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感冒是冬春季节儿童多发病,常在受凉、淋雨、疲劳以及天气骤变后发生,它是由一种用显微镜也看不见的微生物——病毒引起的。起初多有咽喉干燥疼痛、鼻孔通气不畅、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及头痛等表现,儿童还会出现呕吐。如果是流行性感冒,还会有发热等全身性症状,接着鼻涕逐渐变稠,出现黄浓  相似文献   

2.
表达力不仅是儿童言语表现力的体现,而且是儿童阅读、思维等能力和儿童个性的呈现。我们说,有什么样的课程取向,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以表达力为主导策划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不仅能促进儿童的阅读品质提升,还能提高儿童的思维与表达能力,体现儿童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校园"怪味"童谣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一)缘由 几乎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谣:20世纪60年代的儿童,深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奉献精神的熏陶,流行的是<学习雷锋好榜样>、<劳动最光荣>等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童谣;70年代的儿童,流行的是<歌声与微笑>、<小螺号>这样的童谣,尽显淳朴的劳动人民情感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到了改革开放的80年代,孩子们在<丢手绢>、<小小少年>等童谣中自由成长,儿童天真无邪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位作家曾说过"没有童谣便没有童年",好的童谣不仅具有教育性,还充满了美好的童趣;不仅滋养了儿童的幸福生活,还引发了成年人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4.
从积累材料到完成作文,必须跨越“儿童语言心理结构改组”的鸿沟,也就是说,不仅要有内容,还得会表达。对于中低段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本文主要就笔者平时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说写训练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感冒,俗称“伤风”,是冬春季节儿童多发病,常在受凉、淋雨、疲劳以及天气骤变后发生,它是由一种用显微镜也看不见的微生物——病毒引起的。起初多有咽喉干燥疼痛、鼻孔通气不畅、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及头痛等表现,儿童还会出现呕吐。如果是流行性感冒,还会有发热等全身性症状,接着鼻涕逐渐变稠,出现黄浓鼻涕,说明继发了细菌感染。一般来说,多数感冒病情较轻,  相似文献   

6.
蔡英英 《教育导刊》2009,(10):50-50
《全球幼儿教育大纲》提出:“每个儿童都应有机会在一个尊重他们的环境里成长,这种环境还必须是安全的,对儿童间的差异性是宽容的。儿童有自己的需要、权利和内在价值,而这些都应该被认可和支持。”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把尊重儿童作为教育的第一原则.这种尊重包含着对儿童的自主选择、自我表达以及个人生活空间和时间的尊重,即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在尊重中体会到教师的“爱”。  相似文献   

7.
据英国BBC国际新闻网2007年11月7日报道,英国政府将会投人大笔资金继续用于资助3岁至4岁儿童的免费幼儿教育.儿童事务大臣贝弗利·休斯(Bevedey Hughes)还承诺,儿童每周的免费教育时间也将从12.5小时增加到15小时.  相似文献   

8.
《广东教育》2003,(6):58-58
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了解“非典”的呢?他们几乎是和成人同步了解“非典”的。比如通过媒体的新闻(像电视)、家中成人之间的闲聊、大街上带口罩的人的增多、家中不断的消毒、学校的放假以及父母对孩子健康的担忧,孩子会聪明地知道事态的严重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内心深处会产生不确定感。因此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告诉他们有关“非典”的一些情况,对于儿童维持正常的心理是有利的。首先,掌握的信息的增多会使人增强对生活的控制感,这一点对于成人和儿童都是重要的。因此有必要向儿童讲述“非典”的发生过程。比如“非典”是由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9.
在儿童的角色游戏中,许多教师都自发地把儿童的行为是否符合现实生活的原则作为游戏的内隐规则。一旦儿童的行为与真实生活相抵触,老师就会义正辞严地指出儿童的问题并要求其进行修正。游戏要遵循和寻求真实生活的原型,这无可厚非,但游戏与真实生活一模一样吗?这种一致是绝对的还是有弹性的?有没有比游戏符合真实生活的原则更重要的游戏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0.
儿童学习声乐对儿童是有很大的益处。很多家长都会误以为儿童从小学习声乐在变声期会影响孩子的变声。但其实不是的,老师会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发声方式,不但不会影响孩子的变声,还会对孩子的嗓子起到好的作用。而且从小学习声乐还对提高孩子的审美;对孩子的教育、科学用嗓都有很大的好处。所以我认为孩子可以从小学习声乐。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本针对成年人的漫画杂志———《视觉21·漫时代》,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创刊,并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受到了众多成年读者的青睐和喜爱。而且,不仅是漫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已成为动画片的忠实观众,无论是美国大片《狮子王》、《怪物史莱克》、《海底总动员》,还是日本长篇动画片《小叮当》、《蜡笔小新》,也有一些成年人,则会在J·K·罗琳的《哈利·波特》儿童系列丛书以及菲利浦·普尔曼的儿童小说《黑暗物质》中找寻欢乐。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那些原本属于儿童的娱乐作品突破艺术上的局限性,而吸引了大批成年人的眼球呢?结论并不…  相似文献   

