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清代庄存与重新发现了公羊学说,但他不理解公羊学讲变易、讲改制的实质。刘逢禄则处在清代统治逐步显示出衰败局面的时代,他的公羊学说已经反映出这一新的时代特点。其代表作《公羊何氏解诂释例》,突出地阐发了“张三世”这一变易进化的历史哲学,又阐发了“通三统”以论述治国之道“穷则必变”,因而把清代公羊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故梁启超评价为“自是‘公羊学’与许郑之学代兴,间接引起思想界革命”  相似文献   

2.
公羊学自汉代以来,被历代公羊学家所不断发挥,但其中多有异义。如关于公羊学形成过程中有哪些先师,《公羊传》是否为公羊氏一家之学,董仲舒有无王鲁说,何休以周历解王正月是否正确,庄存与是否是清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龚自珍、魏源是否有以经议政等,通过列举了较为重要的十一个异义,并对其中一些异义作出了解答。  相似文献   

3.
庄存与是清代今文经学的复兴者,清代今文经学是后世学术变革时期的思想渊源之一。但汇集庄存与学术思想的重要著述《味经斋遗书》在他逝世后四十年才得以辑刊,其主要缘由在于其间学术与社会整体条件和风气的变化。乾嘉学术的今古文家法之争、官学与私学的对立、道咸以降社会风气的转移都使得此书不得不推迟辑刊的年代。  相似文献   

4.
刘逢禄(公元1776-1829年)清今文经学家常州学派的奠基人。字申受,一字申甫,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少从外祖父庄存与、舅庄述祖学,尽得其传,精于《公羊春秋》,以何氏《解诂》为主,创通条例,贯穿群经,为清代经今文学者之冠。刘氏所处时代已是鸦片战争前夕,颇类似于《公羊》所谓“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的春秋时代,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时候。作为常州学派的开山祖庄存与虽然发现了《公羊春秋》,诚如杨向奎先生所说:“他并没有从《公羊》中找到变革的方案,他们还在摸索,他们还没有找到公羊学的…  相似文献   

5.
清代剧作家李芳桂是我们陕西的一个重要文化资源。他是碗碗腔皮影戏的"祖师爷",一生共写有碗碗腔皮影戏《春秋配》等8部,外加两部折子戏,统称"十大本"。他的剧作"十大本"有着丰富的人民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对于碗碗腔皮影戏来说,"救活了一个剧种",至少是振兴了一个剧种。李芳桂是清代继洪昇、孔尚任之后的一位杰出的碗碗腔皮影戏剧作家。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应享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屈原爱国精神的阐释,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朱熹的《楚辞集注》代表了宋代楚辞学的基本形态,王夫之的《楚辞通释》代表了清代楚辞学的基本形态,从朱熹到王夫之,体现了楚辞学发展的两次转型。自汉代贾谊、刘安、司马迁、王逸到洪兴祖,对屈原"忠君"与"爱国"精神的认识与评价各有不同,至朱子《集注》始以忠君爱国为论,他的"过于中庸"、"可增加三纲五典之重"反映了理学家的立场。而清代王船山《通释》则强调屈子"千古独绝之忠",这种"忠",重在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而非君主一人而已,具有更为深刻而代表时代进步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7.
"伊宁",当地民族语称"固尔札",这个地名的起源,并非起于清代,并非源为准噶尔蒙古语,而是起源于唐代通行西域的商业用语,古波斯语中亚方言粟特语:"苦日则儿—金乳香",陆路香药贸易衰落后,粟特人或突厥人将其讹变为"固勒札—花园",到清代再演变为"固尔札—盘羊"和"金顶寺"。海努克的起源亦非准噶尔蒙古语,而是粟特语:"哈纳努克—银房子",准噶尔时期演变为"海努克—犏牛"和"银顶寺"。  相似文献   

