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注重生成,鼓励学生自化地辩论 在我校的一次教学比赛中,有位教师在执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都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汤姆该不该放掉这条鱼?”课堂响起了两种声音“放!”“不放!”有些教师适时抓住了契机组织学生展开了一声激烈的辩论:不放,“我觉得汤姆好不容易才钓了一条大鲈鱼,放了?谁舍得.”  相似文献   

2.
片断一:(师引导学生解读课文题目)生:老师,我想给编辑叔叔、阿姨提个建议——这个题目太长了,读起来有点拗口,是不是可以把“必须”这个词去掉?师:请同学们发表意见:课题中的“必须”能去掉吗?注意联系课文内容讲出自己的理由。(生自学,合作探究,师巡视,相机点拨)生:课文里说:“这时,耳边传来爸爸低沉的声音:‘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是爸爸对汤姆说的话,如果去掉“必须”,题目前后就不能加引号了。师:说得对。但可以把爸爸说的话改成这样呀:“你把这条鱼放掉!”生:不好!“必须”,有一定得这样做的意思。去掉“必须”,命令的语气就…  相似文献   

3.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教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讲述了汤姆和爸爸一起钓鱼,有生以来第一次钓到了一条大鲈鱼,高兴之际却被爸爸要求必须放掉,因为还未到钓鲈鱼的时间。面对这一要求,汤姆不得不选择了服从,但却成就了他对"必须遵守"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并因此在以后的人生中获益匪浅。这篇文章情节简单,语言平实自然,但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4.
<正>古语有云:"学贵有疑,探疑则能获益。"语文的本质是通过涵咏文字,提升人文素养,提高语言敏感度的基础学科。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质疑,从质疑中读书,从质疑中领悟文本,才能内化于心,丰富自己的语文积累。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并在学生的质疑问难处点拨迷津,展开探究,这能使课堂教学风生水起,柳暗花明。一、在题眼处质疑,激发阅读兴趣题眼是文章的根本所在,也是探寻文本主旨的关键点,在语文阅读课堂中,从题眼入手引导学生质疑,能够起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克服没有思考价值的师生问答,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自我发现问题的时间和机会,要帮助学生明晰思考方向、抓住核心问题,要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本”、与作者对话,要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读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今天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学生热火朝天争论的场面还浮现在眼前。《“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一篇记叙文。课文主要讲述了汤姆和爸爸到湖中小岛钓鱼。汤姆钓到了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由于没到允许钓鲈鱼的时间,在爸爸的要求下,汤姆把大鲈鱼放回湖里,遵守了规定。作者将人人都应该时时处处严格自律,遵守公德、执行规定这样一个主题寓于一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来感人至深,意味无穷,孩子们现在最需要正是这方面的教育引导。课文除语言浅显,层次分明,叙事清楚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就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  相似文献   

7.
孔伶俐 《学苑教育》2012,(22):89-89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是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从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的魅力在于是否具有“语文味”。语文课怎样才能上出“语文味”呢?我想结合苏教版第九册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读出“语文昧”“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要想使语文课堂“语文味”十足,必须紧扣文本,从语言文字人手,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感受语言,用心灵去感悟文本。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材料首先是语文教材,即文本。这表明语文教学要重视文本、立足文本。小语专家崔峦提出:改革阅读教学,建议抓住的一个关键词是“语言”;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因此,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必须回归文本,引领学生走近、亲近、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要板块.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话题。语文教师在苦苦探索的同时,也走入了一些误区,如只重视语文知识的讲解、灌输,而忽视语言材料的积累、内化和语感的积淀,急功近利,结果,不但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反而扼杀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近年来,我校开展“个性化阅读”的教研活动。本人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感受颇深:只有深入文本,读出个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文字虽不艰深。但含义却十分深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人情入境的朗读.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与文本进行有质量、有深度的对话。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现实视角”与文本的“历史视角”有机整合。将“文本感悟”与“人生感悟”有机配合.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从中受到严以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李蔚 《湖南教育》2006,(1):25-25
新颁《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课的“阶段目标”中规定:第四学段(七至九年级)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同时,在阅读课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里反复强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而不是以教材或老师的阅读代替学生的阅读,希望学生从众口一词的理解中读出不同,这就对习惯了接受现成答案的初中学生的质疑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因为“朗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主要形式,是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践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获得语文能力和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实现新课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总目标,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以达到“情自心中来,言自口中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大力提倡改革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学生主动阅渎,走进文本,用自己的眼睛触及、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作品。近段时间,通过市优质课和骨干教师的参评授课和听课,探讨吸取了不少可贵的东西,我觉得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读出问题、读出效果。  相似文献   

15.
晚上做完作业后,小明缠着爸爸,要他讲故事。爸爸说:“行,我讲。有一天,两个父亲各自带着一个儿子结伴去河边钓鱼。收获很均匀:每个人都恰好钓了9条鱼。钓到的鱼都放进同一个鱼篓。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时,在体会了汤姆钓到一条大鲈鱼的惊喜之后。我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汤姆心中很不情愿的心情,然后再和老师一起自由对话。可是当我巡视时,听见同学们同桌交流时的想法很多都是不理解、不服气、不接受,甚至他们还对爸爸的理由表示出了很不屑的神情。比如,一个学生就小声嘀咕了一句——"反正没人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知道我们在这个  相似文献   

17.
钟凌 《生活教育》2014,(10):44-45
本文主要阐述,语文阅读要让学生读出文本的情感美、旨意美与意境美。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不单是教师“教”的结果,必须由学生自己借助语文文本,将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对语言文字的自我感悟,从阅读中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形成阅读感悟能力呢?我的实践是: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阅读,让“自读”孕育“自悟”。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阅读是指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思考来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进行创造性阅读首先要超越文本,即在鉴赏阅读中超越文本,在动态阅读中超越文本,在批判阅读中超越文本,在发展阅读中超越文本。其次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即指导学生勤于思考、勇于质疑,指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争鸣。  相似文献   

20.
理解文本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加以引导,才能提高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感悟。那么,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怎样引导学生文本阅读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成才呢?笔者认为有“三大法宝”可以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