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职教课程探索的三个层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包括三个层级的探索。课程形态(类型)主要用以说明其体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基础,对职教影响较大的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和多元整合型课程。课程模式是来自于某种课程形态并以其课程观为主要指导思想,为课程方案设计者开发或改造某个专业并编制课程文件提供具体思路和操作方法的标准样式。课程方案是落实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组织实施的课程方面的具体操作计划。课程开发指产生一个完整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应在劳动力市场分析、职业分析、受教育者需求和基础分析、相关课程文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2.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主流。文章从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四个方面,阐述了高职工作导向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3.
职业体验课程是一种链接生活的课程形态,旨在引导儿童从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职业体验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依靠真实或仿真工作情境体验职业以获取职业知识和技能,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对接。这种体验式学习活动课程,不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对学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意蕴。基于职业体验课程的实施要求,提出了建构教学团队发展模式、创建职业体验课程基地、丰富职业体验课程资源、建构职业体验活动样态四个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德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以校企台作为基础,经历了从同步课程、协调课程、自主课程模式到“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演变过程。在校企合作关建“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教学;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标准进行教学评价方面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职业活动导向课程开发理念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能兼顾高职不同专业的课程特点,是高职课程开发新的价值取向和指导观念,成为高职课程开发又一新的模式。基于职业活动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要沿着课程目标开发、课程门类与结构开发、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开发、课程实施条件开发、课程评价方式开发及管理方式开发等路径进行,以切实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课程编制在理论上有很多模式,最为著名的是美国课程专家拉尔夫·泰勒的目标模式。它把课程编制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即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学习结果。塔巴对这一模式进行补充和完善,发展成八个阶段:诊断需要。形成具体的目标。选择内容、组织内容、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和检查平衡性和顺序性。课程学者斯坦毫斯和阿特金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这一模式并没有教学目标,它仅仅提供一些题目和观念,由教师根据班级特征资料和时间,自行修订和使用。它要求教师能够成为科学专家,与学生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7.
项目课程模式是基于工作世界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实践改革的理性选择.目标学术化、内容理论化、实施科学化和评价理性化是制约高等职业教育机械制图课程有效性的主要问题.引入项目课程模式,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机械零件测绘为项目载体,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建构基于工作世界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械制图课程方案,从而保证机械制图课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钟小立  吕锋 《职教通讯》2014,(24):69-71
课程考核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外贸综合实训”作为一门理实一体化的以应用型实践为主的课程,其传统的教师为主、知识本位的考核方式与外贸职业岗位要求严重脱节,已无法实现对课程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阐述了以职业能力本位为基点,运用CIPP模式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改革,通过课程开发、课程方案、教学过程、实施结果四个环节的实施,为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9.
运用课程理论对我国大学体育的课程取向进行历史的、逻辑的分析可知: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取向在逐渐发生着转变,表现为:目标取向从社会性、普遍性等宏观目标向具体的行为目标转变;内容取向以知识为中心向知识、活动、及经验的整合转变;课程实施取向从对大纲的忠实向自主创建转变;课程评价从单一、单向的评价模式向综合评价模式转变。我国大学体育的课程设置与运行主要是围绕这四个过程展开,而这一完整的过程本质上是典型的课程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的构建思路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阳丽 《教育探索》2008,(10):46-47
校企(行)合作开发与实施工学结合课程,是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与选择。结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工学结合课程的成功经验,可以按以下思路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一要坚持系统性,系统设计课程改革的整体方案;二要坚持开放性,校企(行)合作开发与实施课程;三要坚持实践性,形成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教学方案。具体实现路径,一是紧贴企业需要,二是依托校内实训基地,三是借助校外实习基地现场教学,四是以完成企业具体项目和任务为切入点,实施工学结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ASP.NET项目开发课程从课程性质、项目化设计思路以及考核评价方案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加快了课程建设的脚步,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课程考核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外贸综合实训”作为一门理实一体化的以应用型实践为主的课程,其传统的教师为主、知识本位的考核方式与外贸职业岗位要求严重脱节,已无法实现对课程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阐述了以职业能力本位为基点,运用CIPP模式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改革,通过课程开发、课程方案、教学过程、实施结果四个环节的实施,为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3.
“宽基础“是《集群式模块课程》区别于其它职教课程模式的重要特征,其设计思想体现了基础观和能力观,由四大板块形成的框架为具体专业课程方案的设计者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思路,与宽口径的“大专业、多专门化”的专业分类相对应。一、“宽基础“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后劲职业学校教育不同于职业培训,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处理好就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辩证关系,必须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每一种课程模式都有特定的课程结构,结构是事物或客体内部各要素、各成份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种科目和种种活动…  相似文献   

14.
项目化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项目化课程的评价要突出课程内容设置的职业性、应用性及实践性,从课程开发到实施的过程中.对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实施要求、课程绩效和效能做出价值判断,并提出发展与改革的建设性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职化工企业管理实务课程应根据石化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石化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进行项目化教学,提升课程建设水平。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对化工企业管理实务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改革,具体思路及做法是:以项目为单位重构课程结构,以工作任务为核心选择课程内容,以项目活动为载体实施课程,以完成任务效果进行课程评价。此方法改变了学与教的现状,创设最佳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项目化课程。  相似文献   

16.
在校本课程的实践中,我们逐渐意识到,对校本课程的评价不只是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还会涉及对课程开发整个过程的评价,包括对学校背景分析的评价、对学校投入的评价、对每门课程科目方案的评价、对课程实际实施效果的评价等。如此纷繁芜杂的评价要点如何通过一条清晰的线索整合起来,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现实问题。在各种评价模式中,CIPP模式的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成熟。CIPP模式是由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和成果(product)这四种评价组成的。在前期不断探索与改进的基础上,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借鉴CIPP模式,逐步形成了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以“校园植物的科学探究与人文关注”校本课程为例,从课程开设背景、课程实施方式、课程案例分析、课程评价标准和课程开发意义5个方面,具体介绍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8.
课程开发宏观、中观、微观的三个层面,均涉及教学内容的筛选、组织、实施、评价四个环节的操作。由四个环节有序组成的课程开发过程,对于一个课程方案单程开发而言,是一个封闭的闭环系统,对于课程改革总体而言,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连环系统。职教课程开发要强调每个环节与外部环境之间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要的关系,以确保课程开发的正确方向。在开发一个课程方案时,可采用“一个目标、多个框架、同步进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折中主义是一种实践哲学,包含整体、系统的观念,强调结合具体实践情境处理问题,讲究适度原则。折中主义视野下的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而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课程开发是施瓦布所提倡的课程集体根据具体实践情境进行反复讨论权衡的过程,课程实施是理想与现实、预期结果与实现过程之间相互适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分享课程开发权力与职责理念的体育课程校本化开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承上启下的联动环节.体育课程的校本化开发是一个在国家课程愿景、地方课程方案与本校课程情境之间不断调适的动态过程,它是体育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从基于"泰勒原理"的经典的目标模式来看,体育课程校本化开发包括分析体育课程情境、确定体育课程目标、选编体育课程内容、预设体育课程实施、开展体育课程评价等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