8.
毗陵庄氏为江南著名望族,它有两个高峰为其他望族所无法企及。一是科举高峰,自明及清284年之间,出状元1名、榜眼1名、传胪1名,翰林11名,进士35名,举人82名,贡生54名,被学者誉为"中国第一科举家族"。一是学术高峰,庄存与以今文《春秋》公羊学阐发微言大义,著书立说,开创常州今文学派,其学说被康有为、梁启超所师承,发动戊戌变法,从根本上动摇了顽固守旧、千年不变的封建帝国,奠定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清代巴蜀著名诗人、学者李调元有论述诗词赋戏曲的理论著作四十卷。从人类发展的角度,他认为诗歌是"天地自然之乐",人情应当同于天籁;从哲学的角度,他认为万物源于气,人也"禀气成形",进而认为"忧悲喜怒,人之气也"。为此,他鲜明地提出"诗道性情"的观点,进而提出诗歌当抒发真情,所谓"语语从肺腑中流出"。这种诗歌本质论较前人有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袁枚论诗标举"性灵",注重抒写个性情感,强调独创,反对传统教条,他的诗话著作《随园诗话》以"性灵"为论诗内核,对诗分唐宋、王士禛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等清代主潮诗学均进行了批评,主张诗歌抒写"性灵",诗歌形式应不拘一格,"兼综条贯",为"诗写性情"服务。袁枚的这些诗学思想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走出唐宋诗窠臼、走出复古摹拟做出了努力,也为中国古典诗歌向近代转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周汝昌先生硬把自己编的一百零八钗强加给曹雪芹和《红楼梦》,还把这个"一百零八钗"变成他的"一百零八回两扇大对称结构"的基石。曹雪芹在《红楼梦》初稿中曾经想写五副"金钗",但在定稿时删掉了两副,只保留三副册子共三十六个女儿。清代模仿《水浒传》歌颂才女的小说是李汝珍的《镜花缘》,根本不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周汝昌一百零八钗名单中充满常识性错误,他硬把一些平庸女子拉来凑成一百零八位"脂粉英雄",这只是他的"龙门红学"的又一次表现罢了。  相似文献   

12.
邢华平 《文教资料》2012,(8):20-21,26
明清之际墨学不显,有"学海"之称的傅山独具慧识,深研包括《墨子》在内的先秦诸子之书,开启了清代子学复兴的先河。其《〈墨子.大取篇〉释》对原著作了系列衍伸,依"以实举名"提"实在斯名在",由"兼爱"推"爱众",据"知墙"言"圣人公普之墙",所作阐释透显着时代与个体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清代钱泳《履园丛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阅读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就中学生的阅读而言,它包括"消遣性阅读""学习性阅读"和"发展性阅读",三者各有千秋且相互作用,其中"消遣性阅读"与"发展性阅读"是对"学习性阅读"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学习性阅读"介于两者之间,更加现实和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切身利益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逢禄作为清代今文经学的倡导者,其公羊学思想不仅上承汉代董仲舒、何休之公羊理论,而且下启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维新思想,开一代新风,为近代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春秋公羊学之所以能在清代得以复兴,刘逢禄颇有功焉。  相似文献   

15.
近来,一股强调清朝满族性特点的所谓"新清史"的研究范式或观点,在中国清史研究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然而,因对这种所谓政权的满族性的强调而忽略了清朝满族统治者对于中华主体历史文化的自觉认同,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清代是中华主体历史文化的自觉认同时期,这突出地表现在其对于中华主体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史书编纂方面。清代是中华主体历史文献大整理、大总结的时代,清代满族统治者对于中华主体历史文化认同的一个特点,就是自觉意识到文献整理是"彰千古同文之盛",编撰史书是"远述百家"以明"时代相承",这些都是与祖国多民族的统一大业密切相关的事业。  相似文献   

16.
儒学经权论发端于孔子,发展于孟子、荀子,完备于以董仲舒为代表的西汉公羊学家;作为对"经"进行变通、突破即"应变大道"而产生的"权",伴随着经权论的演变被越来越严格地置于"经"的制约之下,道德主体的自由选择越来越以遵循封建道德的要求为先决条件,儒学经权论这种逻辑走向与传统儒学伦理思想的演变趋势是完全吻合的。  相似文献   

17.
王砚天 《文教资料》2012,(8):101-102,116
清代康熙官窑瓷器出现的"秃尾龙"纹饰,不是我国山东和东北地区民间传说中的"秃尾巴老李",是"秃尾巴老李"产生前的"秃尾龙"形象。其寓意不是满族统治者怀念东北故土的"望乡情怀",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表现的是康熙皇帝对生母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18.
朱光潜将西方的"sublime"一词译为"雄伟",梁宗岱否定了其准确性。他依据字源学的标准,将"sublime"译为"崇高",确定了其在中国现代美学中的译名;他将阴柔美与崇高相对接,扩大了崇高理论的研究对象;他否认康德的崇高学说具有绝对真理性,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注入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关于金朝学者梁持胜的表字,今人都认为本字为"经甫",或字为"仲经"。经过追本溯源考察,可知金元两代的文献记载并无"仲经"一说,只有"仲经父(甫)"之称。至清代四库馆臣将《归潜志》收入《四库全书》,因轻易删削文字而导致两说歧异。为避免进一步以讹传讹,特对梁持胜生平事迹、名字关系以及《归潜志》版本加以辨析,以期祛疑释惑。  相似文献   

20.
在《红楼梦》七十一回中,明确提到了贾母的年纪"八旬之庆",而从《红楼梦》三十九回和四十七回中两次间接提及贾母的年龄等语及从清代婚俗制度等方面进行考证,"八旬之庆"实有明显的"谬误",应为"七旬之庆"才符合历史生活原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