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因此,教师提问的质量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极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提问,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提问,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呢?笔者认为,教师的提问必须注意六“度”。一、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因教师把握不住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出现:过易,学生“起哄”;过难,学生“卡壳”。所以教师的提问,必须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绝大多数学生“跳一跳,便能摘到桃子”。二、梯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课堂提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固然,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但教学过程中什么问题什么时候提?问谁?教师希望的答案是什么?学生可能答什么?答错了或离题了如何往回引导?却大有学问,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深思熟虑。 一、明确提问的目的性 目的性亦即针对性,问题提出后要取得什么样的反馈效果,教师应成竹在胸。 1.激励性提问。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学习的动力。如,在比例尺教学之前,先提出“给你一张地图,你能算出我们省会(或首府)到北京的距离有多远吗?”教学最小公倍数之前,提问学生:“谁会找到一个最小的数,它能同时被12、18整除?”再如,教学比例应用题,先提出“怎样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诱导性提问。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提问,诱导学生发现知识的结论。如,讲授“乘法的分配律”时可出示一组等式,要求学生观察讨论:  相似文献   

3.
方旭 《四川教育》2004,(5):42-43
最近,课堂上出现了一种现象:当学生提出课前没有料到的问题时,不少老师都采用了“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解决好吗”的方式。这似乎成了教师抵挡学生突发其问的不败盾牌。扪心自问:假如教师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能力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还会采取这种方法吗?这些问题课后都能够得到解决吗?课后我们研究了吗?是否都反馈给学生了?“课后解决”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我们回避问题的“策略”?假如课后也不解决,教师的承诺或建议又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学生满怀求知热情提出的问题,难道就这样“处理”掉吗?我们来看两个案例。案例一:教师声情并茂地…  相似文献   

4.
谈课堂提问     
查泽林 《教育艺术》2002,(12):26-26,40
设计好课堂提问 ,在教学中能变学生被动地“听”、消极地“学”为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学” ,可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及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课堂提问 ,可将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即教师的“教”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进行。课堂提问 ,也应允许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一、课堂提问类型1 课前提问 :传授新知识之前 ,提出前节课重点内容问题或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问题 ,既起到复习巩固作用 ,又能迅速地集中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积极的思考状态 ,便于组织课堂教学或导出新的课题。2 课间提问 :新知…  相似文献   

5.
日常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然而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经常“答非所问”。学生为什么会“答非所问”?我们借着一节常态课中的两则教学片段探究学生答非所问的原因,从中思考教师的提问行为,给一线教师一些启迪。虽然两则教学片断不足以看清日常课堂教学的全貌,但是,这是一节常态课,教师不自觉地流露出的习惯性行为,常常隐含着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如果我们能从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中感悟到什么,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师露西在中国教大学生英文写作 ,她的课深受学生的欢迎。然而令她烦恼的是 ,每当她询问学生有没有问题时 ,同学们都会紧张地埋下头来。露西不明白 ,为什么美国学生的问题多 ,而中国学生不爱提问?是他们全明白了吗?其实中国学生的疑惑也很多 ,可是他们脑海里压根就没有提问题的意识。为什么我们的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呢?这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经过十多年的教育 ,已经建立了这样的一个信念 :回答问题错误或提出荒谬的问题 ,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和嘲笑 ,有谁能保证自己的回答和提问每次都是正确的 ,不被批…  相似文献   

7.
吴正东 《考试周刊》2013,(70):56-56
<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提问的问题有所暗示,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教师也不要立即纠正,而是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提出补充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地加以纠正。一、提问的基本要求在数学课堂上问什么?如何问?颇有一些学问。那么怎样讲求提问的方法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大致有以下三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师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课是目前新课程背景下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而教师的提问是其中的关键方面.以下我们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位教师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课“怎样烧开水最省煤气”为例来说明教师如何进行“预设性提问”与“生成性提问”.[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课堂是一潭湖水,那么“活”的问题便是激活湖水的催化剂。怎样设计“活”的问题,是这一课型的核心所在。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尝试。一、开放教师的思想,活化教师的思维反思传统的教学,就提问而言,我们不难发现,我们面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都是较为死板、乏味的,如“这篇文章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人物具有什么性格特征?“”词语表达什么意思?“”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似乎逢问必有“什么”,这样毫无生气,毫无人情味的机械的问题,每节课都缠绕在学生的耳边,久之便成了课堂的催眠曲。这样的课堂怎能成为学生的乐土,又怎能激…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关键是要充分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创新性学习的理念,有机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为此,联系自己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谈谈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三个层面.一、在“自主”提问中开发探究思维“自主”精神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语文课的精髓.很多教师普遍认为:“探究性阅读”要从学生的问题开始,但我更深的体会是课堂上多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这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精神.现在反思我们以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在“自主”学习方式上的最大失误就是老师代替学生过多地提问,问的方式,问的角度,问的语言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认为这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但真正一堂课下来,收效如何?结果事倍功半.如何培养学生课堂上自己提问,我认为首先是要让学生“敢问”,然后才“会问”.但不管问题提得怎样,哪怕是幼稚,错误或一文不值,只要是学生“自主”的,就有助于培养“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围着教师准备好的一连串问题展开学习 ,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 ,尖子生的“演练场”。为了改变这种现象 ,我们采用了让学生设计“问题单”的方法 ,即在尝试解决问题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先让学生自由结伴成组 ,再让每个学生自行设计一份相互提问的问题单 ,在组内相互提问并作出回答。下面以“平均数的含义和求平均数应用题”一课为例说明。一、新知识引入时的“相互激疑式”提问“相互激疑式”提问 ,是指设计者针对自己或估摸对方学习中可能产生的疑点 ,故意设计疑难 ,制造悬念 ,以激起提问。课一开始 ,教师出示下表…  相似文献   

