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孩子从小只在家庭、学校生活。但他们是社会人,长大后,必然要到社会这个大熔炉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会正确地“接受”与高尚地“给予”的孩子,长大后其性格是健全的,心理是健康的。在社会上能够与人和谐相处,生活比较幸福。  相似文献   

2.
《幼儿教育》2011,(7):63-63
研究表明,父母任凭孩子随心所欲的做法,使不少孩子变得专横跋扈,有的甚至到了为所欲为的地步。更严重的是,这些孩子长大后在复杂的社会中与人相处时,常常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因此,瑞士教育专家主张对孩子实行“半权威式”教育。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一天一天富裕起来,我们的孩子终于过上了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不愁吃穿”的温饱生活,但是我们却惊奇地发现,孩子的教育可能是许多家庭最不如意、最困惑的事情。许多家长说,有时候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样教育一天天长大的孩子,不知道该怎样教育这一代“富裕”起来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家教指南》2005,(12):32-33
研究表明,父母任凭孩子随心所欲的做法,使不少孩子变得专横跋扈,有的甚至到了为所欲为的地步。更严重的是,这些孩子长大后在复杂的社会中与人相处时,常常会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因些,瑞士教育专家蔡娜主张对孩子实行“半权威”教育。  相似文献   

5.
平时我们常习惯说:把孩子教育成“人”,等孩子长大成“人”…… 其实,这类论调经不起推敲。难道孩子在长大之前就不是“人”?我们应该坚信:儿童不是尚未长大的人,儿童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不知从何时起,“80后”作为一个特定群体的代表符号常被人们挂在嘴边:老人说“80后”是“生活在糖水中的幸运一代”,学校的师长说他们是“跨世纪的人才”,父母们则感叹“这些孩子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有的媒体却在追问他们是不是“垮掉的一代”。不管存在多少期待、误解或指责,出生在1980年后的青春少年,已经以充满激情的姿态逐渐走入社会,慢慢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有一天,我的孩子忽然对我讲:“我已经长大了,你们不要什么都管,我自己会做。”我一想,也对,人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独立加入社会生活。于是,我一改从前的管教方式,尽可能多地为他提供学习、生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去积累实际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属发达国家,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澳大利亚人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后难免吃大亏。“孩子应当比大人少穿一件  相似文献   

9.
一个孩子如果不走出自闭和怯懦,不懂得感恩,不懂得与人交流,没有健全的思想,又如何在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呢?但是在教育孩子时,大人要理智,有耐心,尊重教育规律。凡是大喊大叫、棍棒相加的教育都是于事无补的。  相似文献   

10.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一出生就是“大恶之人”。教育影响人,塑造人。生活中常见独生子女因为理所当然成为“家庭中心”,所以倍受家长百般呵护。然而呵护“过度”,则容易不知不觉陷入“溺爱”,致使孩子“无法无天”。如果任由其发展,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怎样?“唯我独尊”、“无法无天”、目无法纪,终将走向“犯罪”未可知否!想必今年连续多起发生在校园的暴力案件的犯罪分子,其童年很有可能就是本文开头那样的孩子吧!当然,没有哪个时代、哪个国家能杜绝犯罪,但教育的育人功能毋庸置疑,如果从小对孩子进行“敬畏”教育,培养孩子的“敬畏”意识,教育他们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道德与法律,那么社会就会和谐起来。父母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不如先给孩子补上“敬畏”这一课!  相似文献   

11.
“黄色孩子”是直觉的外向性格最有创作倾向。在幼年时,“黄色孩子”喜欢一个人玩,他丰富的想象力会把玩具赋予任何角色。长大后,这种孩子适合各种有趣的工作。他总是相信着、期待着,他更多地生活在未来,而不是现在。“紫色孩子”生活在丰富的内心世界里。他总是疲于应付情感中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儿童生来钟情于问号。“什么?”,“为什么?”从牙牙学语起,孩子就会问东问西、问天问地,常问的大人张口结舌。可是,几年学上下来,孩子不问了。有人形象地说:孩子小时候像个问号,长大后却变成了句号。  相似文献   

13.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家长会不知不觉地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定的权威。但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同学的影响,有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了自己对事情的不同看法,因此,在家长要求孩子做某些事情时,孩子很可能会说“不”。当孩子说“不”的时候,家长该如何对待呢?  相似文献   

14.
有一些父母,总怕自己的孩子“学坏”,长大后不能成材,便在孩子小的时候煞费苦心地严格看管,精心保护,想把孩子犯错的可能性限制到最小。然而良苦用心有时候却和美好期望划不上等号,那些从小听话、从没有犯过什么错误的孩子,稍大些或是成年后未必会比那些“小调皮”“小淘气”们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属发达国家,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澳洲人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后难免吃大亏。  相似文献   

16.
杨登明  王玲玲 《教育》2011,(7):45-47
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凌宗伟是一位用“心”做事的教育人,这位出生于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这座历史积淀颇为深厚的藏龙卧虎之地并沐浴“儒雅之风”长大的孩子,在从教30余年后忽然有了许多“感悟”。  相似文献   

17.
人是社会动物,人的成长也在社会环境中进行。所以,顺应儿童的成长规律,让孩子生活在集体中,生活在有陪伴与同伴的亲密关系中非常重要。这不但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更为他长大后接纳他人和被他人接纳,从交往中获得资源、获得能量,享受交往的快乐,在交往中高质量地生存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传统教育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教育与社会隔离,教育与生活脱节,即靠在黑板上“种田”,教室里开“机器”。培养出来的人有的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精神贵族,这样的人怎能适应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呢?现代的教育要求培养能正确认识社会、高度适应社会、长大后立志改造社会的现代化人才。根据社会课的特点,我们运用了到社会中去学“社会”的教学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考察小学社会教材内容反映的是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而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来源于社会。因此,社会教育只有面向社会,走进社会,置身  相似文献   

19.
孩子不可能在保险箱中长大,因为人类社会在行进中,总会遭遇猝不及防的灾难。对成长中的孩子,培养他们的“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20.
德国人认为,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面对挫折惶恐无助,不如从小摔摔打打,“撞”出直面人生的勇气和本事。因此,“随意教育”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