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禾文 《老年教育》2011,(11):24-25
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站在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回顾了百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和崇高精神,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深刻阐述辛亥革命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大意义,深情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必将极大地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2.
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本刊编辑室对胡锦涛讲话精神进行了整理,供广大读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而走社会主义道路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深地植根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的斗争史之中。实践批判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路径。坚持实践批判,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以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为支撑和表征,而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又必然离不开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巩固。主体性是主体相对于客体才有的意识,中华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文化在同外来文化交往交流中体现出的文化表征,突出表现为独立性、主导性和自为性。近代以来中华文化主体性发生动摇,“两个结合”为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提供根本途径,中华文化主体性为提出和推进“两个结合”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两者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中互推共进。经由“两个结合”,传承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精神,坚定了文化自信,造就了新的文化生命体。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不懈探索和追求;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7.
正2012年11月,习近平和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这一梦想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明,概括了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体现了六十多年来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实践,更寄托了当下中国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中国梦"不仅是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8.
湖州的手工业特别是丝绸业自古以来素负盛名.但近代工业兴起较晚,不仅迟于上海,而且晚于杭州、宁波,直到辛亥革命前后才兴办起来.因此,湖州近代工业的滥觞,同辛亥革命对民族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密切联系.本文打算对湖州近代工业开创时期的情况作些评述,以进一步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正>梦是美好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在有梦、追梦、筑梦、圆梦的进程中前行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新时代,正确认识与努力实现这一伟大梦想,是每个中华儿女必须尽心竭力而为的大事情。一、伟大梦想由何演变而来伟大思想产生于伟大实践,伟大实践催生伟大梦想。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梦",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由此在亿万中华儿女心中引起共鸣。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用中国梦来描述中华  相似文献   

10.
《青海教育》2013,(6):1-1
中华民族有过灿烂的辉煌历史,也有过近代以来的深重苦难,更有从贫穷落后向繁荣富强迈进的奋斗历程,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实现中国梦必须明确的三个历史坐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这是实现中国梦必须把握的三个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念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近代民族复兴思想,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振兴中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写入宪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念的内涵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念的内涵日趋丰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表与路线图逐渐清晰,实现路径和方式日益明确,逐步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核心概念。从概念史视角探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念内涵的历史演进,对于分析和研究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脉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崭新课题,国家独立、富强、民主、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内容,面对当时特殊的世情和国情,反帝反封建斗争和向西方学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手段和途径。高校中国近代史教学要培养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觉意识。是学生明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在5 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当前,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进程之中,而民族的复兴必然与文化的复兴相关联。中国要想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应该更加重视自身的传统文化,并自觉将传统文化放在现代化建设的语境中给以合理的价值定位,促使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本真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接轨。  相似文献   

14.
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的重要手段,中学历史教材在中国近代史部分重点介绍了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六次侵华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当前,霸权主义、帝国主义仍然威胁着世界安全,区域性战争此起彼伏,世界并不安宁,争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两大主题。吸取历史教训,认清帝国主义本质,对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西湖博览会与辛亥革命百年庆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9年首届西湖博览会首次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明年是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鉴于杭州的有利条件,2011"西博会"亦可举办系列纪念活动,既能弘扬先烈精神,促进中华民族复兴,也可提升西湖博览会的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有三座重要的里程碑: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演变和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反映在政治制度上,它是一  相似文献   

17.
声音     
《神州学人》2014,(3):30-31
中华百年以来的留学史,是中国人民为个人梦、强国梦、复兴梦而奋斗的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世纪之初,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华民族复兴开了个好头。世纪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党领导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邓小平为这一辉煌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世纪之末,邓小平和中央领导集体一起,领导全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正确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他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航道。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愿望和追求,但"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的形成则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19世纪末,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口号,这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的最初表达;20世纪初,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一词,这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五四前后,李大钊提出"中华民族之复活"思想,这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基本形成的重要标志;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最终形成并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当时的知识界围绕中华民族能否复兴和中华民族如何复兴这两个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雪洗了百年国耻,瓦解了殖民体系,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历史枢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