性的缺失造成了古今中外文化的错位。发展中国教育学,重构面向本土、符合时代的"问题域"和"话语体系"是根本,以"文化自觉"审度自我和"他者"文化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我们时代的教育学教育——以教师的教育学教育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学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学的教育。教育学教育的对象涉及师范生、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教师、非教育职业的大众。就针对教育实践者的教育学教育而言,需要以时代为背景,确立教师立场和实践立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教育学教育的目标,包括激发教育学之趣,引发教育学之需,形成教育学之养,养成教育学之眼,培养教育学之觉等。  相似文献   

16.
批判与反思:实践哲学视野中的中国教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学在诞生之初就与实践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日后的教育学因遗忘了实践哲学而走入了迷惘之境,同时也因实践哲学的复兴而走向新生。面对西方实践哲学的复兴,当下的我们该如何让教育学说中国话?为此,本文在阐述中国哲学和“教育学”的实践特质的基础上,从实践哲学的视角对中国的教育学进行了批判反思,以为中国教育学的未来发展寻找新的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17.
李润洲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5期撰文指出,教育学原创性研究的实现是教育实践的困境、研究视角、方法与思维方式的更新与社会变革,个人独特的经历等因素聚合的产物。据此,我们可以推测当下正是中国教育学需要原创,也能够产生原创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上,对于教育与教育学的关系,人们只是简单地认为"教育"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这种判断是正确的,但毕竟失于简单.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教育与教育学的关系都更加丰富多彩.作为一门学科,一方面,教育学像其他学科一样,为整个教育实践方式所规训;另一方面,教育学只是人类理解教育的一种方式,而教育却是教育学目前可能拥有的唯一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9.
历史地看,"教育学史"这个概念最初是"教育思想史"或"教育学说史"的别称,只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有关教育学的学科反思中逐渐变为"学科史"的范畴。"教育学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大体上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而在90年代以来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期:有关教育学的国别研究在不断扩大;在研究视角上逐渐从认识论的层面走...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的生命之维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当生命被确立为教育学的基础性、核心性概念的时候,就意味着教育学将从对生命的思考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学科视野,形成教育学的概念、范畴、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同时也意味着教育学选择了生命作为研究教育现象的切入口,建立起自己思考和研究的视角,即从生命的视角去观察、理解和阐发教育活动。由此出发,教育学需要确立实践性介入式的理解生命的方式,成为一种以生命实践为底蕴的教育学。在批判的维度上,教育学的底蕴是批判教育学,它需要对所有有关生命本身的理论探讨、实践进行系统剖析,明辨其得失;在建构的维度上,教育学的实质是建构性的实践教育学,它追寻的是为教育世界中理想生命的生成,建构出合乎其历史与逻辑的理念和方法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