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犤教材分析犦《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群旅游者出于同情心,从食肉鸟口中救下一只幼龟,却使龟巢里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倾巢而出,导致成百上千的幼龟受到伤害。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犤学情分析犦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着关注的热情。所以对于这篇课文,学生是有学习欲望的。但是,学生的关注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学习本课,除了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学会理性地思考,进而引导学生保护大自然,探…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自然之道》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将头探出巢穴,欲出又止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出于好心,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我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听了一节课,上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课文《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讲"我们"一行七人在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时,要求一个生物学家向导从嘲鸫口中解救了一只探路的幼龟,从而使得巢中其他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随即鱼贯而出,结果数十只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教学从听写生字开始,然  相似文献   

4.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出于好心,他们不顾向导劝阻.赶走食肉鸟,强迫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相似文献   

5.
文本解读《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的一篇主题课文。讲的是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人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食肉鸟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听了一位教师执教《自然之道》(小学语文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下册)一课的教学,其中一些环节令人深思。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他们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结果,成群的幼龟在错误信息的诱导下鱼贯而出最终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听了一位教师执教《自然之道》(小学语文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下册)一课的教学,其中一些环节令人深思。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他们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结果,成群的幼龟在错误信息的诱导下鱼贯而出最终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一幕使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与愧疚之中。  相似文献   

8.
《自然之道》是小学四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和同伴以及一位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故事。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后悔。  相似文献   

9.
《自然之道》是小学四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和同伴以及一位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故事。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有篇课文《自然之道》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群人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生物学家向导的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让我联想到听过的一些阅读课,不尊重文体特征,随意曲解课文教学内容,让人啼笑皆  相似文献   

11.
罗树庚 《辽宁教育》2003,(1):105-106
<纸奶奶的生日>是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儿童科普文章.文章创设了纸奶奶过生日,各种各样的纸向纸奶奶祝寿这样一个情节,用生动的语言向人们介绍了几种特殊纸的特点和作用,从而反映了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这篇儿童科普文,是在课程改革新理念、新精神的指导下,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文章.学生通过对该文的阅读,不仅能丰富纸的科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极大地增强创新意识.根据课文特点,考虑到它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在教学设计上紧扣"合作、体验、探究"六个字,努力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所感悟与体验,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一、课件引入全文 1.在正式学习文章之前,将事先针对这篇课文而做的课件展示在学生的面前.由于画面是结合学生心理特点而设计的,所以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一、课件引入全文   1.在正式学习文章之前,将事先针对这篇课文而做的课件展示在学生的面前.由于画面是结合学生心理特点而设计的,所以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正如一篇好文章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一样,好的课堂教学整体方案必须设计好“导入新课”这第一环.我比较注意做到以某篇课文的教学目的为依据,紧紧抓住该篇课文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包括思想状况、能力状况、知识  相似文献   

15.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知道幼龟是怎样离巢入海的。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小珊迪》是六年制语文第七册(24课)新选编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写了小珊迪卖火柴给人换零钱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而悲惨死去的故事,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和残酷,热情地赞扬了小珊迪的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贡。文章是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写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教学时可分四步进行。一、感知课文,直奔中心。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入手,要求学生自由地轻声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总体印象,问:小珊迪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课文写了他干什么?他是怎样卖火柴的?后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后,再引导他们找出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17.
杨柳 《考试周刊》2008,(1):66-67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举足轻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全面完整地学习每一篇课文,使这一学习过程也成为一个完整的语篇.课堂讲授应包括对语篇产生的文化背景的介绍、语篇结构的分析及文章中其它细节部分衔接的学习,而不仅仅是对课文中难句、语法、词汇的局部讲解.  相似文献   

18.
【阅读指向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编写,《自然之道》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儿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那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坚持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结果导致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食,自然的规律使我们震惊。《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数据翔实,通过黄  相似文献   

19.
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构成这篇课文的字、词、句、段是有机组成部分。要读懂一篇课文,就必须抓住课文的整体结构,强化部分教学。我认为: 一、抓审题,着眼于整体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它不仅概括了文章的主要  相似文献   

20.
一、抛开文体,随意解读文本教学中,从一篇课文教学的开始到结束,对文体不管不顾,一字不提该篇课文是什么文体,始终以“文章”称之。学生学完了课文尚不知是什么文体,只知学了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