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什么是买卖书号买卖书号近年来已成为出版工作日益突出的问题。众说不一,而在学术界、出版界反应强烈。那么究竟什么是买卖书号呢?我们认为,买卖书号的实质就是出卖出版权。出版社给社外的单位或个人提供书号出书,并收取书号费(或管理费、或其他费),权钱交易,出版社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借机赚钱谋私,即为买卖书号。在这个权钱交易中,出版社放弃了党和国家赋予其出版图书的权力,并将其作为商品加以出售,对  相似文献   

2.
「买卖书号」问题历史考察的(上)章宏伟“买卖书号”是近年来一直困扰出版界的难题,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社会舆论众口一辞,一定要杜绝“买卖书号”。治理买卖书号不只是简单的出版管理问题,内中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因素,涉及我国现行的出版体制、出版政策、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出版领域,买卖书号为法规所禁止,国家有关管理部门也对不少买卖书号的出版行为进行过相当严厉的处罚,但一直遏制不住。原因何在?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管理者方面。主要指新闻出版管理机关,长期以来一直在同买卖书号的违规出版行为斗争,但可以说收效不是太大,原因有多方面  相似文献   

4.
出版工作者应当如何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指导出版工作,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通过系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使我们能够从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根本任务的高度认识这一问题,从而对不符合这一根本性质的错误认识和行为作斗争。当前,出版界最大的不正之风,就是买卖书号的问题。一些出版社违反国家规定,靠给社外单位或个人提供书号,收取费用,达到盈利的目的。书号是国家赋予出版社出版图书  相似文献   

5.
半月掇闻     
为进一步加强出版物市场的管理,加大对“买卖书号”的查处力度,新闻出版总署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01年度书号使用情况检查,清理和检查“买卖书号”问题。此次检查将主要针对2000年1月以来出版的各类图书。在这次清查“买卖书号”过程中,凡自查出问题能够如实上报并认真整改者,可视情况从轻处理;凡自查自纠时隐瞒不报者,其“买卖书号”问题一经查实,将从严从重处罚。  相似文献   

6.
“买卖书号”,这是一段时期以来,在出版界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一种畸形现象,虽然出版管理部门三令五申,明令禁止,但其仍常有“暗流”涌动。这种现象令许多出版工作者感到困惑和愤慨。那么,在我国现阶段出版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一些出版单位冒着有可能被停业或吊销社号的危险挺而走险?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仔细思考。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出现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买卖书号问题也是如此。党的十二大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展,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  相似文献   

7.
中央和新闻出版总署领导提出出版工作要“关口前移,科学管理”,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条码中心、信息中心等单位从改革和完善出版管理方式、方法入手,开始设计试验实施书号管理的实名配发制度。本文就书号实名配发的内容、方式,应具有的功能,以及在管理与服务中应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旨在为改进出版管理,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参考。一、国外书号的使用和配发方式目前国外ISBN的配发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各个国家或地区的ISBN中心首先根据该国出版机构的出版量,确定ISBN书号中的出版者号码,然后再由出版者按照书号使用规则,自行编排…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书号是由出版单位向出版管理部门领取,无偿使用的。但是只有经国家正式批准的出版单位才允许从事出版活动,才能领取书号。为了更好地管理书号,从1994年起,新闻出版总署开始实施书号总量宏观调控政策,这一政策是为了抑制当时图书总量的盲目增长,减少低水平重复出版,压缩低质量平庸图书品种,遏制“买卖书号”现象。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开始不久,听到一位出版社负责人说:“出版社卖书号不合算。”究竟如何不合算,这位出版社的负责人没有说,但账想必是算过的。若干年来,尽管宣传、新闻出版管理等部门严厉禁止买卖书号、买卖书号却一直是出版界的痼疾,有的出版社还出现不卖书号似就难以为继的征兆。 为什么有的出版社或者出版社的有关人员热衷于卖书号,卖书号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里不妨为卖书号算  相似文献   

