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笔者认为:若要使学生真正发挥个性,放飞心灵,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师要为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趼中,许多教师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不可否认在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中不少教师误解了这一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作出怎样的理解都应该予以肯定。笔者认为:要真正张扬个性,放飞心灵,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就要明白个性化阅读有它的“规则”,达成以下共识: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理解、体验、感悟文本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十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笔者认为,提倡个性化阅读,更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摆正自己的位置。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个性化的提问、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让他们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尽情彰显!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2011年版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主要谈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发展学生的个性,回归阅读"个性"本位,进行"个性化"阅读,还阅读教学原生态。  相似文献   

6.
王珍  黄汗青 《快乐阅读》2011,(16):129-12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如何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归宿,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发挥出个性来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让学生个性在课堂上显现、绽放,可以从珍视学生体验入手。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其一,阅读应该是学生自主实践行为,应让学生亲历亲为,而不能让教师包办代替;其二,阅读这种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应是个性化的;不能用共性淹没个性,更不能用共性取代个性。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珍视学生对文本不同的认识和感受,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从根本上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呢?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行为。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发展学生个性入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如何实施个性化的语文阅读,我认为:一、教学目标确定要注意学习主体的个性层次差异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显然,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所大力倡导的阅读取向.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唤醒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发展他们的个性,让阅读成为个性张扬的舞台,让课堂成为生长个性的土壤.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阅读实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个性化阅读教学新理念伴随新课程改革步入了我们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风靡课堂,且异彩纷呈。但诸多教师在教学中无视学生的阅读需求,使学生处于被动阅读状态,让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有失个性"。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在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多元  相似文献   

12.
王梅欢 《师道》2007,(6):39-40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然而,现今的阅读教学,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漠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在阅读过程中刻意引导学生向老师的思维靠拢,使学生迷失自己,丧失了阅读的渴望。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句话提醒我们:阅读教学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是群体阅读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个性为落脚点,把阅读还给阅读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来。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十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但不可否认在个性化阅读实践中存在不少观念上的误区和偏颇。笔者认为:要真正演绎个性,放飞心灵,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要为其提供路标,指明方向。一、个性化阅读的根本——尊重文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为了“珍视”学生多元的感受、体验,使课堂生成精彩,对学生游离文本、曲解文本的知识“生成”或不置可否,或大加褒扬,忽视对文本价值取向的引导,导致文本的失落。尊重文本是个性化阅读的“根”和“本”…  相似文献   

15.
尽管学生的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但只有实现学生智慧和情感的和谐共生,才能促进学生阅读个性化。如何点燃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火种",这得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依赖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一、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使个性鲜明1.把握典型问题,引导学生个性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为此,我们要实施行之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个引导者、点拨者。倡导个性化阅读,应该把阅读活动转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激发阅读兴趣,发展学生阅读个性,使其个性光彩散发,从而构建个性化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与实践阅读的教学行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只能是在与老师、同学的交往和对话中才能得以体现和展示的。尽管学生的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个性化阅读的平台,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对话的方式,让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颤,进而进发个性阅读的火花。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有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水平.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凸显以人为本,张扬学生的个性,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个性阅读的舞台呢?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感悟与理解。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对课文的个性理解和独特的感悟,体会,把新课标个性化阅读的理念落到实处。但是,由于学生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存在偏差,致使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脱离文本,随意解读的现象,这就失去了个性化阅读应有的意义。笔者认为,要想使学生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既然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那么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去张扬学生这种个性 ,真正做到目中有人呢 ?一、相信学生 ,呵护个性有一位伟人曾说过 :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在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 ,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的确 ,越是有个性、有思想的学生 ,他们阅读、思维、操作、记忆和想像越与众不同 ,常常异想天开 ,思维活跃。因而 ,这就要求教师善待每一位学生 ,对这种极具有个性的学生 ,教师要对他们要多一份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