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是一组侧重指导“读”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主要的和次要的”。训练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阅读,学习分辨课文内容主次,使阅读能抓住重点, 《给颜黎民的信》是一篇书信体的讲读课文,在指导学生阅读中,不汉要帮助学生在“读”中理出信中说了哪四件事.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四件事中“应该怎样读书”这件事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其次,向学生提出问题: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里说了哪几件事?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主要说了哪件事?这件事是分几层意思说的?帮助学生分辨主次:最后,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这件事一步一步说清楚的。另外,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还应帮助学生弄懂文中关键的句子,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自学能力。 《再寄小读者》是一篇阅读课文,是作家冰心写给少年朋友的一封信,教学中,应在学生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学生消化“主要的和次要的”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理清文章思路,找出重点段落,比如这篇课文一共讲了四件事,而第三件事”怎样练习作文”则是本文的重点,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文章中作者写得最细致、最具体的地方,往往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另外,在  相似文献   

2.
课文复述是学生掌握课文的一种重要方法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词汇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课文复述的主要方法有提示性复述和非提示性复述。非提示性复述是学生在不借助任何提示引导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理解记忆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表达。提示性复述是指学生在有一定提示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复述。课文复述训练要选择合适的题材,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复述过程中加强对词汇的强调。课文复述同样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引。  相似文献   

3.
“解疑、点拨、复述”就是让学生读一两遍课文后,教师和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解决疑问,而后合上课本,在教师或同学的提示下对所学课文进行复述。点拨是在学生复述遇到闲难的时候,给予点拨,以便使学生能接着复述。点拨者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点拨词语、句子、主要内容时,  相似文献   

4.
张薇 《小学语文》2012,(12):49-51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切人新课,齐读课题“梅花魂”。2.浏览课文,想想写了哪五件事。3.指导学生用小标题概括五件事:第一件事:读诗落泪;第二件事:珍爱梅图;第三件事:伤心痛哭;第四件事:送墨梅图;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应坚持以读为主,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培养读书看报的能力。教学中我采用“四读”进行阅读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尝试读,感知内容尝试读,指学生进行预习性、尝试性的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开始。课前可引导学生按“预习”提示,从课题入手尝试阅读课文。如《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根据课前“预习”提示,让学生读课文,思考:1.“倔强”是什么意思?课文写的是倔强的小红军的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2.哪些句子描写小红军的外貌?哪…  相似文献   

6.
<正>“复述”是指把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培养复述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统编教材对每一学段的“复述课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由易及难、有序分布。五年级上册中的“创造性复述”是在中年级“详细复述”和“简要复述”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课堂上英语课文的复述,是语言知识向口语表达能力转化的有效途径。它既有较强的综合性,又有一定的创造性,可使学生在复述课文过程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对英语课文复述教学所起到的作用有了一些体会。英语课文复述按照要求和形式可分为机械性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一、机械性复述即在不脱离原文的基础上,按原句、原形式或借助于图片,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记忆力,进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机械性复述又包括:原文复述、回答问题式的复述、看图说话式的复述和分解原文式的复述等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对一些叙述性课文提出了“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的训练目标。在各年级教学中,复述课文跟背书差不多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复述训练难以达到目的。究其原因,一是阅读教学中没有真正重视复述训练,有的教师如同布置背书任务一样,只要求学生多读多记、会复述,造成学生机械复述,强记硬背,如同背书。二是没有区别不同年级复述要求及方式,有的教师只注重运用课文语言,按照课文顺序进行的详细复述,使学生形成“照本宣科”的复述定势,学生作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的训练明显不到位。三是对复述缺乏评议、考查,教师对学生的复述技能情况缺少平时评价、定期考查,学生复述中的问题难以及时纠正,复述技能难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用小学语文教材要求朗读、背诵、复述、默写的课文很多,四者加起来约占80%。朗读、背诵、复述、默写绝不是学生自己的事,对教师来说,也是责无旁贷的。几年来,我坚持朗读、背诵、复述、默写“作业下水”尝到了甜头,现在欲罢不能。我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朗读的课文,我首先朗读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我首先背诵下来。要求学生复述的课文,我首先能复述。“作业下水”好处有三: 第一,能加深理解教材。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通过朗读、背诵,或者复述、默写,可以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  相似文献   

