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知识产权在财产权体系中的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属性已得到确认,但对于民法典中是否应包含知识产权法的内容,知识产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是何地位等问题,还存在不同认识。通过疏理有关线索,应对知识产仅作为一种财产权实现正确的定位。知识产权属于广义上的无形财产权,无形财产权的体系包容但不限于知识产权,无形财产权体系呈现零散、各别的特征,难以加以整合,知识产权在其中应以独立的特别法的形态得到体现。那种把无形财产等同于知识产权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无形财产权并非是指权利本体的无形,而是基于权利客体,即知识意义的无形.知识与信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信息概念比知识概念更本源、更基础.无形财产权体系的构建应以信息及其活动为基础,涵摄基于创生信息的知识财产权、基于评价信息的资信财产权以及基于信息活动的服务财产权.在无形财产权体系的外部协调方面,我国民法典宜设财产总则编,对包括有形财产权和无形财产权在内的绝对性财产权,和以债权为典型的相对性财产权作出一般规定.  相似文献   

3.
特许经营权:一项独立的财产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特许经营权已日益成为无形财产权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类型,明确特许经营的概念,进而明确了特许经营权的概念,特许经营权的客体可界定为一种“资格或能力”。特许经营权作为现实中的具体无形财产权,必须由民法予以确认,这在理论上应该不存在障碍。  相似文献   

4.
从法哲学的角度来看,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建立符合洛克的财产权劳动理论和知识产权激励理论;从专利权的特征出发,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构建具有合理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构建专利间接侵权制度可使社会资源配置优化,形成无形财富的有效创生机制,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理论认为知识产权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两部分,是财产权和人身权的结合;也有个别人认为并非任何类型的知识产权都由财产权和人身权两个部分组成。这是一个涉及知识产权的“权利属性”的理论问题,值得探讨。笔者认为:知识产权是单一的财产权,知识产权不包括人身权。  相似文献   

6.
无形财产的兴起为当下经济情势最醒目的标志。无形财产为财产之一种,包括两种类型:信息类无形财产和可转让的财产性权利类无形财产, 这种分类是一种纯思维结果。事实上,新型无形财产在不断出现。对无形财产最好的规范方式就是专门法的形式辅之以民法典的一般性规范。无形财产为客体,由于法律的调控,在其上形成无形财产权,这是全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信息产权与知识产权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产权指信息生产者、传播者对信息享有的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指创造者对特定知识信息依法享有的专有权,二者的客体都是信息。知识产权以民法无体物理论为论据,以所有权为核心,目的是保护创造者的劳动成果不受非法侵害;信息产权的理论基础是信息学,关注其传播利用,目标是平衡信息创造者、使用者和传播者的利益。知识产权制度应有选择地吸收信息产权的合理成分,促进自身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8.
财产权总则这种中介性立法层次可真正有效地整合财产关系、厘清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并在法典的统领性和立法专门化之间寻求一种合理的平衡。当今民法典总则的结构性缺陷,也呼唤着我们在民法典中设立财产权总则。财产权总则体系包括一般规定、物权的一般规定、债权的一般规定、知识产权的一般规定、其他财产权五章。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财产权的权利形式,无形财产权在当代经济生活中越来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无形财产权以权利客体划分为创造性智力成果权、经营性标记权、经营性资信权;无形财产权具有非物质性、开放包容性以及权利客体不稳定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还存在着诸如共同财产的范围宽泛,知识产权的期待收益规定不明确,财产权利的形式单一,夫妻分居期间的财产归属规定不合理,财产约定的程序不健全等问题。建议我国今后的婚姻立法将夫妻一方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原则上规定为个人所有,明确知识产权期待收益的具体归属,构建夫妻分居期间的财产归属,建立夫妻无形财产和财产约定申报登记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江苏省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开展较好,但是宣传应该走出“四月情结”。为了防止把知识产权培训班办成宣传班,必须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并严格执行。江苏省普及知识产权的中小学教育,积极发展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已刻不容缓,其中发展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必须重点解决师资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科技发展催生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也应随之发展。基于我国科技发展和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现状的研究,认为应当设置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具体权利,从而赋予知识创造者更多的权利和保护,扩大保护对象的范围,切实落实“有法可依”的法治理念;还应当提高知识产权领域的立法技术,借鉴其他先进国家较为先进和详密的法律理念和法律理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产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知识产权与传统私权在客体、内容、权利救济等方面阐述了二者的差异,进而为司法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源于18世纪的德国,中国大陆起自20世纪70年代。由于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法律确认的知识产权的范围也存在差异。在我国,知识产权是一种民事权利。与其他民事权利如物权、债权和人身权利相比,知识产权具有自身的特点。修改后的刑法分则对侵犯知识产权罪共规定了7个具体的犯罪。构成知识产权犯罪必须具备四个要件。界定了知识产权犯罪的必备条件,对于我国加入WTO后,司法机关应对知识产权犯罪活动,追究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摄影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它的著作权主体问题也有其特殊性。着重从摄影作品著作权主体和客体关系的角度,研究了著作权主体在摄影作品中的体现。比较2001年10月根据全国九届人大第二十四次会议修改通过的新《著作权法》与修改前的《著作权法》若干条文,提出了将“事实上的拍摄者”与“法律意义上的拍摄者”都归为“原始主体”,与“原始主体”相对应的是“继受主体”,并对“继受主体”分四种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04—2010年东盟知识产权行动计划》的出台,是东盟全面审视各国知识产权发展现状、加强东盟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强势推进单一的区域化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立、进而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行动。围绕该《行动计划》,东盟及其成员国采取了多项卓具成效的举措。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建成,中国与东盟在知识产权领域有加强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双方的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将包括进行国家战略层面的沟通、扩大知识产权法律领域的交流、加强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的开发、开展知识产权自动化与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完善知识产权对话协调与争端解决机制等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属于私权的范畴,刑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既要体现知识产权的公共利益属性,也应体现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我国刑法对知识产权犯罪规定了七个罪名,涉及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无论从知识产权的范围考察,还是从其涉及到的权利考察,现有罪名均不能全面覆盖实践中发生的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因此,应在刑法典中增设非法出租侵权复制品罪、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罪、反向假冒注册商标罪、侵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罪、侵犯植物新品种罪,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的罪名体系。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的权利性质决定了其具有独占性和垄断性,如果没有相应的制约机制,极易导致知识产权人对此独占权的滥用,造成其他主体应得利益的丧失,使原有的利益平衡关系受到破坏,从而产生限制竞争行为.对此,仅靠知识产权法本身是无法解决的,需要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进行规制.由于我国对滥用知识产权行为的法律规范严重缺失,因此,应当完善相应的竞争法制度,以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宪法规定了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所以要明确知识产权的宪法地位.知识产权保护公民的创作自由和以此而产生的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另外知识产权还涉及到了某一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人权属性.知识产权制度是在调整创作者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成为立国之本,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战略一旦发展成熟,就要成为宪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滥用现象日益普遍,传统司法规制权利滥用的方式已明显不足。比较有关国家反垄断立法对知识产权滥用的规定,对知识产权滥用传统规制方式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从而论证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可行性,探索我国反垄断立法对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问题,创设更为有效的反垄断法律制度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