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理念下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设计灵活有效并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健康、有意义地生活,使学生在喜闻乐见或身临其境的活动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相似文献   

2.
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如果能从教材中的"插图""旁栏思考""本章小结""相关信息""科学家访谈"等处挖掘隐性教学资源,那么对提升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益处。本文从"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教学资源"这一角度,探讨怎样多维度挖掘教材中的隐性资源,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杨泽源 《教师》2016,(4):78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考虑低年级学生特点和学习实际,以图画、照片和较少的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呈现了教材内容。因此,品德与生活课教师要有备图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有效地利用这些插图,让这些精彩的教学资源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合理利用教材插图。一、运用插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对课文插图画面的兴趣程度往往比文字更强烈,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品德与生活》教材在每个活动主题前设计单元导图,由优美鲜明  相似文献   

4.
在公开课中,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常常"抛开教材自创情境""恣意修改教材情境",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创编这些情境的意图,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所创编的情境,使课堂回归数学本质,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5.
新编人教版语文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插图42幅。比较两套教材交叉篇目插图的变化,透析新旧教材插图的处理艺术,将有助于更准确地领会编者意图和作品内涵及价值,为在教学中更充分地把握和发挥插图的作用提供整合鉴赏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围绕着学生的个人生活。以主题构建单元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教材的设计理念、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同时,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长期以来。教材就是教师的“教本”,教师习惯于讲教材,面对新教材、新理念,我们又将如何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用好教材呢?对此,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新教材用"解决问题"一词代替老教材中的应用题一词,使许多一线教师认为,低中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就是把原来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变为情境图,让学生在情境图中寻找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较之应用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正确领会新教材的意图,继承应用题教学的经验,把握"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实质呢?下面,以自己在""解决问题""一课的教学谈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8.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版教材中增加了古诗文的比重,意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然而现实中要贯彻这一理念,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三对话"从古诗文教学意义、现状及其对策进行分析,以便教师真正把握教材编者的意图,提升古诗文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9.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数学教师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一种重要策略是与教材进行多角度对话,可从知识安排的角度、知识本身的角度、知识作用的角度等方面入手.以"数学归纳法"为载体,展示与教材进行"对话"的形式,引导教师从不同角度理解、领悟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潜在的多维目标,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正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要回归生活,品德培养更要回归生活。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学生的生活过程之中进行。为此,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要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教学中做到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一、立足生活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生活(社会)>(以下简称"品德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为此,教师就必须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既能以教材为载体,又能灵活处理使用教材,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2.
课文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而且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然而,在常态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很好地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没有准确把握插图与课文的关系,摆正插图在教学中的位子,插图的运用出现了一些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准确把握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教师只有深刻把握英语教材的内涵,对教材内容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体现教学意图,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正《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是在回归生活这一核心理念引领下,遵循生活的逻辑,坚持生命叙事的方式,以儿童为主角,以儿童发展为目标编写的教学文本。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准确把握教材,合理重构教材,有利于将静态的文本激活,产生出有效的"溢出",让课堂教学更有效。那么教师如何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走进课堂,让教学产生出超越预设的"溢出效应"呢?我想,一方面要准确把握文本,解读文本,实现与教材的同  相似文献   

15.
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记忆、联想能力、思维能力。插图为品德课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这符合学生易于被鲜艳色彩所吸引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促使生动的表象与学生的抽象思维有机结合。有效利用品德教材的插图资源,使明理能深入浅出,导行能有样可循。巧用教材插图,让学生从图中悟出道理,受到教育,就会给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带来意外的惊喜。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国家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解读教材是关键。教师要想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境界必须认真有效地解读教材,才能很好地践行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浅谈有效解读小学数学教材的方法,即:把握逻辑关系,追踪真实背景;理解编者意图,采取有效策略;弄懂插图信息,提升教学价值;延伸教材内容,促进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新型的综合学科,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新的课改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教学中如何实现课程目标,体现作者的编写意图,使教材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探究,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011年版课标的这一提法颇有新意,与"教科书编者"对话的视角,尤其值得教师关注。领会编者意图,从教材整体结构和前后联系上把握课文在教材乃至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教师正确把握教学核心,合理选择教学策略。现结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的备课,谈谈自己的浅见。《巨人的花园》改编自王尔德的童话《自私的巨人》。因原作是被誉为"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童话王子"的王尔德的经典童话,人教社  相似文献   

19.
一、把握教材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把握教材为前提.把握教材主要是把握教材内容、编者意图,把握知识生长点和教学重点.1.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要具体、全面.具体,就是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等方面考虑,提出层次清晰、易于把握、可操作性强的目标要求.还应注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就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而言,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铺开,如何读懂教材编排意图并落实课程目标成为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尤其是教材中"长文"内容的教学,更吸引了教师的目光。文章从"精准确定教学目标,落实长文短教之前提""精当设计教学内容,彰显长文短教之关键""精简实施教学过程,实现长文短教之根本"三个方面尝试结合具体的课例提出长文短教的几点思考,以期能突破"长文"占用课时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