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吕叔湘同志最近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报刊求疵录——不是小事的“小事”》,列举报刊上出现的一些错误,语重心长地指出这是报刊编者的工作态度问题。作为一个报纸编辑,我读了这篇文章产生了两种心情,一是同感,二是惭愧。报刊上常有错误,读者意见很多。我敢说,出错的趋势不是缓和了而是加快了,出错的频率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因此,读者的意见也越来越多了。试看吕叔湘同志谈到的错误,仅仅是三种刊物,三种报纸,仅仅是1984年年末一两个月的时间,就有十六处之多。这如何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勤小物”、“治其微”这一古训谈起,阐述了从日常小事到个人修养再到工作事业,都必须注重小事、细节。本文认为,只有将小事做好了,做得完美,才能做大事,做好犬事。文中列举近年的反腐案例说明,每一位共产党员和新闻工作者,都应当加强党性修养,时时警醒自己,慎独自律,淡泊名利,勤恳善终。  相似文献   

3.
一桩不可忽略的小事张赫玲我们的报刊在稿件安排停当后,是否应该给作者寄用稿通知单,让他在看到报刊以前,先来个“早知道”?报刊出版后是否应该立即给作者寄样报样刊,满足其先睹为快的“心理需求”?回答无疑是肯定的。因为这是报刊编者充分尊重作者的表现,利于在编...  相似文献   

4.
文章,版式的优劣反映着编辑的水平,而语言文字的情况,更反映编辑的水平,报刊上出现了错别字,是很影响自身形象的。如所周知,优秀报刊的误字率限定在万分之二以下,一篇几千字的文章只要出现一个别字,就足以造成编校者莫大的遗憾。正因为如此,对于报刊编校工作者来说,“一字之差”也不能当成小事。  相似文献   

5.
新书点评     
国际上一些著名报刊,对书评的“公信力”非常关注。今年7月,《华盛顿邮报》发表了威金斯的一篇书评,称欧文的一本书“松松垮垮、未加修饰的文字堆集……仿佛作者刚从又一场噩梦中醒来,开始难以自禁地唠叨起来”。一个月后,该报为这篇书评公开道歉。道歉的理由,并非评者对欧文恶语相向,而是书评者与作者相识并有过节,而威金斯没有事前说明。《邮报》说,“如果我们知道,欧文和威金斯过去有过交往,我们便不会约这篇稿子了。”由这件小事,可以看出一家著名的报刊,是何等地重视书评者的挑选,以求制度上保证书评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治一治“亚新闻”传染病杨思迅在当今的报刊上,一些奇闻趣事时有传播,人们兴味盎然,甚至街谈巷议。这是新闻传播媒介注意可受性的可喜景象。然而,有些“新闻”是否具备真正的新闻资格,却常常令人生疑。不妨信手拈来,请看1993年6月26日某报四版的一条“新闻”...  相似文献   

7.
笔者阅读报刊,常常看到一些关于奇人、奇事、奇景、奇物、奇俗的报道。应该说,大多数奇闻报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能够给读者以启迪以愉悦。在报刊上,尤其是晚报上适当登载一些这样的奇闻,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笔者也注意到,不少奇闻报道一味猎奇,或违背了科学,或失去了真实,有的甚至掺杂着一些低级庸俗的内容。细细查来,奇闻报道的常见  相似文献   

8.
提高报刊编校质量的几点建议王铁琨第一,建议各有关报刊不断提高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对提高报刊编校质量重要意义的认识。语言文字的使用不是无关宏旨的小事,作为人们的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它从来就是与政治密不可分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即着手统一六国文字...  相似文献   

9.
为治“文抄公”献一策王洪武提到“文抄公”,作者头疼,编辑也头疼。虽然有些报刊采取了一些整治措施,但收效甚微,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分析其原因,“文抄公”“病重、顽劣”固且是一个方面;愚以为报刊的“药方”不力、未能抓住要害,也是一个需要改进的方面。譬如:“...  相似文献   

