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调查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并探讨社会支持、乐观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乐观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4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有61.8%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9.0%的大学生缺乏生命意义感;(2)乐观在朋友支持与生命意义感、他人支持与生命意义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家庭支持对生命意义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3)乐观在他人支持与生命意义感间起调节作用.结论: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不容乐观,生命教育不仅要重视社会支持等环境因素,更应该从个体积极心理品质入手.  相似文献   

2.
探讨中学生感恩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以及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以此为提升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提供相关建议。采用中学生感戴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中学生学校归属感量表对29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感恩能够正向预测学校归属感;(2)社会支持能够正向预测学校归属感;(3)社会支持在感恩和学校归属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学校要对中学生进行感恩能力的培养,帮助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并学会领悟家庭支持、教师支持及同伴支持,从而提升对学校的归属感,以便更好地促进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探讨大学生心理骨干感恩与助人行为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感在感恩与助人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中文版感恩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助人行为倾向问卷对广东省某高校527名大学生心理骨干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感恩、生命意义感与助人行为两两正相关;生命意义感在感恩和大学生心理骨干助人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提高感恩和生命意义感来促进大学生心理骨干的助人行为。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学生社会支持、感恩与生活适应问卷对长沙、南京、广州三地共8所高校134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探讨社会支持在感恩与大学生生活适应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大学生社会支持、感恩与生活适应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感恩可显著地预测大学生生活适应,社会支持在感恩与大学生生活适应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其调节作用主要通过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二个因素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6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多种分析方法了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时间管理倾向属于中间层次;2.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时间管理倾向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差异;3.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呈正相关关系,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对生命意义感的回归方程显著,即大学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对生命意义感具有一定预测、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以及素质—压力模型,考察负性生活事件对生命意义感的作用机制,采用负性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以及生命意义感量表,对山西省某重点高中571名高中学生施测。结果表明:负性生活事件与高中生生命意义感存在显著负相关,高中生基本心理需要和领悟社会支持与其生命意义感均呈显著正相关;基本心理需要在负性生活事件与高中生生命意义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这一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受到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研究结果为探寻高中生的生命意义感缺乏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对提升个体生命意义感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感恩对助人行为的预测作用,细化感恩与负债感、快乐之间的关系研究。研究对296名大学生进行情景实验,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协方差分析技术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研究结果发现:感恩与负债感、快乐不同,它是一种积极的、具有社会道德价值的情感特质;感恩比负债感和快乐更能正向预测助人行为等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然联结量表、网络成瘾量表、中文人生意义问卷、无聊倾向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自然联结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感与无聊感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自然联结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自然联结可以通过生命意义感和无聊感的中介作用以及生命意义感和无聊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产生影响;生命意义感与无聊感在自然联结和网络成瘾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因此加强与自然的联结是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农村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与社会支持状况及关系,采用小学生学校归属感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410名农村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农村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与社会支持的所有因子呈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除同伴关系外,不同年级农村小学生学校归属感所有因子呈显著差异,六年级显著低于四、五年级;不同年级农村小学生社会支持的所有因子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农村小学生学校归属感与社会支持的所有因子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对学校归属感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广东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幸福感心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80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2)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3)高职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4)社会支持在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婷 《家教世界》2013,(4):239-240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总体的、稳定的评价和接纳,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重要感是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基础,胜任感和外表感是自尊获得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归属感是大学生自尊的最高表现形式。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支持、情感温暖与理解、严慈相济和严慈分明等正向引导将有助于大学生重要感、胜任感、外表感和归属感的获得,从而促进大学生自尊发展。  相似文献   