12.
“学会提问”是新时期教育改革针对陈旧的传统教育弊端提出的要求。但是,大家对此存在很大的分歧,这很容易导致在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学会提问”的一些关键问题,找出症结所在,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学会提问的意义,使学会提问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活动。问题一:学会提问是教学目的还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肯尼思·H·胡佛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遗憾的是,提问课中常常是按照教师问学生答的反应模式进行。”①肯尼思·H·胡…  相似文献   

13.
时下大多数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一个通病:只关注教师如何提问,而很少着眼于怎样引导学生提问。在这种教师课前精心设计问题,课上循循善诱,步步启发,最后“请君入瓮”的局面下形成的学习心理必然是被动的、消极的。那么,作为一线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地引导学生提问,使课堂设问更切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学习实际,充分发掘他们的深层潜能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探索者,从而在课堂中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规律设计问题。课堂提问应注意如下几个要求:一、问题要提得正确,不能出现概念性错误。有位教师这样提问:“昨天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大家想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哪些是相等的?哪些是互补的?”学生回答:“同位角、内错角是相等的,同旁内角是互补的。”他们的问答中缺了前提“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是得不出“相等”或“互补”的结论的。丢弃必要的条件是导致问题出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社会需要具有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人才,这种需要从未像现在这样紧急和迫切。时代在呼唤我们“学会提问”。然而,事实证明我们对学会提问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学会提问是教学目的还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小学生不可能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训练小学生提问是不是浪费时间?”、“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是‘虚假的’还是‘真实的’?怎样有效的培养学生提出真实的、有价值的问题?”此类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要运用这种学习方式,教师的帮助、引导很重要。如何帮助学生学习,怎样引导学生思考,实践证明,提问是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思考、探究的有效途径。“问”,作为课堂教学一种简捷、有效的手段,如果运用得当,对新课引入、难点分化、课后小结、旧课复习会起到很好的作用。那么,在课堂提问中应该注意什么、怎样进行提问呢?一、把握提问的原则1.提问应关注学生。教师的“问”必须要在启发上下工夫。富有启发性的“问”,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又不能”的时候,通过巧妙的提问,给…  相似文献   

17.
曾聆听某教师教学“百分数”,课始让学生提问,一学生提了这样—个问题:“百分号怎么写?”我想,这是一个缺乏价值的提问,既然提问的学生已经知道了百分数有百分号,那么他肯定见过百分号,也知道百分号该怎么写。所以,提这样的问题,纯粹是为了提问而硬编出来的,是将自己已经知道的知识改编成一个问题而提出来的,并非源于学习者内心对知识...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课堂提问或课外作业,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差错时,教师都不要急于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而应当启发他们开动脑筋,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和试着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例如,在关于元素一节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里,各元素是以游离态还是以化合态存在的?学生回答:“氧气以游离态存在,二氧化碳以合态化存在。”这个回答,说明学生对“游离态”、“化合态”所指的对象模糊不清。这  相似文献   

19.
部分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了。其实不尽然,我们认为提问主要作用是调动学生积极地思维,养成敏捷思考,迅速回答问题的习惯,有利于掌握知识。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的许多创造性活动都是通过教师提出的适宜问题引导出来的,以往我们对此重视不够。在课堂教学的提问中常发生以下几种不良情况: 1、提问的随意性 提问的目的不明确。该问什么,要问谁,怎样问,为什么要问,事先没有考虑好,临时信口开河地提出几个问题,往往不是太难了就是太容易了。问题提得难了,就不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水平,每次提问只限于教师和少数几个学生之间的思维活动,而大多数学生处于消极状态,提问收不到预期效果;反之,若教师提出的问题太容易了,学生根本用不着动脑筋,都可以正确地回答,这样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也起不到良好作用。 2、提问的机械性 部份教师在提问中伴有大量的不规范的口头语,讲述了几句便机械地随口发问:“懂不懂啊?”、“会不会啊?”、“能不能算啊?”学生应答的便是“懂了……,会了……”表面看来教师问得起劲,学生答得有力,真可谓是双边活动频繁而又热  相似文献   

20.
一、精选内容,针对性提问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知识,还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问的内容首先要具有针对性:一是要针对教材的实际,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服务,切忌“胡子眉毛一起抓”,影响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开花和结果》课中,应提出“为什么一朵花中花蕊是主要部分?”这样突出重点的问题,少问、不问学生“自然界中有哪些花,花瓣颜色怎样?”等次要问题。二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疑难。学生往往在新旧知识的比较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一般思维向演绎思维过渡时等情况下会存在较多的疑问和困难,若教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