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川 《科教文汇》2007,(10X):168-168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拥有悠久的传统音乐文化。本文试图从古代乐教自身发展的外在条件以及内在的思想,内容,形式上浅析并挖掘古代乐教在几千年的更替发展中所积累和沉淀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受西方音乐教学模式影响,我国音乐教育"工具性""单一性"的教条主义倾向十分明显,忽视了诗性乐教,构成了我国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由李劲松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诗性乐教:情、思、境旨趣下中国音乐教育研究》一书,对当前我国音乐教育如何走出困境、回归真正培育人的诗性乐教提供了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3.
引进体育游戏是将"寓教于乐"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最佳途径.在中学体育教学的准备、教学和整理结束阶段都可以引入适宜的体育游戏,做到在"乐"中有"教"、"教"中有"乐".不过,体育游戏的选择要坚持安全性、科学性、教育性、趣味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南朝郊庙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郊庙乐即古代用于郊祀、宗庙、朝会的仪式用乐;它包含一套繁复的表演程式,有特定的乐曲、登歌、乐舞等内容.周朝初封确立的封建宫廷礼乐制度,无不为历代封建帝王所追崇.南朝各代宫廷礼乐中的郊庙乐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表现出对传统的承袭与革新,上乘两汉,下起隋唐,对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让学生学的兴趣盎然,老师教的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与乐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乐记》是我国古代最重要、最系统的音乐美学论著。不仅论及音乐的诸多艺术特性,而且也论述了音乐的社会功能,是先秦以来儒家音乐思想的总结与发展。但这部典籍在分析音乐的同时,不断的提及礼教的作用和意义,这就致使我们需要关注礼教和乐教的区别和联系问题。本文在"乐合同""、礼辨异"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乐教和礼教的在君子修为、社会治理、天地和谐中的不同作用。并且在区分不同的同时,考察两者之间存在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7.
张毅 《科技风》2012,(23):257
职业道德教育需要处理好义与利、动与静、堵与疏、言与行、教与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教育。据《尚书·舜典》记载,虞时即设有学官,管理教育事务,如命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负责对人民进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教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商周时代,不仅有国学,还有乡学;不仅有大学,还有小学,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札、乐、射、御、书、教为主体的“六艺”教育体制。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墨、孟、苟等又开创了“私学”。伴随“私学”的兴起,古代丰富的教育思想体系逐步形成。《礼记·学记》、《礼记·大学》就是这一时期教育经验与教育理论的总结,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古典教育学专著,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到西汉,汉武帝开创太学,太学的课程以通经致用为主.两汉教育,包括官学、私学,都以儒学经典为教材,虽然经师们困派别和师法不同,讲授内容大相径庭,但对于教育的主张,却在“明经修行”这一点上达到共识。唐代复兴汉代教育的传统,使学校教育达到了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9.
正朱雀门外鸣锣开道,大明宫内鼓乐奏响。循着穿越千年的历史绝响,我们回到唐朝,回到那个满耳笙歌的开元盛世;来到西安,寻觅千百年来流传在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大型传统民间鼓吹乐—西安鼓乐。洗却铅华、雅俗共赏的审美体验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集大成之  相似文献   

10.
正朱雀门外鸣锣开道,大明宫内鼓乐奏响。循着穿越千年的历史绝响,我们回到唐朝,回到那个满耳笙歌的开元盛世;来到西安,寻觅千百年来流传在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大型传统民间鼓吹乐—西安鼓乐。洗却铅华、雅俗共赏的审美体验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集大成之  相似文献   

11.
墨家科技思想是中国古代以科技实践为基础,以自然为认识的独立对象,进行自觉理性活动和科学实验的萌芽,展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另一个可能方向.墨家科学的兴衰对中国古代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科学长期停留在现象的描述阶段,缺乏实验手段去验证其普遍性.墨家科学为中国古代社会开辟了一条可能走向近代科学的发展道路,中国传统文化没有选择墨家令中国古代社会失去了一次可能发展近代科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的发展为微课程的运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微课程的兴起,给寻求改变传统课堂相对低效,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将"教师苦教、学生苦学"转变为"乐教乐学"的人们带来了期待。初中思品课教学中运用微课资源,能让思品课堂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交流、探究、感悟、辩论,激发学习的兴趣,促进知识的内化,切实提高45分钟课堂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南朝郊庙乐     
张红梅 《科教文汇》2007,(2):181-182
郊庙乐即古代用于郊祀、宗庙、朝会的仪式用乐;它包含一套繁复的表演程式,有特定的乐曲、登歌、乐舞等内容。周朝初封确立的封建宫廷礼乐制度,无不为历代封建帝王所追崇。南朝各代宫廷礼乐中的郊庙乐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表现出对传统的承袭与革新,上乘两汉,下起隋唐,对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万雯婷 《知识窗》2014,(18):62-62
古代"六艺"是指六种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乐"排在第二位,足见音乐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从学生自身的条件出发,结合各种乐器的经典曲目,通过口头传唱的形式把音乐知识自然地灌输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关于科普展览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宇新 《今日科苑》2010,(4):171-171
科技馆如何把各类观众和青少年吸引过来,科普展览如何达到科学普及的效果:科普展览既要传承模式,又需创新内容;既要寓教于乐,又需以乐促教;既要服务社会,又需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16.
德教是贯穿古今教育的一条主线。古代从孔子到韩愈再到朱熹,均倡导德教为先的主体思想。新时期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更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把德教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周宇新 《金秋科苑》2010,(4):171-171
科技馆如何把各类观众和青少年吸引过来,科普展览如何达到科学普及的效果:科普展览既要传承模式,又需创新内容;既要寓教于乐,又需以乐促教;既要服务社会,又需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18.
黄橙 《知识窗》2001,(7):11
漫长的岁月可以洗去人类的恩怨情仇,却在大地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遗迹.在泉州地区鳞次栉比的新楼中,至今还夹杂着一些很异类的古代建筑,如伊斯兰教圣墓和清真寺.透过这些古物,我们依稀能感受到泉州曾有过的繁华.……  相似文献   

19.
寓教于文、寓教于乐,是根据校园文化娱乐活动提出来的新命题。寓教于文、寓教于乐中的“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意思,它属于精神文明建设中思想建设的范畴;“文”和“乐”,是文化娱乐的意思,它属于精神文明建设中文化建设的范畴。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娱乐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达到教育和娱乐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动力。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能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就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传统的课堂教学重教不重学,埋没了学生天赋的活动性与探索精神。课内搞满堂灌或满堂问,课外搞题海战术,学生课业负担重,对学习毫无乐趣可言。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根本性的问题,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而且爱学、会学。为达到“激发兴趣乐中求学”,可从以下几方面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