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理所当然地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接受着严峻的考验。我们语文教师将如何带领学生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使他们得到较大的发展呢?我想,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在收集中求知,在收集中发展,那么,收集也不失为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开展补充性拓展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课文感悟。教师要围绕教材,收集课文背景知识,并合理运用合作学习、专题活动等方式,以更高效地开展小学语文补充性拓展阅读。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和实践的综合,既以语文学习为生长点,又是语文学习的一种拓展和延伸。这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相一致的。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研究,要设法通过综合性学习提升学生的素养。一、借助教材,适度拓展语文教学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4.
李海霞 《青海教育》2014,(11):32-32
课标语文教材中,课文数量多、篇幅长,生字量也大,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好语文还真不是件轻松容易的事。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是每一位实验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经过一学年的生本理念教学实践,令我很吃惊,在课堂上看到了可喜的变化,我深深体会到生本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点出了语文教材的性质与功能。他提倡教师要以教材为示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应把教材视为一种“抓手”,用比较、鉴别、选择、加工、拓展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一、对文本阅读要有鉴赏性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多元鉴赏,用课文所蕴含的美好情愫,点燃学生的理想火花。如教学《拉萨的天空》一课。我让学生默默读课文,在书上圈圈点点,想想课文哪些词句具体写出了拉萨天空的特点,读出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积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假设”,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一、利用“假设”引申课文内容,拓展学生思维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将课文进行假设性引申,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引申中学会求知的规律和方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地2每带一届初一学生我便问:什么是语文?他们首先一愣,然后都眼盯着语文书。他们认为语文就是眼下的语文教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仅凭一堂课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生活是语文之源,学语文须拓展语文课堂,实施“五开放”,实现语文与生活的理想融合。一、开放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精彩长期以来,师生手握一本教材,学课文,做练习,为学好语文做着奋力的挣扎,致使语文教材没有半点美丽的涟漪。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给学生广阔的语文天地十分迫切。1、长期开展读一份报,读一本语文杂志,读一部小说,自编一本小书活动。每学期初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  相似文献   

8.
1998年南京市教研室提出了“导学式”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大单元教学模式有八种课型(预习课、讲读课、自读课、回读课、延伸课、活动课、作文课、测评课)。我在课题研究中,充分利用这八种课型,有机地引入研究性学习,给学生创造一片学习的蓝天碧海,大大地拓展了学生发展的空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一、单篇课文深入研究型课堂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语文教材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对象。因为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有研究价值的矿藏。特别是一些经久不衰的经典名作更具有研究的价值。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  相似文献   

9.
<正>在语文教学中,不少学生甚至个别教师会认为教材学而无用,高考试卷中又不会考课文阅读,不如直接进行高考专题复习。笔者认为这是在教学中未能很好地明确课文与考点的关系造成的误解。万丈高楼平地起。必修教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语文素养的养成过程。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在课文教学中只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用书对课文进行简单的分析,对教材进行机械的"肢解"。笔者认为,在必修课本教学中应该将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等三类课文,应当有区别的灵活处理。第一类课文,在学生自学,提出难点、疑点的基础上,可由教师精讲;第二类课文在学习预习的基础上,由教师讲解重点、难点、疑点;第三类课文,由教师启发学生从本单元一、二类教材的教学中学到分析、理解课文的方法,独立地阅读课文,  相似文献   

11.
低年级语文中入选的课文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目的是突出语文课的“活”,让学生尽可能地“动”起来。即就是使学生通过看图、述图、学文、思考,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从而得到全面发展。众所周知,学习包含着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一是获得知识;二是转换认知结构;三是学会如何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冲破传统教学的樊篱,把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踏出一条既适合于教材要求,又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新路来。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组织设计好学生学习的情境,激发起学生乐于求知…  相似文献   

12.
<正>略读课文在统编本教材中占比很大,是单元语文要素延展、强化、补充的有效资源。略读课文不能粗略地读、忽略地读、简略地读,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定位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实施适合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探究、合作、个性化学习,领悟略读课文“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真意。一、略读课文的地位作用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起开始有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增加了教学的厚度,让学生由信息检索转向归纳梳理,由知识提取转向重组运用。1.教材新变化  相似文献   

13.
正拓展阅读,就是以课文为中心,拓展到阅读相关作品。实践证明,优质高效的拓展阅读,不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扩大阅读视野,而且便于全面加强课内外知识的互补与交融,贯通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立足生本,在认识的兴趣点上拓展语文教学就是一种对话,是教师、学生、课文、编者等多方交流对话的过程。在这诸多的因素中,学生又是一个非常  相似文献   

14.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学习语言和培养思维能力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语文教学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应该把发展思维和学习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一、在启发提问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在设计提问时一面注意到要以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为根据,一面还注意所提问题要有一定难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如四册课文《精彩的马戏》,课文中描写观众看猴子、熊、山羊精彩表演时,各人的神态都不相同。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有关段落后,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同样是写观众看节目时的高兴,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何使作文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效果,是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抓以下几个方面,是会达到预期目的的。首先,在讲解课文中渗透作文教学。课本里的文章,是有目的有计划编选的适合学生阅读的范文,文质兼美,不仅包含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对帮助学生写好作文也起着打基础、引路子的作用。要讲解好课文,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抓住文章中心,结合文体特点和表达方法,有重点地进行细致地分析。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不但要讲明文…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为渗透德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实践,需要教师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师生互动,借助文本渗透真善美教育。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不断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密切关注教材课文向课外拓展延伸的价值点,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分别从教材文本表达的主题、作者风格、相同文体、原著节选等角度出发,自然无痕地拓展课外阅读,为学生的阅读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它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范例,除此之外,它还应成为学生锻炼口才的内容。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很好地活用这一源泉,为培养和  相似文献   

19.
<正>教师应当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引领学生在语文的海洋中畅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作为重要的教学策略,具有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作用。然而,要让学生真正受益,教师就要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笔者旨在探讨一种提高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育质量的教学方法,将单元课文融会贯通,开展群文阅读。通过深入了解板块内容、善用教材资源以及紧扣单元主题,教师将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知识世界的大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助力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教学中应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教学法的再加工,采用活泼的教学方式呈现教材,通过对教材深度和广度的挖掘,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使课文学习与拓展教学在整合中彼此促进,让学生语文素养在开放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不断积淀,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