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文章通过解读《马太福音》,并与《论语》比喻手法的对比,将《马太福音》中的比喻分为三个类别,阐明了《马太福音》中运用比喻的意义。寓言式比喻在寓言中包含多层次的比喻;象征性比喻,与《圣经》其他章节紧密联系,需要联想;抓取事物特征,将人拟物化的比喻,与中国《论语》中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
《围城》的书名本身就是比喻;《围城》中充满了比喻,就像山坡开满了鲜花。《围城》通过比喻来描绘士林世相,揭示人生忧欢,引发沧桑慨叹。比喻之于《围城》,正如眼睛之于龙、领带之于西装、硕果之于青枝、金苹果之于银盘餐具,有点睛添花之功,出神显韵之效,漾情溢趣之用,增厚加深之妙。研究《围城》必须研究《围城》的比喻。而研究《围城》的比喻,又必须研究《围城》的比喻的学者视野。因为,钱钟书是一个学者小说家,《围城》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唯一的一部学者小说。离开了这两个前提,是难以真正深得《围城》比喻的堂奥的。  相似文献   

3.
《诗经·关雎》是一个比喻系统。本文作了如下论证:(一)《关雎》是一个关系比喻;(二)《关雎》是一个复合关系比喻,具体而言,是一个"X型复合关系比喻";(三)《关雎》是一个双层关系比喻,既有"表层明喻",又有"深层隐喻"。  相似文献   

4.
《老子》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阐述其思想。这些比喻各有特点,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亦有很大不同,在大量比喻的背后是《老子》的典型思维方式——直觉思维,其特征是重了悟不重论证。比喻使《老子》文约义丰,言简意赅,却暗示有余,明晰不足。  相似文献   

5.
《围城》比喻艺术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城”是一个大比喻。小说《围城》又是一个比喻的大世界。情感,接通了本体与喻体;思想,蕴藏在比喻的深层;设喻新颖独特,别出机杼;博喻联珠,曲尽幽微:是《围城》比喻艺术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的《围城》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书。其语言风格独具特色,特别是其寓庄于谐的比喻新颖独到,令人过目不忘。归纳起来,《围城》比喻的艺术特色有:一是《围城》中的比喻与全书的风格特征和谐一致,具有幽默诙谐、寓庄于谐的特点;二是《围城》中的比喻联想丰富巧妙,设喻新颖奇特;三是《围城》中的比喻形式多姿多彩,内容富于变化,达到了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比喻的魔力     
×××同学问:《看戏》中用了许多比喻,你能具体说说这些比喻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吗?《看戏》一文中使用了十多个比喻,这些比喻无不用得新颖贴切,最大限度地显示了比喻的魔力。这里重点就其中的两个比喻加以剖析,以说明本文比喻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比喻是《诗经》采用的主要修辞手法之一,比喻的运用增强了《诗经》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借代和比喻作为两种修辞手法,在本质上有着根本的区别。现就分析“狐”使用的文化现象和借代的形成与比喻的特点,看《诗经·卫风·有狐》采用的借代用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庄子》比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篇章层面,而从词句层面研究《庄子》比喻也甚为重要。为了比喻描写的系统性,根据比喻句中本体、喻体以及喻词的关系,《庄子》所有词句层面的比喻均可归入明喻、暗喻、借喻和潜喻这四种基本类型之中,而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类型又根据喻词的不同、喻体的特点及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分为若干下位类型。由此观之,《庄子》词句层面的比喻已经形成相当成熟的体系,且比喻格式也大体定型,基本暗合了现代词句比喻理论与实践,可以说是我国现代词句比喻理论与实践的源头之一。《庄子》词句层面的比喻还形成了大量的成语,其比喻喻体也体现了较多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0.
刘勰运用丰富多样的比喻建构了《文心雕龙》的批评话语体系。根据负载比喻的语言单位不同,《文心雕龙》中的比喻可分为词句比喻和语篇比喻,其中,词句比喻有正格和变式两种,是刘勰分析作家作品、阐述文学理论的主要方式;语篇比喻旨在突出刘勰理论批评的核心,同时体现语言艺术的整体美。比喻作为提升语言表达效果而对其进行修饰的辅助工具,使《文心雕龙》的批评话语委婉含蓄、形象可感,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刘勰运用丰富多样的比喻建构了《文心雕龙》的批评话语体系。根据负载比喻的语言单位不同,《文心雕龙》中的比喻可分为词句比喻和语篇比喻,其中,词句比喻有正格和变式两种,是刘勰分析作家作品、阐述文学理论的主要方式;语篇比喻旨在突出刘勰理论批评的核心,同时体现语言艺术的整体美。比喻作为提升语言表达效果而对其进行修饰的辅助工具,使《文心雕龙》的批评话语委婉含蓄、形象可感,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标题的语法结构入手,对女性时尚类杂志《瑞丽》标题中使用的比喻辞格进行分析,研究比喻在《瑞丽》杂志标题中的特点及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语言的巨匠,自然,也是运用比喻的圣手。比喻是人们利用想象“以彼物比此物”,从而认识客观世界,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段和艺术表现方法,也是文艺创作中构成形象思维的方式之一。因此,从来的文学作品都爱用比喻。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运用比喻就达二百八十多处。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中比喻的出现,则更为频繁。鲁迅的小说很好的继承并发扬了这一民族艺术传统。他在《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十三篇小说中,运用比喻约四百处,仅《伤逝》一篇就用了二十九个比喻。翻阅一部  相似文献   

