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归有光的散文向来以感情细腻真挚、笔法恬淡自然著称,那些以家庭日常琐事为题材、抒发对家人的怀念之情的叙事抒情散文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这让许多人误以为这类散文是其创作主流。其实不然,通过大量的实例介绍,我们看到归有光的政论散文深刻且数量众多。归有光在儿女情长之外,还有忧国忧民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2.
牛红梅 《学语文》2002,(3):55-55
《项脊轩志》是明朝后期著名的古文家归有光的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读之,如同一杯醇美的甘泉直沁肺腑,使人领略到散文艺术的美。  相似文献   

3.
归有光在六十岁时才考中进士,他虽然一生不得意,但他在文学上却很有成就。归有光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上,而且以抒情散文见长。他的散文善于在对家人、朋友和日常生活琐事的描写中寄托深情,特别善于通过平凡事物的细节描写表现真挚深厚的感情。即,于平淡处蕴深情,极富人情味。这在他的代表作之一《项脊轩志》中表现特别突出。  相似文献   

4.
归有光被誉为“明代第一”散文大师,在明代作家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其散文戍就较高。归有光以其悲剧性的人生际遇和精神世界中的深刻悲凉,使其散文充满了浓郁的悲剧色彩,主要体现在悲剧主题、悲剧意境和悲剧精神上。  相似文献   

5.
归有光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散文家。自幼爱读《史记》,相传曾用五种颜色笔对《史记》作圈点。其散文受司马迁及欧阳修的影响很大,但不落其窠臼。他活动的年代,正当以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拟古主义文风盛行之际,但他不为所屈,起而相抗。他反对后七子的“追章琢句、模拟剽窃”之风,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主要是散文)力矫“文必秦汉”之偏,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使当时文风有所转变,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归有光以散文见长,尤以抒情散文更具特色。他善于用平易流畅的语言,简洁疏淡的笔触,通过对身边琐事的描绘,勾画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其真挚的感情。《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代表作。文章通过项脊轩前后变迁的记述,写出了家人对他的关切、期望和彼此间的深挚感情。项脊轩是作者读书的书室。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居“昆山之项脊泾”(今江苏太仓县),作者用“项脊”二字作为书室名,  相似文献   

6.
古代散文作品指的是辛亥革命前创作的贴近古人生活,展现现实,体现人们思想的文言文作品。学者王文生认为古代散文包括叙事散文、说理散文、抒情散文等多种。古代抒情散文指的就是以抒发人物情感为主的文言文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古代抒情散文的时候,要基于作品中独特的情味,引导学生探究其写作手法、作品结构和个性色彩,并引导学生大胆展开二度创作,促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归有光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项脊轩志》是一篇记叙性的抒情散文,“项脊轩”是作者青少年时代读书的书斋,可以说是作者家  相似文献   

8.
苏爱风 《文教资料》2011,(19):12-14
归有光散文被视为明代散文代表,影响深远,归有光抒情艺术一直为人所称道。其会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与其体现中华民族浓郁的民族特色息息相关。归有光散文在语言、选材、文与质的处理等方面都深受中国传统审美观的影响,本文分析其抒情艺术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新文学史上,茅盾不单是杰出的小说家,而且也是有名的散文家。他在从事小说创作的同时,写下了不少的散文。同叙事散文、议论散文的写作相比较,他的抒情散文虽然不多,但思想性、艺术性都比较高,是散文百花园中的珍品。本文不想对茅盾的抒情散文作全面性的评述,只想谈谈他的抒情散文中的象征性描写及其象征意义。对于茅盾抒情散文的象征性描写的发展状况,丁尔纲同志在《茅盾散文的艺术特  相似文献   

10.
《项脊轩志》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文章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平静而不动声色地叙写往事.言近旨远.辞浅义深。寓丰富于单纯。在平淡中见浓郁,是古今散文中难得的珍品。  相似文献   

