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拟人与夸张在英语谚语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人在英语谚语中的运用有三种情形:一是直接把某种事物比拟为某种人,二是把人体的某个部分安在某种事物上,以便使该物具有人的某种特征,三是在某种表示事物的名词后面放一个动词,以便使该物具有人的活动能力。利用某些数量词、利用某些固定结构、利用某些词类单个的词是英语谚语中进行夸张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人们对某些概念或事物总想避免直接提到它,总有一些不能直截了当说出来的话。在人们的交流中,有相当一部分词语显示的是轻浮的、粗俗的或至少使人难堪的意思。为了避免提到这些禁忌语或减轻这些词语对人们感情的伤害,要提到某种概念或事物时,就用一个听起来委婉的词语来代替,所以人们创造并使用了委婉语。本文从英语委婉语的起源、定义、构成方式及语用功能这些方面介绍了委婉语的一些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3.
英文写作中的比喻和联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升武 《文教资料》2008,(14):43-45,23
中国人对动物的联想同美国人、英国人一样.譬如汉语中就有"蠢驴"、"鹦鹉学舌"、"像狐狸一样狡猾"等说法.在这两种文化中,联想相似的其他动物还有很多,人们时常把某些品质或特性与某些动物联系起来.这些品质或特性又往往能使人产生某种反应或情绪,尽管这种联想很少或根本没有什么科学根据.联想到的特性和所引起的情感也往往因民族不同而各异.在一种文化中提到某些动物时往往可以联想到某种特征,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却联想不到任何特征;有些动物在两种文化中人们会联想到某种特征,但所联想的特征却不同.本文将讨论一些与禽兽或动物有关的比喻,以及在不同文化的环境中这些比喻所引起人们的相同或不同的联想.本文还将以汉语和英语如何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语为例,讨论某些颜色在不同文化中的联想.在不同的语言中对同一事物或现象却用不同颜色来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4.
观点再聚焦: 应试教育不是指教会学生某种或某些应对考试的技巧、方法,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专制教育。 素质教育既不是通过补充某种或某些技能或素养(如劳动技能、审美素养等)让人达到所谓"全面发展",也不只是增加某种或某些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一、校风的构成我们认为构成校风应该有三个条件。其一,承载某种或某些倾向的人员的普遍性。个人或少数人表现的倾向不能称之为校风。其二,延续某种或某些倾向的持久性。某种倾向只表现一时,不能长期稳定存在,刮了一阵风,不能称之为校风;其三,体现某种或某些风格或风尚的鲜明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表音文字,英语的语音具有一定的象征作用。这种象征作用虽无固定的规律可循,但是,在语言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某些语音经常用于表示某种意义,使得语音与意义之间出现了一些松散的联系,而且某些语音似乎具有了某种固定的含义。本文通过对一些英语文学作品音韵效果的赏析,探索了语音与意义之间神秘的联系,并且说明了英语语音所具有的象征作用及其对于提高评析和鉴赏英语文学作品的能力和丰富词汇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It"是英语中应用极其灵活、使用非常广泛的一个词,既可指代上下文中的人或事,也可指代某种东西,并且在句中还具有诸多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8.
英语中通常用if,unless等关联词引导的分句来表示条件;这是明示的条件句;然而,英语中还有许多其他用来表达条件概念的方法。动词不定式、分词、动名词、介词构成的短语结构,某些关系分句、时间状语分句、地点状语分句或方式状语分句以及某些虚拟语气句,某些祈使句、陈述句之后使用并列连词and,or(else), otherwise等附加另一个陈述句的并列结构,或并列结构构成的某些谚语,或比较级the more…,themore…等,也能用来表示条件概念。这些表示条件的方法,我们称之为隐含的条件。英语中隐含条件通过其某种内在的语义或意念功能起着与明示的条件句相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德语中的某些形容词可用作名词,但仍具有形容词的词尾变化。它们用于表示具有某种特征或情状的人或事物。了解这点,对学好德语、扩充词汇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些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也是人们活动的倾向,也是人们活动的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就英语学科来说,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可  相似文献   

11.
汉、英语言在不同语域中词汇的转义是灵活、生动的,有十分广而深的内涵,特别是在一些特殊背景语域中,它们的实际语义较原义相差甚远。当然,由于汉、英语言独有的特点,这两种语言的转义现象就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中文词性比较固定,而英语则较灵活,英语词义范围更宽。因此,语言学习者除掌握语言的音、形及普通意义外,还必须认真地学习和掌握其特殊语域下的意义变化,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种语言。  相似文献   

12.
从词汇层面对英语广告进行文体分析,主要包括简单词汇、杜撰词、修辞格等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研究发现,英语广告中所用的词汇通过不同的修辞方式能够产生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声喻,也称为拟声,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有拟声词,日语和汉语中也存有大量的拟声词。由于日中两国的文字关系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日、汉两种语言的拟声词在句法使用上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本文主要从句法特征方面对日、汉拟声词进行分析,旨在发现两种语言在声音文化上存在的一些差异,从而为两国人民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从数字的联想意义看中英民族文化心理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乃至不同的民族,对于不同的数字均赋予了不同的联想意义,使普通的数字具有超越语言的灵性,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类型。中英语数字泛化的内涵和外延,虽有共同的喻义,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中英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因此,对比分析中英数字的文化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了解中英民族的文化心理,避免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和冲突。  相似文献   

15.
卜崇妮 《海外英语》2012,(7):185-186
Pun is a usual figure of speech in English and Chinese.Pun,as a common rhetoric,can enrich language expressions,enforce the effect of language.In everyday life,in communication and literature works is widely used.Pu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have much in common in the formation,ways of expressions,functions.However,as languages and culture differ,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The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uns is considered most challenging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This thesis tries to talk about some practical translation methods of puns.  相似文献   

16.
形象化的表达是以人们对有关事物的联想与对比为基础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环境与不同的文化教养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养成不同的事物比较习惯。对英语、日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通过比较五种常见的英、日、汉语的修辞格,有助于加深二外为日语的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日语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7.
修辞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表现手法,如被恰当地运用,能使语言表达更准确、更生动、形象更有感染力.本文主要介绍英语中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将戏剧成功搬上舞台,剧作者通常需要运用一些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语言技巧,从而使戏剧的语言烙上了某些普遍特征,如口语化、动作化、简洁、节奏感强、个性化等特征。本文以戏剧创作理论为依托,探讨了戏剧语言的普遍特征,并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简要分析了《茶馆》的两个英译本,旨在探讨戏剧翻译的策略与方法,为戏剧翻译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或启示。  相似文献   

19.
演说与修辞素有渊源,英语演说辞常借助“平行结构”、“反复”、“比喻”、“对比”、“层递”、“头韵”等修辞方式创造其语言艺术性、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增加表现力。演说辞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在对其各种修辞手法进行翻译时,应在汉语中寻找与之对等的修辞方式进行直译或改换修辞,利用汉语的四字格、排比、对偶等优势进行改译,做到意义、形式、文体的一致等值。  相似文献   

20.
英语和汉语中许多成语运用各式各样的修辞方法,既简练又形象,具有独特的魅力。如果恰当地运用这些成语,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能收到极好的表达效果。文章旨在介绍几种英汉习语中使用的一些修辞手段,提高语言理解、欣赏及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