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随着社会民主化发展的推进和人们普遍的民主意识的增强,人权教育逐渐受到了重视.《联合国人权教育十年行动计划:人权教育--终身学习》第2条指出:"所谓人权教育,是指借助传递人权知识和技能以及形成人权态度以构筑人权这一普遍文化为目的而开展的培训、普及和宣传活动."[1]现行的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把德育的根本目标定位于促进学生参与社会和培养他们做人做事的正确观念,并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逻辑和联系来建构德育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权关乎个体权利与人类尊严,人权教育是了解人权的有效方式之一.学校是个体公民生活的起点,探讨学校生活尤其是教室这一特殊场景里的人权现实,考察学生的人权体验,对于发展学生的人权意识,促进人权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室里的人权体验主要集中在对于民主选举、性别平等、交往、教室环境等的体验,这直接影响学生对人权和人权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读者权利是一项国际社会所公认的基本人权,并为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可。实践中,作为未成年人的中小学图书馆学生读者的权利容易受到忽视甚至侵犯。必须采取措施,保护中小学图书馆学生读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邵敏伟 《教师》2016,(6):15
"中国梦"是中小学思想教育的基础,有助于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好开展。本文主要从"中国梦"学校教育工作坚持的理念展开具体论述。学校在对中小学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要结合中小学学生的实际特点,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建。中小学学生也要为"中国梦"的实现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5.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情操,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增进适应社会的能力,并最终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为了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渭城区教研室决定以第二课堂讲座形式在我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特此拟订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学科教学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为保证学科教学渗透的效果,必须坚持自然、适度和灵活的基本策略原则.  相似文献   

7.
“创意写作”指运用语言文字或其他技术手段进行的创造性写作,它具有“创意优先、注重实践操作、综合融通”等基本特点。当今社会发展亟须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传统中小学写作教育需要做出改变,适当注重并培养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成为大势所趋。创意写作对中小学写作教学改革的意义在于: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有助于激活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培养创造性人才;有助于重建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格局;吸纳创意写作理念、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改革陈旧僵化的写作教学模式。为此我们主张对现行中小学写作教育目标、内容和路径予以重新审视和调整。最后提出三点建议:重新认识写作的功能和价值,树立写作可教能教的理念,开展科学有效的写作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刚刚由教育部印发的《2000年秋季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在充分考虑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同时,还兼顾到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这次对中小学原教学用书目录进行的清理和重新编排,将有助于创造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据了解,目前由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中小学教材已有6全套和70多种单科教材,总数达3000多册,基本可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中小学教学的需要。教育部有关方面负责人称,经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教材,由国务院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列入中小学教学用目录,印发到各市县教育行政…  相似文献   

9.
学校尊重学生人权的意义1.学校尊重学生人权是全社会尊重人权的基础。每一个人都要经过学校的培养,才能进入社会。学校尊重学生人权的行为将给学生思想打上深深的烙印。如果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是不尊重人权的教育,那么在他走向社会以后,也必将会不尊重他人的人权。学校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体现对学生人权的尊重,在潜移默化中将尊重人权的理念传输给学生。这样才能有利于建成一个尊重人权的社会。2.学校尊重学生人权是教育发展规律的需要。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必须采用相应的手段。尊重人权是…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母语是民族认同和民族文化的载体,教育是少数民族母语传承的核心.少数民族母语教育差别权是一项基本人权.目前国际法原则性地确认和保障了少数民族母语教育差别权利的地位、内容和国家义务.剖析国际立法成就与缺陷,有助于深化我国少数民族母语教育差别权的理论认识和现实生活中的立法实践.  相似文献   

11.
学者们对于接受义务教育是受教育者的权利还是其义务,有着不同的观点,在认识义务教育的法律性质方面存在着误区。从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权利的特征来看,义务教育应属于权利的范畴,接受义务教育是适龄公民应当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把接受义务教育当作公民的一项法律权利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实施和公民权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回归人性向善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引领人向善,违背教育本质善的教育思想和行为直接侵害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有必要确立“人性向善”的价值预设,以此作为教育信念确立的基础与前提。“人性向善”的教育帮助学生享有充分发展的自由时间,帮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受教育权作为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提高国家政治民主水平的一项基础性权利。对公民受教育权保障的关注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受教育权的保障上,国家承担着重要责任和义务,需要在立法、执法、司法三个层面构建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4.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与传统的权利相比,公民受教育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由国家保障其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我国,少数民族公民受教育权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其现实的意义,因而,少数民族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特殊要求是确保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奠基工程,在我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自《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国基础教育取取得了辉煌成就。然而,农村基础教育仍有诸多难题亟待解决,且教育失衡现象严重,呈现弱化发展趋势。从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弱化现象入手,探讨影响农村基础教育弱化发展的制度壁垒和文化屏障,以便为合理建构适合新时期农村的基础教育愿景提供思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人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为了提升人在教育信息化中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世界各国、国际组织纷纷颁布了相关的政策标准并积极地推动实施,旨在通过加强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开发来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信息化中人力资源开发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对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中教师、学生、管理者三类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历程、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简要回顾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方式和内容三个维度,选取国际相关经验和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分析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趋势对区域中观层面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者和决策者至关重要。从国内和省域两个角度来看,四川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趋势是,定位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效率与公平为基本目标,在深度与广度的演进过程中,实施政府计划、市场机制和个体需求三位一体的调节模式,坚持重心上移、协调、内涵和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系统中基础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取向的科学定位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指导基础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存在的基础与意义,基础教育迫切需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本位转变。"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价值在教育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面临着国际社会的巨大竞争压力、自身复杂的民族问题、学生日益下滑的成绩以及社会环境的大改变等众多问题,加拿大对基础教育进行了改革,各省份颁布了众多权威性的法案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还成立了教育部长协会协调各省的教育思路,使改革朝着有利学生和社会的方向稳步进行。新世纪加拿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分权”和“统一”相结合,“统一”的趋势愈加明显;注重与社会的联系,增加科学课程和实用性课程;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合理整合;同时体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加拿大新世纪课程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混乱,缺乏省际交流;对教师的要求过高,改革操之过急,造成教师能力发展滞后;过分尊重学生的天性,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等。加拿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启示我们: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应确立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应适当下放教育权利;要改革科学技术课程中的不合理之处;要建设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具有领导才能的教育管理人员;要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为课程改革提供财力支持等。  相似文献   

20.
诉权的权源并不是现有的诉讼法或实体法,而是由人权派生出来的一种自然权利,是启动和延续诉讼的权利,并且贯穿诉讼始终随着诉讼程序的推进而不断的变化,诉权是一种一元的动态权利,在随着诉讼程序进行的过程中不断的实现着其保障主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