12.
少年儿童每天看电视两小时以上,就有可能患上以下“电视病”:眼球症长时间盯着荧光屏,会使眼球充血,同时还会出现眼球干涩,引发近视眼。科学家说,我国小学生的近视眼率已达21%,电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电视孤独症儿童看电视时间过长,往往会形成孤独、难以与人沟通的性格,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感冒由于看电视时间多,户外活动时间少,缺少阳光和新鲜空气,容易造成人体血液运行不畅,难以适应室内外环境的变化,身体抗病能力降低,所以容易患感冒。肥胖症看电视使人体能量消耗减少,易造成皮下脂肪堆积,如果看电视时还有吃零食的习惯,那就更容易长胖。…  相似文献   

13.
周乐平 《家庭教育》2009,(11):38-39
便秘的发生率 儿童便秘通常是指大便次数少,粪便干燥,排便困难、疼痛,有时孩子还会有坐立不安、情绪低落或发脾气等情况。影响精神、食欲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当代教师教育》2020,(2):52-56
如何理解看待儿童,就会如何去研究教育,儿童研究也就会有什么样的逻辑起点。儿童观是儿童研究的逻辑起点。当前的儿童研究还存在儿童立场的缺失、功利思维的影响、西方视角的流行、学科视野的窄化、研究重心的偏离等问题,这与儿童研究逻辑起点的定位有关。儿童研究的逻辑起点需要明确的定位,要符合科学性、合理性、正确性、先进性等原则。同时,也要厘清儿童研究逻辑起点的几个问题:逻辑起点不等于研究出发点,谨防逻辑起点与逻辑终点的背离,多重逻辑起点下幼儿教师专业性的坚守。  相似文献   

15.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合理地补充营养供其机体发育所需,很有必要。但补之不当,则会适得其反。一、补参害处多。“少不食参”。健康儿童不宜服用人参及含参食品,儿童服用人参会削弱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容易感染疾病;还会出现过度兴奋、激动、愤怒、烦躁、失眠等神经系统亢奋症状。人参可促进人体性腺激素分泌,儿童长期补参还会导致早熟。服参过多对心脏也有害,可导致心收缩力减弱,血压、血糖降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儿童因身体虚弱等需要服用参,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二、补钙过多会致低血压。科学  相似文献   

16.
儿童最为重要的心理“营养素”是爱。童年时代主要是父母和亲人之爱。“爱”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容、安慰、鼓励、奖赏、赞扬、信任、支持等。一个孩子如果长期得不到或很少得到别人尤其是亲人的爱,长期处于孤单、寂寞、失望的境地,不但不能健康成长,而且还会造成心理变态、人格不健全、人性扭曲等不良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心理学家通过对儿童发展的观察和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最为需要的,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充足的食物,而是爱与关怀。  相似文献   

17.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也是最容易缺乏的元素之一.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的旺盛阶段,这个时期缺钙会严重影响身心的健康成长.缺钙儿童常出现骨骼发育不良、惊厥和智力发育迟缓等病症,还会增加铅中毒的几率.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食物、药物等途径给儿童适当补钙,可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及成年后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钱雨 《幼儿教育》2022,(4):10-11
大人们对死亡总是讳莫如深,不愿意和孩子提起,觉得这个话题与孩子无关,说了孩子也不懂,还会吓坏他们.其实,当我们用一种教育的眼光看待死亡时,死亡话题完全可以变成富含儿童哲学意蕴的对话,孩子会很有兴趣地表达他们的看法,他们的观点很可能令你惊讶、赞叹.  相似文献   

19.
儿童计划免疫是根据危害儿童健康的一些传染病,利用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儿童免疫力,以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有麻疹、小儿麻痹症、结核病、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乙型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这些病都比较严重,一旦染上,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的还会威胁生命,或留下后遗症,给个人、家庭带来不幸,给社会造成负担。计划免疫是预防和控制并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最方便、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列入计划免疫的疫苗有卡介苗、小儿麻痹糖丸、百白破三联混合制剂、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20.
迟寒 《中学生电脑》2022,(1):100-101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宋代诗人叶绍翁在怀乡诗《夜书所见》里描绘了儿童提着夜灯捉蟋蟀的画面,活灵活现.夜幕降临,室外秋风瑟瑟,孩子们却不知疲倦地在土地里、沟渠边、草丛中寻找蟋蟀的踪迹,让诗人不禁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趣事. "促织"就是蟋蟀的名字,它还被称为蛐蛐、秋虫等等.在古代,捉蟋蟀、斗蟋蟀是儿童和成年人都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