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想与解题     
波利亚说过,在陌生的问题中寻找熟悉的东西,这个寻找的过程其实就是联想的过程.所谓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此再想起其他事物的心理活动.联想是一种自觉的或有目的的想象,它在我们数学活动中无处不在,运用联想我们可以进行数形转换,将代数问题转  相似文献   

2.
联想是一种自觉的或有目的的想象,它在我们数学活动中无处不在.运用联想,我们可以进行数形转换,将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从而有助于我们解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工大附中陈峰作文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可以说,没有联想与想象便没有文章。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这两种能力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关于联想能力,我将它分为三类作训练。一、同向联想。同向即由这一事物到另一事物之间的想象飞跃是同一...  相似文献   

4.
联想是一种既有目的又有方向的想象 ,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问题想起其它事物的心理活动 .亚里斯多德说 :“我们的思维是从与正在寻求的事物相类似的事物、相反的事物、或者与它相接近的事物开始进行的 ,以后 ,便追寻与它相关联的事物 ,由此而产生联想 .”在数学解题中有类比联想、可逆联想、对比联想、化归联想、数形联想、因果联想、接近联想、特殊化与普遍化联想等 ,解数学题就是不断联想的过程 .广泛联想 ,可以使我们的智慧插上矫健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联想可以发现、猜测数学规律 ,也可以用来寻求解 (证 )数学题的思维路线 .…  相似文献   

5.
联想是以观察为基础,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的特点,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的思维方法.联想是一种自觉的和有目的想象,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此再想起其他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是一种再现性想象,它是进行类比、模拟、归纳、猜想等推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蕴涵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素材,需要我们去挖掘和利用。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联想侧重于信息之间的联系,是想象的初级形态。教学中,我们首先要重视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要启发学生积极地、有意识地去思索和捕捉与课文有关联的事物现象、诗词歌赋和妙言佳句,引导学生就文章的某一方面或知识点进行联想。  相似文献   

7.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属想象的范畴.但又不同于想象。联想就是在头脑中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其形式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  相似文献   

8.
一、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与表象的相似因素有关,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或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前者是创造性想象,后者是再造性想象。联想和想象都是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人脑运用形象(表象)进行的思维。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元素,形象思维本质上就  相似文献   

9.
联想和想象常被综合性地运用于文章之中,以使其意境更为深远,添彩增味。可以说,若没了联想和想象,也就没有好文章。然而,在中学生习作过程中,联想和想象往往成了“拦路虎”,很难自由驾驭。下面我们就谈谈二者的区别和运用的问题。一、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联想,是指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在人们的审美感受中,联想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活动。它突出相关性,被联想到的事物一定与作者的见闻相关,一般可分为相似联想、比较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所谓相似朕想,强调此物与彼物之间有相…  相似文献   

10.
想象画教学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经验水平、理解能力及认识规律等实际情况,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充实想象内容,提高想象能力,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去与现实生活中感知的事物发生联系,产生推理、联想或幻想虚构,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想象训练. 一、无命题想象画的教学 我们可以把联想当作想象的初级形态.以实物启发联想是要求学生观察具体实物,把产生的联想表现出来,它与记忆画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记忆画教学侧重于对具体形象、场景、情节的回忆,而表现联想的面要广阔得多.它可以是学生产生的接近联想,可以是相似联想,也可以是对比联想,还可以在观察实物启发学生联想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形象.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的学生及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分别采用实物启发学生联想,以模糊的形象引起对具体形象的想象,以文字或语言描述引起想象三种方式启发学生产生联想.  相似文献   

11.
不管是什么体裁的作文,作为观念形态,都是客观外界事物在学生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要写好一篇作文,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在此,我们就联想、想象和作文的关系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以求同仁指教。一、联想、想象的意义和作用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现象。联想的方式,主要有相似联想、相近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等。想象是人脑对过去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可分为随意想象和不随意想象,前者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非常自觉地进行的一种想象,后者是指没有确定的目的,很不自觉地进行的一种想…  相似文献   

12.
联想是以观察为基础,针对研究对象或问题的特点,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的思维方法。它是一种自觉的和有目的的想象,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联想有某种关联的另一事物,或由此再想起其它事物的心理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有关的联想,能强化学生的联想意识,促使学生遵循联想规律思考问题,提高思维效率和解题能力。一、针对回国中的有关概念展开联想,寻找解思途径有些数学题,倘按常规的审题方法,只从题中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去分析思考,常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可以进一步…  相似文献   

13.
作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这两种思维方式。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表象为  相似文献   

14.
类比联想     
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康德由于事物之间常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因此.我们通过观察相同或相似的对象在某个方面彼此一致时,由其中一类事物的已知属性去猜测另一类事物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这种推理方法叫做类比法.它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思维方法.类比离不开联想.由一类事物想到另一类事物就叫联想.解题时的联想,就是找出自己的知识仓库中与手头中的问题相同或相似的原理、方法、结论或命题来,看能否直接运用这些知识、或变通使用这些知识.一、类比的功能1、类比,数学解题的…  相似文献   

15.
新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那么作文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呢 ?   一、立足课文——想象的基础   学生只有掌握想象的方法,才能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因此,授之以法,把想象作文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想象作文质量的基础。   1.联想。即人们由当前感知的某一事物,而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某一事物而又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它是想象的初级形态,能把分散的思想片断联结在一个思维链条上。”在教学中,要抓住想象的原型,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与想象力培养甘其勋一、联想力的培养联想是想象的基础,它是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相关的事物之间有多种联系方式,联想也有多种方式,主要有:接近联想。即由一事物想到在时间或空间上与之接近的另一事物。例如由“冬天到了”想到“春天还会远吗?”...  相似文献   

17.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件事物,都是联想。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材料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人虽然能想象出从未感知过的或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是想象的内容是来源于客观的现  相似文献   

18.
正刘勰《文心雕龙》里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是怎样的一种思维活动让我们在"寂然"之中跨越遥远的时空,可以神交古今中外的人物,神游这茫茫宇宙中任何一处地方?这就是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想象,则是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指没有预定目的、  相似文献   

19.
《考试》2007,(Z1)
作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这两种思维方式。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表象为起点,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联想和想象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按事物之间的联系来看,可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等。接近联想的特点是把时、空接近的事物联系起来。如见到铁轨,即联想到火车。类似联想是对性质上或形态上类似的事物的联想。如《荔枝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