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义畲族民歌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畲族民歌是畲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本文从武义畲族民歌的内容,武义畲族民歌的特征,武义畲族民歌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变化三个方面阐述武义畲族民歌,对这一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2.
畲族民歌对汉族《史记》《诗经》等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神话传说以及赋、比、兴基本手法与重叠的表现形式作了传承与创新。在传承汉族文学作品的同时,畲族歌手注重依据山区生活环境,让畲族民歌突出本民族生活地区的新亮点。畲族民歌对汉族文学作品的借鉴,使畲族民歌更加富有文学、民族、政治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畲族民歌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作出来的口头文学。它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儿歌等九类。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畲族民歌内容也增添了新鲜血液。畲族民歌的继承发扬,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畲族民歌是畲族民众伟大的文化创造.从民间艺术维度入手,将其置于民间艺术与艺术批评双重视域下,关注其自身的特点、艺术创作与艺术的过程,以及民歌文本自身所具有的艺术特色,可以使人们对于畲族民歌与畲族民众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获得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畲族民歌的种类、特点及演唱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文对畲族民歌的种类和特点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独唱、对唱、齐唱三种演唱形式,尤其是对畲族民歌的"双条落"作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畲族民歌是畲族独特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在畲族传统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畲歌是畲民娱乐自己、娱乐他人、与神共娱的主要方式,是他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寻觅伴侣的重要媒介,也是畲民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百科全书",更是畲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新时期,畲族民歌在凝聚畲族民众、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仍将发挥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宁德地区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有着丰富的畲族民间音乐资源,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对地方经济的扶持发展,畲族人民的文化艺术现已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笔者从畲族民歌研究视角出发,结合自身在高校中的畲族音乐教学实践,对于畲族音乐如何融入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尤其是畲族民歌的教育形态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浙江畲族民歌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富多彩的浙江畲族民歌作为浙江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音乐体裁,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活跃至今.畲族民歌是浙南山区畲族人民社会生活实践的艺术反映。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民族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这个环境既包括了地理生态环境也包括社会人文环境。畲族民歌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中用歌唱的方式记录、叙述历史和生活的一种方式,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畲族人民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畲歌的生存也受到威胁。本文对福鼎市佳阳乡双华村畲族民歌的生存现状进行考察和分析,旨在探究环境对音乐文化的影响以及新时代中人们对音乐文化传承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畲族民间艺术以口头、表演和图形的形式记印着本民族的历史及文化,充分反映了不同时代畲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及其审美意识.畲族民间艺术是畲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民歌、舞蹈、工艺美术等,都承载并折射着畲族传统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方兴未艾的今天,关注和研究畲族民间艺术,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29年夏天,史图博和李化民在浙江景宁敕木山村作畲族文化调查研究。时隔83年后回访敕木山村,从饮食、服饰、建筑和民歌等四个方面来调查畲族传统文化变迁。由于政府政策作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畲族生活饮食和建筑等方面在向现代生活方式方向发展,而服饰和民歌等方面传统文化正面临传承危机和保护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浙江畲族民歌演唱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畲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畲族民歌作为其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在畲族迁徙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纽带作用.全文通过对畲族民歌在传承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假嗓演唱等演唱方法的调查和研究,探究其独具魅力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为弘扬和发展这一独特的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做一点探索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陈庭星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1):75-79,128
全文通过对《浙江民歌汇集》第五部分174首畲族民歌以及本人深入畲寨采风所采集部分民歌的梳理、研究发现畲族民歌的旋法特征是:先扬后抑,往往以六度大跳或高声区起音,以"大二小三大二"纯五度五声性五声音阶式下行作结,这种纯五度五声性五声音阶式下行旋法具体以6532和2165两种特性音调体现在"商"、"徵"两种调式上,形成了十分独特的旋法特征.  相似文献   

14.
客家山歌和畲族民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先民和畲族先民都生活在赣闽粤交界的山区,唱山歌是客家和畲族人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客家山歌和畲族民歌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行其比较研究对促进客畲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畲歌”作为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畲族人民进行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在“文化自信”口号的号召下传承和发扬畲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强大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新课改后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作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份子,当代学生更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和义务。现今少数民族孩子普遍接受汉语教育,使得畲族的传统习俗逐渐失传,甚至畲族的一些习俗、民歌与服饰等濒临消失。为此,将“畲歌”引进高中音乐课堂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正> 民歌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突出的地域性。浙江地域差别很大,民歌自然也富有鲜明的区域性,可分四大类,即水上民歌(包括海上渔歌、江上船歌),山中民歌(包括劳动号子、茶歌和山歌),平原田歌(包括牧歌),民族民歌(主要指畲族聚居地的情歌)。此外还有一种民歌——城市民歌(鼓词、弹唱等),这种艺术形式在某种意义上是现代“城市民谣”的前身。这几类不同形式的民歌有着不同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7.
<正>闽东畲歌是闽东畲族民歌的简称,主要分布在宁德市所辖的七县二市,及福州市的连江、罗源。唱畲歌是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主要活动形式,也是他们传授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各种社会知识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因此对于喜爱唱畲歌的畲族来说,不论男女老少大都善歌。在形式上,闽东畲歌多讲究畲语押韵,最常见的格律为七字一句,四句一首,俗称"一条"。一首民歌,少则1-2条,多则7-8  相似文献   

18.
畲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与歌俗活动。畲族民歌反映了民族的起源与图腾、生态环境与劳动以及传统习俗、语言文化、社会教育等文化背景。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唱畲歌的人越来越少。如何抢救与保护濒临危机的畲歌成为了当务之急。基于此,经过对畲歌的研究与采风,提出了一些保护与传承的对策,以期能为畲歌的传承尽些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这是流行在福建霞蒲地区的畲族儿歌。这首歌是反映畲族山区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建立了工农新政权后,各地出现的一片崭新的面貌。歌词中加入了大量衬词,使这首歌更具清新、活泼的情趣。歌曲采用五声羽调式,蚣拍。音域在五度以内。全曲由五个乐句组成,以前两小节为主题与动机,整首民歌由动机发展而成。《小板凳》是一首墨西歌爱情歌曲。民歌中的主人公,爱对方爱到不计较一切的程度,并相信终能得到姑娘的爱情。蚶拍大调式轻快的抒情节奏,充满了悠扬自信的意味,表明小伙子并不真的担心姑娘会钟情于别人。中外民歌精选  相似文献   

20.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自信的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信。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畲族独特的民歌、舞蹈、服饰、建筑等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宁德市民族中学是一所以畲族学生为主的民族学校,肩负着将闽东畲族子弟培养成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学校秉持“发展民族教育,培养民族人才”的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