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简称EPD教育项目)阶段总结与研讨会2003年7月15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旨是总结中国EPD教育项目的成功经验,请领导、专家对EPD项目教育的基本理念与理论、基本经验、基本操作模式和未来发展作出全面的指导,以推动中国EPD教育项目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EPD教育项目召开阶段总结会!北京@小敏  相似文献   

2.
EPD教育——中国的绿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 (简称EPD)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跨学科国际合作项目 ,其目的是通过世界各国的努力 ,动员广大青少年和全体社会成员积极接受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提高人口素质 ,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EPD教育的基本原则(一 )主体探究原则。注重建构学生在环境、人口、健康教育及其它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校、社区、家庭不同层面主体在环境、人口、健康教育及其他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注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设计、考察、探究、调查、总结等活动 …  相似文献   

3.
2002年9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呼吁各国政府重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各国对此也作出了具体承诺,并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可持续发展第一和首要的信息是面向人的,人的福利是所有环境和发展政策的最高目标。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括环境,而且包括贫困、人口、健康、粮食安全、民主主义、人权与和平等。  相似文献   

4.
卢贵新 《考试周刊》2014,(7):147-147
EPD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的简称。EPD教育项目的内涵可概括为:通过对青少年和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改善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到他们的态度行为和决定能够对现在和将来的全球环境、整个社会产生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优育忧患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自1998年以来,北京教科院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课题组开始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EPD)教育项目,在全市9个区县110所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环境、人口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验探索;以此为基础,进而推动了全国9个  相似文献   

6.
EPD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其目的是通过对青少年和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改善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EPD课堂教学原则EPD课堂教学原则是“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又称“16字实验原则”。(一)解读“16字实验原则”主体探究: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建构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终  相似文献   

7.
案例背景:我校是全国环境人口和可持续发展教育(EPD)项目实验学校。EPD教育项目就是通过对青少年和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改善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依照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让学生“在亲知的基础上,实现亲知、闻知、说知相结  相似文献   

8.
郑金国 《考试周刊》2009,(52):179-179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简称EPD)的内涵是:通过对青少年和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促使改善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环境已作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贯彻在各项工作中.所以环境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世界多个国家组织了"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UNESCO Project on Education for Environment Popul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简称EPD教育项目.其内涵是:通过对青少年和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改善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番禺执信中学从建校开始,在秉承广州执信中学主动发展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EPD),着手创建EPD项目实验学校。经过两年的实验,学校以建设优美校园环境为物质基础,以构建教育教学课程环境为中心,以营造协调互动的人际环境为保障,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番禺执信中学从建校开始,在秉承广州执信中学主动发展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EPD),着手创建EPD项目实验学校。经过两年的实验,学校以建设优美校园环境为物质基础,以构建教育教学课程环境为中心,以营造协调互动的人际环境为保障,初步形成了一个校园物质环境、课程环境、人际环境和谐统一的教育生态环境。创建优美的校园生态环境,陶冶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是EPD教育项目实验的要求。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在校园环境文化的设…  相似文献   

12.
陈桂云 《新课程研究》2009,(11):177-178
江苏省徐州市民富园小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EPD)教育项目实验学校、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教育(ESD)项目示范学校、国家级绿色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绿色学校、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徐州市环境教育基地、徐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徐州市文明单位。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学校以环境教育为抓手,调动广大师生的内在潜能,秉承“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育人理念,以营造一个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3.
EPD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发展"课题研究的简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EPD项目的研究逐渐为教育界所重视.中小学的教育任务与EPD项目研究的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7月7日-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EPD)项目浙江实验学校会议在湖州召开。会议由省教科院主办,吴兴区湖州环球小学承办。省内30余所(EPD)项目实验学校到会。会上,各实验学校就近年来对“环境人口与可  相似文献   

15.
EPD项目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以培养人的主体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主要目标。我校“快乐网”是我校学生发展最丰富的土壤,以前缺乏有新意的内容、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题材,无法体现出它的价值。我校在成为EPD成员学校后,围绕“主体探究、关注社会、合作体验、创新发展”的原则,立足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把视线投向身边与EPD精神相融合的“一港、一城、一塔”教育资源,指导学生结合学校已经成熟的网络教育模块,自主设计,自主合作,开展活动。校园网络模块的教育平台功能被突显出来,实现了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丁云 《广东教育》2010,(2):40-41
课题探究教学作为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学形式,主要目标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新课改实践中,笔者尝试运用EPD模式来开展课题探究教学。EPD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  相似文献   

17.
我校的人格教育,就是把EPD(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教育理念本土化、本校化,并整合成适应学校和学生发展的目标与对策,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祖雪媛 《辅导员》2011,(24):19-22
自2001年参加EPD(环境、人13与可持续发展)项目和ESD项目以来。我校不断吸纳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观.不断赋予学校文化以全新内涵。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引领下,历经10年的实践与探索.由一校两址办学发展到一校四址.由32个教学班发展为81个.  相似文献   

19.
在二期课改美术教育的理念下,有机地融进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EPD)教育项目的“培养人的主体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念,建立“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形成教育上既让学生关注美的艺术,又关注周围社会,教学上同时适当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又能培养真正的创新创造综合能力的新型美术教育观和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依靠教育.而现行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要求教育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加以重新定位.EPD项目引入广东是一个重要的契机,课题组在研究EPD思想基础上,探索了具有岭南特色的学生主体可持续发展理论,并指导学校以EPD为载体,加强教育改革和实践,教育学生"学习实现自我",实现学生主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