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高校德育在为社会增添和谐成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实施和谐德育。本文从转变德育理念、充实德育内容体系、更新德育的方式方法、创新德育评价体系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优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地实施和谐德育。  相似文献   

2.
和谐兴国论对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拉开了新时期“和谐兴国”的帷幕,和谐兴国需要维护社会稳定的和谐交往,培养大学生的和谐交往意识和能力应该是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德育应围绕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现代礼仪习惯、主体德育能力等方面,大力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从而克服德育过程中的“弱化”和“虚化”等低效现象。  相似文献   

3.
李东晓 《文教资料》2007,(28):165-167
构建当代大学生的和谐人格是高校德育的价值目标。实现高校德育价值目标,要以心理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为关键、以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为保障,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庾荣 《现代教育科学》2012,(11):173-175
在整个社会都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教育界也提出了和谐德育的观念。构建高校和谐德育系统,就是要使高校德育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及其要素相互配合、相互协同,产生合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当前,构建高校和谐德育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德育环境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视野去审视大学德育建设,提出应重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环境教育建设,实现和谐心灵、和谐人际、和谐校园与和谐生命的完美构建。  相似文献   

6.
在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大学和谐德育体系,必须厘清大学和谐德育与和谐社会建设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大学和谐德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的应有之义,大学和谐德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的纵深拓展;"和谐"是二者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建立起合理健康的伦理关系,不但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和优良品质的形成,而且还有利于整个社会理想伦理关系的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德育注重伦理关怀对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构建以及德育本身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伦理关怀的角度,对大学生德育工作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现有德育模式面临着主体性错位、形式上单调和有效性欠缺的现实困境。借鉴西方价值澄清理论中突出大学生道德选择主体地位、注重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以及追求大学生道德选择内在统一的积极因素,寓大学德育实践中追求核心价值与多元价值的和谐、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和谐、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和谐,对指导高校和谐德育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德育环境的和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高校德育环境的和谐建设可从构建和谐规范的管理环境、创建和谐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和建立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等方面着手.各子环境之间处于不同的层次关系,有着各自不同的职能与作用,同时又都统一在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和营造氛围的最高目标之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互动的和谐系统.  相似文献   

10.
和谐的高校德育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高校应把德育建设问题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野中去认识和思考,以探索出高校德育建设的多种途径,这是德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大学德育与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对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高校德育工作,应重视对大学生诚信品德养成的关注和研究,并在其中发挥独特的功能。对大学诚信品德的培养应坚持正面教育,大力倡导“诚信为本”;应构建大学生信用机制,从制度上落实讲“诚信”;同时,应创建优良的诚信环境。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的时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大学生的道德实践作为大学校园道德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围绕文明理性的习惯和风尚、优良浓厚的学风和校风、独具亲和力的道德实践活动、具有渗透性和一体化的德育测评、公正的道德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针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知与行"脱节的矛盾,把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缩短知行距离作为道德实践环节探讨的突破口,重视在实践环节上营造大学生校园道德文化氛围的独特个性,结合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困境,让大学生在感受和感悟"发现道德"、"体验道德"、"道德选择"的过程,提升人文精神和道德价值目标,达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日常道德认知和行为水平的目的.使道德教育具有亲和力,将是道德教育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和主流.  相似文献   

13.
当今的中国大学存在一定程度的道德失范、失序,但这些问题却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学道德危机的实质是道德上的信任、信念和信仰危机,表现为“大道德”与“日常道德”的脱节、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割裂、随波逐流与坚守原则的矛盾.政府不是大学道德危机的“替罪羊”,道德危机是众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大学是一个道德共同体,在道德上更需强调精神独立、思想自由和学人品格.唯其如此,中国大学的道德前景才能更加光明.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丰富大学生学习内容、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道德个性化倾向、道德冷漠现象、异质性道德冲击、网络黑客行为等问题,为此,应建立网络道德准则,注意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当代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缺失主要表现在道德需求意识淡薄、自我道德尊严感淡薄、自觉的社会道德责任感淡化、道德价值取向自主性差、道德行为功利化倾向严重等方面。而原因又主要在道德教育中的一些“左”的意识观念和做法、现行道德教育模式的种种弊端、社会转型期间各种因素的负面影响以及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等方面。因此.进行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培育其道德主体性,对于实现高校道德教育模式的转变、促进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发展以及推动社会道德进步等方面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大学被当做一个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专门机构,追求专业化的高深学问是其关注的核心问题。大学教育在一味追求专业化的过程中,"培养人才"的目标掩盖了"培养人"的目的,"做事"的教育替代了"做人"的教育;关乎受教育者如何成人的道德教育被放逐在大学以外;本应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大学却受到社会道德状况的左右,大学道德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走出这一困境,需要重新认识大学教育的宗旨和精神,从而为大学道德教育的弊端找到可能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7.
大学之治:道德领导的思维向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层领导模式是现代大学管理的一个显著标志,但现代大学一旦陷入韦伯所谓的科层制“牢笼”,便不可避免地产生意义失落与自由失落的存在危机。现代大学科层领导模式内在的致命缺陷,在于它根据工具理性的原则排斥正向的道德价值的介入,这是科层领导模式的病根。20世纪90年代道德领导理论的兴起,为我们展示了变革现代大学科层领导模式的新的思想地平线,对当下我国大学“以德治校”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应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德育社会化是学校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我国德育理论界目前研究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本立足高校德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着眼于学校教育与社会影响的系统联结与有效整合,将学校德育置于广阔的社会背之下来思考,初步提出了高校德育社会化的思路,认为高校德育社会化具有开放型和整体性两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础性教育,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开展时间还不长,在发生原因、机制等基础理论方面讨论多,而在实践操作层面讨论缺乏系统性,本文认为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应当从工作角度着手,提高认识,增强对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毛病,整体构建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体系,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改变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