12.
物质主义是个体根据自身拥有的物质财产的数量和质量来界定自我概念及成功与否的一种价值观念,通常反映在对物质财富的看重程度上。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自主性、能力感和归属感这三种基本心理需要是否满足从根本上决定着幸福感能否产生。物质主义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更倾向于体验到较高的外控感,有意回避生活中的消极体验、消极事件;害怕他人消极评价,倾向于采用防御性自我呈现策略;对物质财物的看重程度远远超过对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知觉到较低的社会支持,因而其自主性、能力感和归属感未能得到适度满足,由此体验到较低的幸福感。营造富有安全感的成长环境、关注经由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带来的真实幸福和培养感恩等将有助于抵制物质主义及其对幸福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以586名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采用多重任务取向量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青少年生活应激事件量表和生命意义问卷,探讨大学生时间人格、压力对生命意义的体验与探寻的影响。结果表明:(1)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生命意义体验;压力与时间监控观的交互作用显著,表现在高压力下,时间监控观对意义体验的预测作用更加显著;压力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的意义体验;多重任务取向没有影响;(2)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生命意义寻求;压力与时间价值感的交互作用显著,表现在高压力下,时间价值感对意义寻求的预测作用更加显著;压力和多重任务取向对大学生意义寻求没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烨 《教育探索》2022,(5):53-58
“生命意义感缺失”所导致的各类问题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屡见不鲜。普遍意义缺失、自我认同危机、虚拟世界冲击以及生命教育革新滞后,都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生成与发展造成直接影响。欧文·亚隆的存在主义心理理论及实践,主张引导个体直面存在困境,使存在焦虑意识化、言语化,进而转化为反思自我、建构生命意义感的动力和资源,强调个体自主性及社会功能在此过程中的提升与发挥等,这与培育青少年勇于担当时代责任的教育主旨相契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为高校生命教育的创造性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听力障碍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以及探讨核心自我评价、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感之间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412名听力障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有59.7%听力障碍中学生明显缺乏生命意义感;(2)在逃避维度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生命热诚、生活目标、逃避三个维度以及生命意义感总分上,城镇聋生显著高于农村;(3)核心自我评价在家庭支持与生命意义感,其他支持与生命意义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朋友支持与生命意义感间起调节作用.结论:听力障碍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不容乐观,应从环境-人格交互作用的视角来开展生命意义教育.  相似文献   

16.
江荷 《河南教育》2022,(11):24-26
大学生作为推动未来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力军,能否拥有较高的生命意义感和生命质量,不仅事关其个体发展,也影响其家庭的和谐以及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提升学生生命意义感。面对这一时代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重要作用,找准角色定位,积极构建“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努力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7.
雷文斌 《考试周刊》2013,(44):158-159
为了分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运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2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男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女大学生;三年级的社会支持总分最高;独生子女大学生获得的家庭支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2)男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高于女大学生。(3)大学生社会支持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形式对4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社团参与对学校归属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人际关系困扰对学校归属感有负向预测作用;社团参与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校归属感之间起中介作用,人际关系困扰在社团参与和学校归属感之间起中介作用;社团参与、人际关系困扰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校归属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呼和浩特市五所高校的大学生为取样群,随机抽取1941名有效被试,利用生命意义感量表(MLQ)及应付方式问卷作为研究工具,考察生命意义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寻求意义感与退缩、幻想、自责呈显著正相关,与求助、解决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与合理化基本无相关关系.而生命意义感与与退缩、幻想、自责、合理化呈显著负相关,与求助、解决问题呈显著正相关;(2)生命意义感与寻求意义感对退避、幻想、求助、解决问题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生命意义感对这几种应对方式的解释贡献率远大于寻求意义感的解释贡献率;生命意义感与寻求意义感对自责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两者的解释贡献率相差不大;对于合理化这种应对方式只有生命意义感对其有显著预测作用,但解释贡献率并不高.  相似文献   

20.
总体幸福感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心理品质。许多研究发现,总体幸福感与个体感恩倾向有密切联系。当代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以及感恩倾向的问卷调查分析显示:幸福感中的3个分维度——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以及愉快或忧郁的心境与感恩倾向显著相关;感恩倾向对生活的满意度、精力以及忧郁或愉快的程度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