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点题。教师向学生点明作者命题的意图,能够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作文审题能力。如教《金色的鱼钩》一文时,可问学生:“本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学生回顾课文最后一句话:“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指的是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老班长留下的鱼钩极其普通、简单,是用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的,但人们一看到这个钓鱼钩,就会想起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员过草地的动人故事,就能从这个动人的故事中受到舍己为人的思想教育。释例。有时,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问题不能解决,…  相似文献   

2.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叙事写人,突出了本单元的重点训练“外表和内心”。故事记叙了长征途中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纵情讴歌了老班长崇高的思想境界。教学这篇课文可以从文章的结构特点及艺  相似文献   

3.
《金色的鱼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故事情节生动,学生很喜欢读,但文章较长。针对这样的课文,可以采取抓主干、赏枝叶、整枝嫁接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一、缩写课文——抓主干根据学生喜欢读这篇文章的实际,让学生反复读。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提示,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写出课文大意(即老班长接受任务——第一次吃鱼汤——发现老班长不吃鱼——老班长不吃鱼的原因——命令我们吃鱼——老班长牺牲——保存鱼钩)。只要求学生把握住文章基本的内容、基本情节即可。这样一来,一篇较长的课文便露出了筋骨。同时,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写出了课文的大意,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和抓主要内容的能力。二、再现情节——赏枝叶《金色的鱼钩》一文情节十分感人。特别是“我发现老班长不吃鱼”、“老班长讲不吃鱼的原因”、“老班长命令我们吃鱼”等地方更是如此。教学时,要让学生有重点、有目的  相似文献   

4.
《金色的鱼钩》(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5课)一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那么,从哪些地方描写了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是怎样尽职尽责,怎样为革命事业而牺牲在草地上。作者在课文中,巧妙地运用“六衬托”来表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5.
如何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乐学、会学的气氛,是小学教师应该研究的问题。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金色的鱼钩》一文朴实无华,具有真情实感,很适合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感知情。教师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后,可抓住“鱼钩”两字对学生进行感知。鱼钩虽然是很普通的渔具,可在红军过荒无人烟的草地时,这个小小的鱼钩却救了战士的生命,故事催人泪下。由此,帮助学生从这个感人的故事中了解到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受到舍己为人的思想教育。体会情。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这一项目,引导学生想象老班长瘦削的…  相似文献   

6.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外表和内心”。教学设计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老班长“笑”的外表,体会他崇高的内心世界。 一、假装笑。 “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  相似文献   

7.
逛作文走廊     
听说最近泡泡的作文水平提高了许多,爸爸准备带他去作文走廊逛一逛。一走进走廊,泡泡就大叫起来:“爸爸你看,那不是课文《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吗?”爸爸往泡泡指的方向看去,在走廊的前方果然出现了老班长的身影,但一会儿就消失了。  相似文献   

8.
一、分析课文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对题目理解得透彻,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内容,又可以帮助我们写作时恰当选材、组材。为什么学生作文时,总有脱离题目的现象呢?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审题能力不高。为此,我在讲读每篇课文时,都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审题,来弄清作者的选材范围、重点及所要说明的主题。如我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弄清它是以什么命题的;分析这个题目的意义,然后为学生留下思考题:这篇课文为什么用它来做题目呢?在分析讲读之后,回过头来再看这个题目的作用,学生就会感到这个题目能突出反映人物的高尚品质。最后在出示几个文题:《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老班长用鱼钩挽救三个病号》、《老班长不喝鱼汤》等让学生对比,这样学生就不难发现《金色的鱼钩》这一个文题最能突出课文的中心思想,了解了文题要为中心服务的道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9.
我在教《金色的鱼钩》一课时,除了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议,边读边练外,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动学生释疑解难,以求创造最佳教学效果。学生根据课文各段的内容提出了一些问题: 1.课文第一段主要写老班长接受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的任务,为什么要描写老班长的外貌? 2.《草原》一课把草原景色写得那么美,为什么在草地上战士们却受到了饥饿的威胁? 3.三个病号为什么只有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的秘密? 4.课文开头写老班长对人特别亲,但为什么后来对小梁说话又变得严厉起来?  相似文献   

10.
今年我县初中招生考试的作文题目是:“根据《金色的鱼钩》的主要内容,代替课文中的‘我’写一封信,向北京革命烈士纪念馆介绍过草地时,老班长为了照顾‘我们’三个病号,不惜牺牲自己的经过。”要求全文不少于300字,也不得超过600字,并提示了《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规定了受信单位、写信人及写信日期。为什么出这样的一道题?我们命题小组原来的意图是打算通过这道作文题,考查学生的四种能力。一是  相似文献   