10.
马纯秀 《记者摇篮》2005,(12):20-20
那是一件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小事,但这件小事,却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调到报社工作,使我想起了在县委宣传部工作期间和上级党报编辑交往的几件小事,兹录于后,或许对我们从事基层党报编辑工作的同志能有所启示。1998年下半年,我写了一篇评论《首先监督我》,斗胆寄给了《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栏目。“人民论坛”是《人民日报》的名牌栏目,选稿标准较高,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向这个栏目投稿。没想到稿子寄出不久即被采用,随即又被发行量较大的《报刊文摘》在  相似文献   

12.
新闻报刊要多些新闻,少些“星闻”,不论是党报党刊还是专业报刊都应该如此。可现在有些新闻报刊上的“星闻”多于新闻,有关明星的轶闻轶事、绯闻隐私、婚恋情爱、言谈举止、嗜好怪癖、行住衣食,专访、特稿,连篇累牍,通讯、特写,长篇巨制,陈谷子烂芝麻,颗粒归仓,鸡毛蒜皮,惟恐遗漏了少许,扬长避短著文章,浓墨重彩写明星,一件小事,见微知著,提炼出大主题,借题发挥,演义出大文章.这个这样写,那个那样写,童星、小星、大星、巨星、文星、武星、歌星、影星……群星灿烂,光天耀日。报刊成了群星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1960年2月20日,人民日报一版刊载了一则500字的消息《简易洗衣机代替大量人工劳动》,同时,配发一篇2200字的社论《这不是小事》。消息报道北京一家工厂生产出简易洗衣机,每小时可洗衣服200余件,相当于40人的手工劳动,另外还介绍了几个幼儿园和旅馆自制的洗衣机。试问:为这么件小事,值得做那么一篇大文章吗?这个问题,社论在标题中就做了回答——《这不是小事》。为什么这样说呢?社论第一段强调:“这是一件还没有引起更多人注意的技术革新,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革新。”大搞全民性的技术革命运动,是1960年上半年经  相似文献   

14.
这帮家伙是干嘛的?房价又涨了,猪肉吃不起了,十七大召开了,"嫦娥"升天了,小事大事,他们总要掺一脚。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又八卦又爱整事,常常把小事看成大事,无事还要生非一番呢。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5,(Z1)
“报刊之友”告读者报刊的生产过程是将人与机器、计算机设备以一种特有的方法结合起来,与时间赛跑的过程.这是一桩宏伟的事业.在中国的报刊之林中,《报刊之友》肩负着独特的历史使命,报刊业需要她。《报刊之友》公开发行了,步入市场了,但贴近报刊,引导报刊,服务...  相似文献   

16.
重庆报刊的2008年是坚守责任寻求突破的一年。这一年.重庆报刊人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新闻纸价格的急剧上涨、相关政策对报刊广告的影响、劳动用工成本的提高、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广告市场的缩水等不利报刊发展的各种因素在这一年一一粉墨上演.严峻地考验着整个报刊业的承受能力。这一年.重庆报刊人坚守了传媒体的责任在重重压力下,全市报刊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和作用,用优秀的新闻宣传、强大的感召力.引领了整个社会舆论,有效巩固了主流舆论阵地.全面展示了责任传媒的厚重与博大。  相似文献   

17.
所谓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是指对报刊上已发表的作品,其他报刊依法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转载、摘编的法律制度。我国《著作权法》第32条第2款对这一制度做出了如下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以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这一规定中包含了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中的两种限制,一种是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对著作权人权利的限制,另一种是著作人对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的反限制。下面分别就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中的限制与反限…  相似文献   

18.
有一句成语叫“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成大事来办或进行宣传,当然不值得。我反其道而议之,叫做“大题何妨小做”。对于报刊来说,尤属必要。把小题目凑成大文章,乃是撰写新闻稿件之大忌,尤其是在“时间就是金钱”的今天,更要注意这个问题。如何  相似文献   

19.
办报的智慧     
一份报刊是不是好看,办的是不是成功,从哪儿看?不是看它报道了多少工作经验,反映了多少新闻事件,语言文字是不是优美。而主要是看这份报刊是否具有智慧,而最能体现报刊智慧的就是报刊创造性内容。  相似文献   

20.
论文阐述了从大革命失败到“七七”事变爆发之前这十年间,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国民党报刊、共产党报刊以及私营报刊的发展历程,并指出这一阶段报刊发展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