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十九世纪挪威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Henrick Ibsen,1828—1906),不仅对斯堪的纳维亚文学有重大的贡献,而且对整个世界文学有显著影响,他的影响远及德国的霍普特曼,英国的肯伯纳。易卜生改变了欧洲戏剧的道路,成为近现代剧的伟大的创始者。在欧洲戏剧发展史上,他的剧作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的作品媲美。在易卜生的全部创作中,最重要的是现实主义的社会问题剧(CFesellsehaftsdramn)。象《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人民公敌》  相似文献   

2.
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不仅是挪威杰出的剧作家、民族戏剧的开拓者,也是欧洲现代戏剧的创始人。他的戏剧创作,以严峻的真实、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在现代世界戏剧史上古有头等重要的地位,赢得了“现代戏剧之父”的崇高赞誉。意大利著名戏剧家皮兰德娄说:“在莎士比亚之后,我毫不迟疑地把易卜生放在第一位。”恩格斯在致保尔·恩斯特的信中写道:“挪威在最近二十年中所出现的文学繁荣,在这一时期,除了俄国以  相似文献   

3.
[阅读要点] 1、明确单元特点我国古代没有话剧,均为戏曲。由“五四”时期发展起来的现代和当代戏剧,其主体为话剧。话剧发展到三四十年代已达到高潮,出现了像《雷雨》这样的佳作。新中国成立后,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更是赢得了戏剧创作的进一步繁荣,又有话剧《茶馆》、《关汉卿》等优秀作品问世。外国戏剧源远流长。最早兴起的是古希腊戏剧,至文艺复兴以及19世纪,欧洲戏剧创作先后出现过高潮,产生了世界级的大师,如莎士比亚、易卜生等。外国戏剧对中国话剧的诞生、发展,都曾起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玩偶之家     
2006年是挪威伟大的剧作家亨里克·易卜生(Henrik Ibsen)去世百年纪念。一个世纪以来,这位世界"现代戏剧之父"是世界文坛上评价迥然、争议最多的作家之一。恩格斯曾说:"易卜生的戏剧不管有怎样的缺点……他还是有自己的性格,以及首创和独立的精神。"易卜生一生共写了25部戏剧。他之所以被尊为世界"现代戏剧之父"正是因为他冲破古典主义的这一藩篱,建立一种自然而真实、能用散文表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新的戏剧体裁--正剧(即现代话剧)。易卜生一生从未到过中国,他只在《培尔·金特》和《海上夫人》里提到过中国。他去世之际,作品刚刚被介绍到中国。然而他却是与中国瓜葛最深的外国作家。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受易卜生作品的影响如此之深刻。在这个他完全陌生的国度里,因他作品引起的震撼以及奇特遭遇,是他根本不能想像到的。一代戏剧大师曹禺曾不止一次地说:"外国剧作家对我的创作影响较多的,头一个是易卜生。"而易卜生的其他作品中也没有哪一个形象像娜拉一样如此受到中国的关注。茅盾的小说《虹》中的主人公"梅行素"无疑带着娜拉的影子,巴金的《家》中男主人公"觉慧"则是第一个离家出走的男性娜拉形象。因为篇幅问题,本期地道英文只节选了《玩偶之家》第三幕的最后场次,即本剧最经典的对白场次。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最初接受西方话剧的时候,对于现实主义的戏剧并不热衷,而其时正是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戏剧风靡全世界之际。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一些新文学的倡导者,对于在新浪漫派的名义下的西方唯美戏剧,却一度格外加以提倡。胡适在1918年6月《新青年》的“易卜生专号”上说:“易卜生的文学,易卜生的人生观,只是一个写实主义。”易卜生把家庭社会的实在情形都写了出来,叫人看了动心,  相似文献   

6.
若问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哪一个外国剧本对中国的影响最大?毫无疑问,要首推挪威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又名《娜拉》)了。 不是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不是法国英里哀的喜剧,也不是德国的席勒、意大利的哥尔多尼诸人的作品,而独独是北欧半岛上一个偏僻小国的这位剧作家的这个剧本,最先从中国的舞台上产生了最大的影响于中国社会,这绝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据阿英同志考证,第一个把易卜生介绍到中国来的,是鲁迅先生。他在一九○七年发表的《摩罗诗力说》和《文化偏至论》两文中,相继对易卜生作了评介,指出“伊孛生之所描  相似文献   

7.
<正>亨利克.约翰.易卜生(1828年—1906年),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是继莎士比亚之后世界上作品被上演最多的剧作家,直到今天,他的剧作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持续不断在世界各地上演。在易卜生的戏剧创作过程中,无论是题材的选择、主题的表现、人物的塑造,还是细节的描绘,都凸显了积极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光辉和强烈的社会批判锋芒。易卜生共创作发表了26部戏剧和1部诗集,他的作品常被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作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位颇具人格魅力与个性色彩的政治巨人,其成就是多方面的。我们在此研究的仅仅是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贡献。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周恩来的“素养”主要表现在“新”学(亦即通常说的新文学)上,他于“五四”前后创作了大量新诗。他曾对人说编过一本诗集,虽然目前能够找到的只有八首,但却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和白话新诗运动的重要成果。他积极参予组建的“南开学校剧社”是中国北方最早的白话剧团。他亲自参予了诗歌、小说、戏剧等多种体裁的创作实践活动,尤以戏剧活动最为卓著…  相似文献   