10.
1994年4月7日上午,中宣部出版局邬书林副局长与湖北出版界的部分老同志座谈,共商出版管理大计。参加座谈会的有蔡学俭、杨中岳、郑津舟、陈贤仲、吴楚光、方振益、胡文启等同志。邬书林同志提出三个问题希望大家献计献策:1.目前抓禁止买卖书号是否抓到了点子上,此外还需要抓些什么?2.当前出版管理需要采取哪些措施?3.出版管理还需要搞哪些前瞻性研究?现将座谈会的发言摘要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买卖书号”是出版行业中突出的不正之风,对出版事业危害很大。1993年,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署联名发出《关于禁止“买卖书号”的通知》,随后又对少数违反出版管理规定、买卖书号情况严重的出版社进行了严肃查处,使得“买卖书号”现象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明显的遏制。  相似文献   

12.
“买卖书号”的经济学思考张辉冠编辑手记:自然界曾有鲸鱼集体自杀现象,那是由海洋环境条件的变化所致;我国出版界出现了“买卖书号”的出版社“慢性自杀”为,也有其社会客观原因。虽然国家有关部门下达了禁止“买卖书号”的规定,但如不从改变社会客观条件根治,出版...  相似文献   

13.
召开社长、总编辑年会是本行业的一件大事。11月下旬将有上百家科技出版社的社长和总编辑在南宁参加第九届年会。他们聚集一堂,交流工作经验,研究本行业的热点问题,必将推动科技出版社的改革,繁荣科技出版事业。为此,我们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本届年会是在全国反腐倡廉的新形势下召开的。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是这场斗争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出版界最大的不正之风就是买卖书号。买卖书号不仅危及出版社的生存,而且对  相似文献   

14.
从书号总量宏观调控到书号实名申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书号是由出版单位向出版管理部门领取,无偿使用的.但是只有经国家正式批准的出版单位才允许从事出版活动,才能领取书号.为了更好地管理书号,从1994年起,新闻出版总署开始实施书号总量宏观调控政策,这一政策是为了抑制当时图书总量的盲目增长,减少低水平重复出版,压缩低质量平庸图书品种,遏制"买卖书号"现象.现在针对书号管理,政府又推出了新举措,2009年起书号管理将全面实行网上实名申报,出版单位可随时从网上申领书号,并实现书号,条码,CIP等出版信息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书号实名申领是创新出版管理模式,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实施书号实名申领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解决买卖书号、一号多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开发书目信息资源,为广大读者和社会服务。各级出版管理部门、出版单位要密切配合,扎实做好书号实名中领工作,促进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买卖书号”这一出版界的腐败现象,为什么在前些年愈演愈烈,直至泛滥成灾?去年中宣部、新闻出版署明令禁止,然而,买卖书号的勾当仍在或明或暗地进行。那么,为何屡禁不止呢?这就需要从其产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9周年。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出版界积极落实中央要求,推出了一大批弘扬雷锋精神的出版物。3月2日,新闻出版总署在北京召开学习雷锋精神出版座谈会,交流出版界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就如何深入挖掘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进一步做好出版工作,把学雷锋活动引向深入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8.
买卖书号是这些年来在出版行业中滋生出来的不正之风,几乎成为一个久治不愈的顽症。政府出版行政机关曾经三令五申严禁买卖书号,竭力制止行业的腐败行为,而且采取果断措施,对一些违规违纪的  相似文献   

19.
为维护正常的出版秩序、加强出版计划的宏观调控,杜绝“买卖书号”,福建省新闻出版局最近在下属出版社自查协作出版、买卖书号的基础上,发出3个通知,加强对书号、增补选题、挂历出版的管理。这3个通知的主要内容是: 一、加强书号使用管理。通知要求各出版社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及《中国标准书号使用手册》正确使用书号;各社须由社长或分管编辑工作的副社长直接管理,每个书号的使用须经分管社长签排;指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参考》2006,(5S):16-16
今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根据有关情况,组成调查组赴内蒙古远方出版社调查书号使用情况,发现该社近年来出版的图书中,存在着买卖书号、一号多用、一号多卖等严重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