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 理解蟋蟀的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体会蟋蟀高超的建筑本领和吃苦耐劳的品格;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运用学到的方法读懂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3.情感和态度: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感悟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  相似文献   

3.
“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模式强调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情境,师生和谐于一体,并围绕相关问题而探索,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具体到讲授“归纳-猜想-证明”一课,可从讲述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引入,给学生以探索求真的感染力,同时揭示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真理的思想方法及意义.适时提出探索性问题,让学生学习和体会数学归纳法在探索性问题求解中的运用,体会“归纳-猜想-证明”这一认识事物重要方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教材安排了三首古诗词.三篇现代著名女作家创作的名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因人而异.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学时除了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恋、热爱之情.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还要感悟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什么景物或事物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教学目标1.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借助于专题学习网站,阅读有关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能力。 4.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2.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具体的。  相似文献   

8.
一、把握联系,领悟教材就五年级语文而言既要继续重视词、句、段的训练,又要加强篇的训练,所以在本文教学中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了解课文的中心,并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点落实该单元的训练项目——注意事物间的联系。这篇课文的总体安排为三课时。下面我设计的为第三课时,根据大纲要求、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词、句、段体会孩子追猴子的心情和孩子走上横木时的危险处境,从而使学生入情入境。2.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3.弄懂事物间的联系。教学重难点的确定:1.明确作者…  相似文献   

9.
九义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指要──第三册第八单元一、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23个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初步培养学生按不同方位、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能力。3.激发学生爱祖国、爱首都北京、爱故乡和爱生活的情感。二、单...  相似文献   

10.
刘锐 《考试周刊》2012,(78):63-63
新课程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真正体会到数学教学来源于实际生活,而又应用于实际生活,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效率。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去探讨、去研究.才能制定出一系列比较完善的、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能够充分认可的评价体系。作者谈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4、5自然段。2.学会本课要求会认的字9个,会写的字14个,掌握词语13个。3.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清楚写具体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兰芳 《甘肃教育》2013,(22):38-38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都说明,教学时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学得生动、活泼、主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谈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功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人人都有情感,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反应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教材是编者主观意识的产物,无一不饱含着他们的情感。学生领会教材的内容与艺术技巧,就是对作者寄寓作品的情感与寄寓情感的方法的体会。语文教学过程应是理智与情感的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4.
数学问题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简析(一 )教学重点1.了解日落的全过程 ,体会其如诗如画的美。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 ,积累材料的写作方法。(二 )教学难点1.借助语言文字想象夕照的景物是什么样的。2 .理解最后两段中关键句子的含义。二、设计理念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应蕴藏在语言文字的感悟之中 ,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相互交流 ,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的教学旨在使学生通过阅读、想象、感受自然景观的秀丽 ,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也使自己融入到这种情感中。同时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和写作。三、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6.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应用题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一篇文章要拿高分,就是要让人能一眼看出亮点所在,而文章的亮点应该就是作者最具个性的思考。我一贯认为写作水平的提高不单单是靠阅读来获取的,更多的是靠思考。我鼓励学生“用另一只眼看生活”,就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辩证地看待事物,从而引发对貌似平凡普通的事物更深层次、更有新意的思考。我希望我的学生学会去思考,学会去表达,更重要的是学会体会平凡生活中的美。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利一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山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下面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来谈谈笔者近儿年在教学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赏析、体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文言体裁对文言文教学进行研究.以寓言、说、记、赠序、表等常见文言体裁为例指出:教学寓言要引导学生读懂假托故事,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说要引导学生揣摩所借事物的形象,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志向;教学记要引领学生赏景悟情;教学赠序要引领学生读懂作者说了什么,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教学表要引领学生弄懂所言何事、所陈何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