9.
五四文学中觉醒后的"娜拉"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妇女历来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千百年来一直在痛苦的深渊中呻吟、挣扎。几千年的封建历史造成了中国女性个人价值的严重缺失。随着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人的发现”成了五四时期的关键词汇。历史和时代的需要,易卜生和他的作品进入了国人的视野之中。他笔下的娜拉成了千千万万妇女的楷模,“我是一个人”的呼声在苦难的中国女性心中久久回荡。五四作家们也纷纷仿效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创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娜拉”意象,再现了五四女性自我觉醒的艰难过程和自我价值重构的苦痛。  相似文献   

10.
在瑞士,有一位被认为可以和阿里斯托芬(古希腊喜剧作家)、易卜生(挪威戏剧家)、萧伯纳(英国戏剧家)相比美的“荒诞派”戏剧作家,他就是杜伦马特。弗里德利希·杜伦马特(1921——)出身于牧师家庭,曾在伯尔尼和苏黎士学习文学、神学和哲学,毕业后曾担任过《世界周报》的美术兼戏剧评论编辑,1947年成为专业作家。他主攻戏剧,写了30多部戏剧,代表作是《贵妇还乡》(1956),其他影响较大的是《物理学家》(1961),此剧曾风靡西方剧坛。剧本描写一个天才的物理学家莫比乌斯研究出了一种能够发明一切的万能原理,根据这一原理,人类可  相似文献   

11.
易卜生及其所负载的个性主义在“五四”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五四新文学的建设者们引进易卜生的剧作,由此对“易卜生主义”进行阐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本实验,在当时的社会收到了振聋发聩的反响。先将一个文学现象解释成符合自己文学观念,再予以集中评价的做法,成了当时引进西方文学的一个普遍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易卜生及其所负载的个性主义在“五四”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五四新文学的建设者们引进易卜生的剧作,由此对“易卜生主义”进行阐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本实验,在当时的社会收到了振聋发聩的反响。先将一个文学现象解释成符合自己文学观念,再予以集中评价的做法,成了当时引进西方文学的一个普遍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就欧洲文学者而言,莎士比亚是最有成就者之一,他所创作的戏剧作品对欧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品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莎士比亚剧以现实主义创作为原则,追求自然的表演理论,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戏剧情节生动丰富,悲喜交加,对英国戏剧文学具有较为深刻的影响。本文将对莎士比亚剧的文学特色以及其对英国戏剧文学的影响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4.
挪威戏剧家易卜生,以问题剧的突出成就而赢得了“现代戏剧之父”的美称。特别是他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又名《娜拉》)一剧,在世界文坛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同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娜拉》这一倡导妇女解放的剧,在五四这种反封建、要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人格独立的特定历来条件下,如一声惊雷,震醒了无数沉睡的“老中国的儿女们”,尤其在青年当中,《娜拉》所歌颂的妇女冲出家庭,而寻求人格独立的叛逆精神,成为他们效法的楷模。那时候,易卜生这个名儿萦绕于青年心胸中,传述于青年的…  相似文献   

15.
英国著名易卜生研究家迈克尔·迈耶在他写的《易卜生对现代戏剧的影响》一文里说:“易卜生的成就可以与他同时代的三位伟人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在他们各自领域中的成就相媲美。易卜生的剧作登上舞台,使戏剧的面目为之一新。其影响深远,无与伦比。……易卜生是戏剧史上的罗马,条条大路出自易卜生,条条大路又通向易卜生。”的确,易卜  相似文献   

16.
《新青年》是最早关注中国现代戏剧改良的中国现代杂志。胡适虽不是戏剧家,但是他率先于1918年在第4卷第6号《新青年》上开辟了第一个中国现代戏剧文学研究的专号"易卜生专号",并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关于戏剧改良的文章《易卜生主义》。之后又于1918年10月15日在第5卷第4号《新青年》上组织了戏剧改良的第二个专号,发表戏剧理论文章《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这是胡适戏剧改良的两篇重要文章,文章提出了自由主义、写实主义戏剧观,以及戏剧进化论和悲剧观念。这些观点不仅对初期的文学革命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对整个中国现代戏剧的改革和发展有着开创性的意义。但文章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从而左右着整个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和走向。  相似文献   

17.
易卜生通过他的戏剧《人民公敌》体现出他对生态的忧虑和重视。中国对易卜生的关注与引进,从1908年鲁迅对易卜生的介绍,胡适在《新青年》的引进,到现在有一百年的历史。胡适在《易卜生主义》里推崇的是易卜生的写实主义和斗争精神,人们对环境危机的忽视,使我们深感易卜生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与意义。新时期,关于生态的戏剧出现在中国的舞台上,这是值得欣喜的,这也可以说是《人民公敌》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易卜生主义     
“五四”时期,易卜生及其作品被源源不断地介绍到中国来,而中国的思想家、学家们也在一次又一次解读易卜生的思想以及他在作品中表达的内涵。这种解读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即便在我们今天看来,解读里也许包含着些许误读的成分,但它们依然在那个时代里起着积极的作用。易卜生主义是一面含义丰富的旗帜,它不仅代表现实主义,更代表个性主义,它不仅促进语言、形式上的革命,更促进思想观念的革命。易卜生主义所代表的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对整个现代学的审美观念和思想倾向是有力的冲击和补充。  相似文献   

19.
戏剧文学一般可分为话剧文学、新歌剧文学和戏曲文学。话剧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通过借鉴外来艺术形式、结合中国的现实内容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新歌剧也萌发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既借鉴了西洋歌剧也揉进了民族传统歌舞,是一个年轻、尚未定型的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一系列欧洲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的分析,笔者提出“中国公主”是17、18世界欧洲“中国热”时期西方文学作品里特别是戏剧作品里一个重要的具有异国情调的中国形象,并进一步探讨了致使这一形象产生和终结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