10.
《方帽子店》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单元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教师可通过问题导入、梳理故事、对比感悟、总结方法和拓展阅读等,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日前,笔者听一位教师上《虎门销烟》一课。课上完成课文后作业题一:“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者一再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去复述课文,甚至提出“完全用自己的话复述”的要求。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不得要领,显得茫然而无所适从,发言质量不高。 课后,笔者与教者探讨了“复述课文”的问题。 翻开苏教版小语教材,不难发现课文后的作业中,“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背诵课文”的要  相似文献   

12.
<正>谈及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不仅因为它是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更因为其具备了民间故事所有的典型特征。教材将“牛郎织女”分为两个部分,先后以两篇课文的方式呈现,且围绕着“创造性复述”赋予了其不同的教学要求。《牛郎织女(一)》作为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在教学前一篇课文《猎人海力布》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紧扣民间故事的体裁特点,将创造性复述的要求提升到“讲生动”“讲具体”的层面。  相似文献   

13.
误区之一:整体感知就是总揽课文全貌,宜速战速决。 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叙事作品教学中,教师往往安排复述课文内容;在说明文、议论文教学中,安排编写课文提纲,以此来引导学生作“整体感知”。应该说,这种安排是妥当的,它的确是检查学生总揽全文效果的有益手段,可以促使学生去深入领会和掌握课文内容。但教师们普遍走进了急于求成、节奏失当的误区。教师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布置任务,三五分钟后马上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或列出课文提纲。我们知道,如今中学生课业负担普遍偏重,课前预习流于形式已是不争的事实,要想三五分钟完成预定任务决非轻易之举。因为只有反复阅读课文,经过深思熟虑,在透彻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才能编写出课文提纲。课文复述,即便是简要复述,要做到不歪曲原意,不遗漏关键,用词妥当恰切,通俗简洁,更非易事。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尽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更愿意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个教学环节,以争取有限的课堂时间。  相似文献   

14.
在复述中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如如何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呢?根据复述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能力和思维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把握复述课文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第一,利用板书复述。就是在课文教学结束时,让学生按照板书来复述课文内容。板书,是教师...  相似文献   

15.
一、由段到篇,由课内到课外,选择复述材料根据儿童识记特点,在小学生新接触复述训练时,教师可先选择课文中某些段落组织学生复述。如《西湖的“绿”》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我便选择了第四自然段让学生复述。学生在熟记的基础上,根据“漫步苏堤——远见树绿——走近树绿”的层次,较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世界上是没有鬼的,学习鲁迅先生不信鬼神,大胆破除迷信的精神。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耽误、鳞次栉比、毫不介意、原形毕露、出没、究竟、基本、疾步、定神”等词语的意思。3.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复述课文第5~10自然段的内容。教学重点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复述课文重点段。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与思,了解作者如何抓住重点,有层次地写清楚一件事的方法。教具准备鲁迅画像、鬼画符、课时录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介绍鲁迅由“鬼“”怕鬼“”不怕鬼“”我不怕鬼”,逐字板书课题。板书“鬼…  相似文献   

17.
“说话”是识字、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枢纽,培养说话能力在三年级尤为重要。《大纲》要求三年级学生能讲普通话,说出课文段落大意,“能有条理地口述一件事,能详细复述课文”,教材中体现说话训练的内容很多,表现在:  相似文献   

18.
蒋水平 《江西教育》2001,(11):37-37
1.根据课文线索,给出关键词。JEFCStudents'BookⅢ的课文都比较长,如果教师任由初三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往往会不得要领,成为背书,效果不佳。我的做法是,根据课文的纲,抓住课文的线,给出关键词,借此让学生来复述课文。如:教完Lesson14“TheManUpstairs”一文之后,我采用“人物线索”给出关键词,要求学生以第一人称复述。…themandownstairs…livedinatallbuilding…usuallyveryquiet…couldseethepark…  相似文献   

19.
吴纪根 《考试周刊》2011,(62):67-68
整个小学阶段有许多篇课文涉及复述训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中多以故事为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语文教材中复述训练没有具体的操作要领,训练常常流于形式,甚至一部分教师将复述视同于简单机械的记忆背诵。如何在课堂有效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呢?教师要把复述训练当作课堂教学的起始点和落脚点,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复述课文,教给学生初步的复述课文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一切从效果出发,严格要求,加强训练。  相似文献   

20.
统编语文教材采取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双线并行的结构编排课文,着力加强各个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语文要素的落实呈现出整体性与上升性。复述课文是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要素,借助图片、关键词句、关系图表和留白想象等,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有效复述故事,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