11.
归有光的散文,尤其是叙人叙事写人情的散文在明代散文史中具有很大的影响,被黄宗羲赞为"震川为明文第一",把归有光这类散文称为"明文第一",这是评价归有光为明代第一散文家最权威的论断,但归有光散文中最具有欣赏价值的是以平淡冲和之笔法写出的富于人情味的记叙散文。这类散文往往善于在对家人、朋友以及日常生活琐事的细节描写中寄托难以排遣的真挚深厚的情感,笔法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而风味超然,往往营造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韵味,大大发展了散文的抒情功能。由于取材于日常生活而又蕴藉着深厚的感情,风格清新自然,从而更易为世人所喜爱。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研究归有光的作品及生平材料的基础上,不仅论述了归有光以其清新简洁、古朴深厚的散文作品与复古派抗衡,被当作上承唐宋八大家,下启清代桐城派的桥梁.而且更深入地综合论述了归有光被忽视的涉及经史子集各部的丰富著作,使我们从中得以窥见他全部的精神人格、学术思想、文学创作及至“全人’。  相似文献   

13.
中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中,抒情散文是教学的主体。通过分析人教版教材里众多的抒情散文篇目,笔者发现抒情散文可以分成三类:借景抒情类散文、因物抒情类散文、以事抒情类散文。教师在讲授抒情散文过程中,如何在课堂伊始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导语设计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三类抒情散文教学中导语的设计技巧,将从语言、文学、文化及其他视角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剖析了归有光的散文精品《项脊轩志》,将他抒写亲情与友情的散文风格定位为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叙述平常事件,表现平常人情方面。归有光在叙事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不同的细节描写表现个性化的人物,平淡而不单调;抒情时,自然含蓄、平淡蕴藉,所呈现的“欲语还休”的韵致,将这种风格推向了极致。  相似文献   

15.
作为内蒙古散文作家,舒正钟情于散文创作,近年来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化散文和抒情散文。作家在创作中。摈弃矫揉,以传统抒情之美成就了一组具有审美意象韵味的抒情散文。“花”是舒正散文中最常见的意向。散文以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花”意象,与人生情感中最珍贵的亲情自然糅合成亲情之“花”的意象,素朴而令人感动,使舒正散文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与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近百年的散文文本和散文理论为依据,尤其是对近二十年关于散文本质与类型的代表性观点进行辨析后,认为凡创作主体运用与自己相关的种种题材,直接将自我的个性,情怀,观点等,以散体文句在较短篇幅中自由而又艺术地表达出来,进行多重真实主体的情思互动,且试图传达或改变现实精神结构者,都是散文,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可分为议论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兼类散文四种亚型。  相似文献   

17.
这是美国作家梭罗长篇散文《瓦尔登湖》中的一节.表面上看类似我国的抒情散文.全文表现寂寞之美.但是和我们现当代流行的抒情散文,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我们的抒情散文往往和景物、人物的描绘联系在一起.甚至以景物和人物为主体。而这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美国式的。或者可以说西欧式的抒情散文并不以景物和人物为基础,而是以自我感受、想象和沉思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在研究归有光的作品及生平材料的基础上,不仅论述了归有光以其清新简洁、古朴浑厚的散文作品与复古派抗衡,被当作上承唐宋八大家,下启清代桐城派的桥梁。而且更深入地综合论述了归有光被忽视的涉及经史子集各部的繁富著作,数量多、体式全、涉及内容相当广泛,使我们从中得以窥见他全部的精神人格、学术思想、文学创作及至“全人”。作为文学史资料是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王坚 《语文学习》2023,(1):45-48
<正>归有光为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其散文创作一反当时流行的摹古拟古之风,宗法韩欧之文,拓宽散文题材,能将生活琐事引入以往严肃的“文以载道”中来,且不事雕饰,行文情真意切,因此被推为“明文第一”,乃实至名归。在归有光众多散文创作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为《项脊轩志》。这是一篇颇能践行归有光散文创作理念的文章,短短几百字,  相似文献   

20.
贝京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3):20-24,40
目前对于归有光在他的时代树立其文章家地位的经解学术性文章的研究,完全是一个空白,这类散文对理解归有光的成就而言,实际上是除事关天属类散文外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归有光的经解学术文基本上承继了吴澄的学术观点,试图拨去后世儒者的附会及象数、阴阳学派的神秘玄虚论,这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