14.
本详细统计和分析了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中所使用的500多处比喻,运用语境理论,指出其中有80多个比喻的使用是不恰当的。通过对部分典型比喻的深入分析,揭示出不恰当的具体表现是比喻的俗化、雅化和泛化倾向,阐明了这些比喻所带来的消极后果。进一步剖析了比喻俗化、雅化和泛化的深层原因;钱钟书先生的类化意识。从而消解了笼罩在《围城》比喻上的神秘面纱,还《围城》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2002年7月6日的《中学生学习报》(高一高二版,总第1019期)发表了陈昌安老师《通感质疑》一文,文章写道:“我认为:通感应归于比喻,是比喻的一种,或者说是比喻的一种手段。……只有在运用比喻的时候,通感才可以产生。比喻第一,通感第二,通感是比喻的一种。”无独有隅,2002年第6期《语文新圃》(第319期)上余海英先生《通感、移就、比拟的界限》一文认为: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句。”  相似文献   

16.
<正>"譬喻"之"譬",依《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义为"比喻""比方"。所以"譬喻"即为"比喻"。《修辞学发凡》在"积极修辞一"中说"譬喻,现在一般称为比喻",《修辞学》中说"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可见,"比喻"和"譬喻"无甚差别,只是称呼不同。"讽喻",《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解释为"修辞方式,用说故事等方式说明事物的道理。"《修辞学发凡》在"积极修辞二"认为"讽喻是造出一个故事来寄托讽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论语》中的比喻作了穷尽性的归纳与分析,从喻体的选用、比喻的外在形式、内部结构等角度出发,在分类的同时着重分析了不同类别的比喻的语言特色、表达效果,认为《论语》中的比喻形式简洁,表意丰富,为后世比喻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孟子》比喻运用在先秦时期,独树一帜。《孟子》的篇章类比喻有多种形式,主要有以经典诗句喻志、选取生活小事作喻体、讽喻、故事喻等;这类比喻的特色是:爱憎分明,词锋犀利,通俗亲切,循循善诱。  相似文献   

19.
姚志忠 《甘肃教育》2011,(22):21-21
比喻是艺术创造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无论是白居易摹写琵琶声音,还是钱钟书刻画世相种种,比喻总是成为他们建构艺术殿堂的匠心所在。惊人的妙喻使读者醉心于作者非凡的创造力,也使作品的艺术价值得以提升。但在《琵琶行》《围城》里,比喻形成的意象是零碎的,彼此无涉。而《荷塘月色》中比喻形成的意象,则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是一串闪着光芒的钻石项链。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的《围城》运用了大量的“讽刺的比喻”(或称为“讽刺性比喻”)。这种“讽刺的比喻”具有“贬低性”、“双向性”等特征,其中多与女性有关。《围城》中的比喻和讽刺的有机结合可以说是文学艺术的一种典范,这种“讽刺的比喻”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在女性观上的某些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