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校教育的使命是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在幸福中和谐发展。在不断学习和贯彻《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这几年时间里,我校教师深切地体会到,生命教育能承担学校教育这个神圣的使命。早在2004年6月,我校就将“以生命教育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列为学校的德育研究课题。2008年我校“有效推进生命教育的实践和研究”被列为嘉定区区级规划课题。在这个课题的行动研究中,我们以“促进学生快乐成长”作为我校生命教育的主线。  相似文献   

2.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地方.教育是不断改变人生,把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的过程.生命教育研究,是为了让师生的生命更有尊严、更具价值,让学校的发展品质更强更好.在实验过程中,结合学校"追求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完善人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和"争做八种人,健全学生人格"的育人总目标;针对不同职业发展期的教师和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需求,制定出有梯度的研究方案,坚持一以贯之地推进研究与实践,促进学校生命教育的持续深化,达到科学化、人本化、系列化、课程化的目标,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彭舂花 《上海教育》2014,(4):117-117
我校基于学生成长需要,聚焦以“三类课程统整”为重点的课程校本化建设,认真梳理、完善、整合学校的课程资源,搭建“崇德敏智”学生成长课程体系,探索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特色课程——“课程统整”,努力实践三类课程之间有效的“纵深入”与“横跨度”,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相似文献   

4.
向玉青 《现代教学》2011,(12):47-48
我校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在办学过程中,我校倡导“激发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注重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创设选择性学习平台,旨在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课程的实施思路是: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拓展型课程多样化,研究型课程过程化。  相似文献   

5.
钱春莱 《现代教学》2013,(10):52-53
《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指南》中把中小学探究型课程定位为一门以问题为起点,以研究为中心,面向整个生活世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强调团队合作,重视实践体验的课程。我校作为宝山区探究型课程实验基地,充分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开展德育,具体来说是从注重学生"生命教育"的培养和促进学生道德和行为规范养成这两点来开展的。一、以探究体验促进生命教育1.过程体验中激发生活乐趣学生的兴趣就是探究课堂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文化在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角色变换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观。近年来,我校以构建"生命课堂"为课堂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重在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和创造力,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与幸福指数,最终实现共同发展。一、立足学校发展愿景,丰富"生命课堂"的内涵学校生活是学生和教师人生中的重要经历,  相似文献   

7.
高玉峰 《上海教育》2011,(22):60-60
生命教育研究在邯郸一中起步较早。经过近30年的实践.初步构建了以“启迪生命智慧,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绽放生命光彩”为生命教育理念,以课程建设为根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生命教育专项活动为有效载体,面向教师、学生、家长三大群体实施的生命教育工作机制。逐步把生命教育融入教育管理、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德育实践等校园生活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8.
自2006年始,我校开展了"生命化教育"的专题研究。我们不断追问自己:"生命化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生命化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人的"自主性"是人生命成长的核心要素。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校是一个人生命成长的重要驿站,让每个学生在多彩的课堂上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成长,应该成为我们的教育追求。因此,学校把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正>课程的品质,决定着学校的品质和教育的品质,决定着学生的发展。近年来,我校从"以童为本""以真为先"的角度出发,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需求与成长需求,智慧地打开课程的视角,进行课程建设的探索,致力于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研究。我们基于学校"求真"文化,遵循课程规划科学性、主体性、完整性的原则,全面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内容,积极建构促进每一个生命全面而有个性成长的"童真"课程体系。"童真"课程坚守鲜明的学生立场,从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针对当前我校轻化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探讨今后轻化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思路与努力方向。从大学生专业学习角度出发,探索如何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专业学习进行有效结合,激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创新专业教育形式有效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完善我校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自建校以来,我校一直坚持"体验教育"特色,以"让每个生命因体验而精彩"为办学宗旨,围绕"勤行·乐知"的育人目标,提出"实践出真知,体验乐成长"的课程理念,构建了"体验教育"三级课程体系。口风琴校本课程是我校体验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力图通过"口风琴进课堂"探究口风琴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使国家课程最大限度地实现校本化实施。一、要解决的问题音乐课堂未与体验教育特色很好地融合,学生缺乏"体验"的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打造特色学校,我校立足学校实际,成功申报了"威海市初中构建生命化课堂的实验研究"的教研课题。从中报、立题、形成方案到行动研究,我们在思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前行,实现了课堂教学改革前所未有的突破。在具体的研讨中,我们采取了以课题催发理念,以问题带动研究和阶段性目标推进的行动策略。目前生命化课堂已成为我校特色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校生命教育课程进行体验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对生命成长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有明显改善.同时,研究结果表明生命教育课程教学以活动体验为主、以课程形式为辅的教学形式更受学生欢迎,高校的生命教育应在保证课程内容的前提下,争取形式的多样化,从而完整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2011年,为了我校更好地深入开展生命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切实提高生命与安全教育质量,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活动及管理水平,推动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深入开展,我校申请了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深化研究"。我们研究的子课题名称是:应对自然灾害逃生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一、提高认识,加强学习在得到立项批复后,我们就组织老师加强学习。学习自然灾害包括哪些方面、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常识、在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研究对"生命"和"生命教育"严重缺失,语文教育由于应试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失去了鲜活感和生命感.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策略:唤醒生命意识,构建回归生活的语文课程生态观;唤醒课堂情绪,构建自主建构的语文课程学习观;倡导"生命关怀"告别"宏大叙事",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观.在语文的阅读、写作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对生命教育的研究集中于生命教育的概念拷辨、价值判断和实证研究三个板块,但也存在着课程体系顶层设计不足、学科课程融合有待提升、学生课程需求关注仍需加强以及多方协同课程生态建构不足等问题。以借鉴面向校园欺凌防治的OBPP项目(Olweus Bullying Prevention Program)相关经验,以期建构基于学生学习成果的主体地位唤醒、教育资源挖掘、全校动员参与和家校社区合力四步构成生命教育开展的整校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体系的建设成为每一所学校所面临的新的课题,我校在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要求下,秉承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学校积极探索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地方课程综合化建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本土特色,加大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特色德育课程体系,建构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课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指导纲要,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顺应国际生命教育课程化趋势、应对国内生命教育课程现实困境的必然要求。生命教育课程指导纲要的构建,需要以关注个体作为完整生命体的存在、追求生命的超越论本质、实现生命教育与生命自我实践的一体化的思想为指引,力求体现指向生命素养的课程目标,展现生命发展线索的课程内容,凸显生命自我实践的课程实施,促进学生生命素养发展的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以生命为前提的,生命只有在真实的经历和体验中才能被唤醒,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100种经历"活动课程化,形成"100种经历"框架体系。学校通过课程化架构,于顶层设计中彰显序列性;通过学生的体验式参与,在体验中发展其个性;给学生多样化展示平台,让学生在独特经历中积淀成长财富;立体化评价,让学生在多元经历中呈现过程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I CAN AND I DO"的学校精神引领下,巨鹿路第一小学正探索着以"守护童心"为核心思想的"会思、慧玩"学校课程建设。从接近生命本源的"会思慧玩"课程体系架构到基于发现、基于问题、基于合作的"慧教学"课堂;从学生对课程的需求、认同到真正的"喜欢",巨一人正续写着教育的意义所在。"乒乓文化"课程是巨一校本课程的一个缩影,立足校本、立足"思与玩"的学生培养目标,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去学习、合作、探究,必将会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