11.
我读了《金色的鱼钩》后,很感动。这篇文章记叙了1935年秋,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40多岁的老班长带着3个病号艰难地走着。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就找野菜,  相似文献   

12.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表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揭示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教学时可打破“顺着课文次序逐段阅读”的陈规,试用“幅集跳跃法”进行教学,从解题入手,先把学生引到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金色”的含义,抓住文章的中心。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行动和语言的词句,并通过这些词句来分析、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表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内心的。(一)从外貌体会内心。“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老班长年龄并不太大,但满脸皱纹,斑白两鬓,显得十分苍老。仅  相似文献   

13.
《金色的鱼钩》多处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表,而每一次的描写又独具匠心,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作用。因此,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次次的外表描写,就能窥视出老班长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一、抓外表描写,揭示文章中心第一次对老班长的外表描写是在文章的开头。  相似文献   

14.
《金色的鱼钩》一文,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突出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教学时可以从词、句人手,落实语言训练。对比对比是最常用的描写方法之一,在小学课文里比比皆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领悟对比写法对突出事物特征和人物特点的好处。文中写道:老班长看到这情况,皱起眉头……。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老班长的神态变化进行分析。学生从“皱起”和“舒展”的对比之中既体会了老班长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又懂得了“对比”的描写方法。  相似文献   

15.
【案例】《金色的鱼钩》教学片段:(师请一生上黑板画鱼钩。)生:老师,他的鱼钩画错了。师:(一愣)错在哪里?生:他画的鱼钩没有“倒钩”。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的确,我们平常见到的鱼钩都是有“倒钩”的。你知道“倒钩”有什么作用吗?生:鱼上钩以后就不容易跑掉了。师:说得好,看来你的生活经验还挺丰富的。这样吧,我们就给它添上“倒钩”好不好?生:老师,我觉得课文中的鱼钩应该是没有倒钩的。师:你为什么这样说?生:因为课文告诉了我们,鱼钩是老班长用缝衣针制成的。师:你读书真仔细,大家找一找,看看是不是这样的?生:(寻找,纷纷说)书上没有倒钩。…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采用让学生自提问题自寻答案的方法,颇有实效。 《金色的鱼钩》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篇传统课文,它通过长征中“老班长”照顾伤员忍饥挨饿,不幸牺牲的故事,歌颂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教学时,学生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产生疑问:“鱼钩既然长满了红锈,为何还会闪烁光芒?”针对这一教学难点,我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提问,一组答问。我向提问组提要求:谁能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帮助大家理解这句话?课堂一阵静默。我进一步引导:联…  相似文献   

17.
《金色的鱼钩》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 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 事。本文借物喻人,“借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 的金色光芒”,透过老班长衰老的外貌,反常的神态,矛盾 的行为,展示了老班长一心为伤员着想,舍已救人的美好 心灵和闪光形象。 衰老的外貌 文中以老班长外貌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老班长出 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不到40岁的军人,本应是身 强体壮而他却驼背,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 得未老先衰,老班长是一个饱经风霜的红军战士。他为照 顾三个伤员过草地吃了不少苦,随着故事的发展,老班长 的外貌越来越衰老;三个伤员一天天瘦下去,可他比几个 伤员瘦得还厉害;他昼夜劳累,把眼睛给熬坏了;这样下 去,他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临死之  相似文献   

18.
在《金色的鱼钩》(第十一册)的第十三自然段中,有一段“老班长”耐人寻味的谈话。这段话较长,其间人称代词频繁更替,直陈、转述包含出现。这段话集中地体现了“老班长”的英雄品质,有力支撑着全文的中心。据此,我采取重点分析这段话来带动学习全文的教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初读,梳理人物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教学中,注意抓关键质疑解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学习《金色的鱼钩》一文时,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老班长为了把三个小战士带出草地,那样艰苦,甚至牺牲了生命,他怎么还说自己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呢?”这个问题提得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所在,我便抓住这个问题组织全班同学围绕“老班长完成了上  相似文献   

20.
《金色的鱼钩》记叙了老班长为了党交给的护送三个病号走出草地的任务,最后不幸牺牲在草地边缘的事,歌颂了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教学时,教师若能紧抓作者描写他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引导学生读、思、划、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便可达到长文短教,省时高效之目的。第一次——病号“吃个精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