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生借书记》是一段简明扼要的笔记,通过一个贫苦的年青人借书读和作者激励他爱惜时光刻苦攻读这样一件小事,说明贫与富两种不同的求学态度:贫苦而有志读书的人,知书得之不易,故能力学不倦,有所成就;富贵而无志读书的人,藏书万卷而不惜,游手终日,空叹“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这一段笔记分为四个段,也就是作者记叙这件事的四个层次。首段以黄生“借书”引出论题“书非借不能读也”。一个“借”字,在平易中包含着很深刻的求学之道。古今中外,许许多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在艰难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阅读     
《现代语文》2004,(10):24-31
阅读下文,完成1-3题(8分)黄生借书说(节选)①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行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螵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②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余幼好书,家贫难致(2)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2、第①段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证了什么观点?(2分)3、本文的作…  相似文献   

3.
刘斌  韩琨 《现代语文》2009,(10):54-55
明清传奇之一《桃花扇》是一部不朽的历史剧名著。其主旨,即剧中《开场》中所说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全剧有两大线索:一是明线,即“离合之情”,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线索;一是暗线,即“兴亡之感”,作者在剧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他本人在南明灭亡、江山易主时的感怀之情。  相似文献   

4.
苏轼《又答王痒书》是一篇讨论读书之法的绝妙篇什,其间所谓“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及“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云云,真可谓夫子自道,是苏轼一生求学读书的经验之谈.然而苏轼之后,人们往往惊叹其来去无端,如行云流水,“读子瞻书,见才矣,然似不读书者”.读书而使人感觉“似不读书”,这正是苏轼散文的功夫所在.而这功夫,笔者认为就是苏轼的“闲暇自得”.对于“自得”,苏轼本人是颇以为自豪的.他平日论文,一贯反对“程式文章,千人一律”,主张“闲暇自得”,不赞成为作文而作文,说文章“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说自己“未尝敢有作文之意”.纵览苏轼的散文,大率都是缘乎己情己心的“自得”之文,而绝少应酬阿谀之体,这是得到时人和后人的首肯的.“自得”而冠以“闲暇”并不意味作者“无思”“无虑”、文字游戏,除人们常说的自然为文外,还体现了多方面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5.
“名”教 1945年,林伯渠的小儿子6岁,要上学了。林老对儿子说:“上学,该有个地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用三’吧!”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林老语重心长地解释道:“‘用三’者,三用也,即用脑想问题,用手造机器,用足踏实地!”“联”教明朝著名文学家和书画家徐渭,晚年曾撰写一副令人费解的家教奇联:“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上联说,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下联说,年纪大了,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点书,可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徐渭意在告诫儿孙后辈要珍惜时间,趁早好好读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2.围绕“石”“、潭”两字,了解作者所描写的小石潭周围的环境景物,理解作者借美好风物寄寓自己怨愤抑郁的心情,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3.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媒体】PPT【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作了自我介绍,你们猜猜陶老师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吗?(指课件上本人笔名陶近涓,意为“近水楼台先得月”)中国文人有一句话说“:一山一水真朋友,一花一鸟好兄弟。”文人大多失意郁闷而寄情山水,我也是“醉翁之意不在…  相似文献   

7.
教材简析《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作者由游览三味书屋的所见、所闻、所感联想到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借以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全文借物喻人,饱蘸着浓厚的文化意蕴。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引起期待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想露一手,行吗?(师板书篆书“早”),想说什么?2.激情: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的确是一个“早”字,这“早”和“梅花”和“花苞”有联系,你信吗?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明白的。3.齐读课题。点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  相似文献   

8.
享受读书     
读书是一种陶冶心性的雅事 ,兴之所至 ,便一卷在握 ,悠游其间 ,与作者心神交汇 ,灵犀相通。其情洽洽 ,其乐融融 ,尽享读书之乐 ,亦深得生活张驰之道。读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享受。我读书仅凭喜好 ,不沉迷于书中的“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于是 ,读起书来杂念全消 ,心净无尘 ,轻轻松松。记得曾读过曾国藩致其诸弟书 ,他在信中告诫说 :“盖士人读书 ,第一要有志 ,第二要有识 ,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 ,不敢以一得自足 ,如河伯之观海 ,如井蛙之窥天 ,皆无识者也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读到此句 ,虽…  相似文献   

9.
《黄生借书说》的中心论点被传统地认为是“书非借不能读”,我们觉得应为“知幸与不幸”。其理由如次。首先,从文中的几个观点之间的关系来看。全文有两大部分,一是告语,二是希望。告语之初,作者先从反面提出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接着以“子不闻藏书者乎”设问,引出三种有书不读者:“天子”,“富贵人”,“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从特殊到一般,证明“书非借不能读”者大有人在。之后,再用“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拓开一层新意,由书及物,通过借物青和持物者两种不同表现的对比,着重剖析难得青为贵,易得者为轻的心理状态,从根本上揭示了“书非借不能读”这一不合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告语的第二段,作者以自己做官前后的亲身体验作对比,从怀念到自责,发出了“借者之用心专,而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我以为应以《红搂梦》的“立意本旨”为主,再结合有关考证、史料,进行归纳、概括,而不应该是其它。《红楼梦》一开始就有“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又说:“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可见《红楼梦》的“立意本旨”就是作者所隐去之“真事”,即所历“梦幻”之后的感受。总的看来是:借“通灵”,说“梦幻”,说“梦幻”,隐“真事”;隐“真事”,立“本旨”。所以,只要寻出作者所隐去之“真事”,《红楼梦》的“本旨”,即主题思想便豁然开朗了。  相似文献   

11.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文质兼佳的美文。在引导学生体会归有光的读书乐趣时,我认为把“借书满架”之“借”译为“借来的”有些牵强,不能与作者此时的心境相协调。那这“借”字该如何理解呢?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我的体会是为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切不可把现成的答案交给学生,以图省事,而应从多方面发启学生理解课文。设计好问题,便是诸多方面中的一个方面。精心设计好一些“阶梯题目”,把学生的思路一步步引向深入。如《在仙台》一文的后面有这样一个思考题:作者为什么说他在仙台学医时是“颇受优待”的?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1)作者在仙台受到了哪些优待?(2)作者称这些优待是什么样的优待?(3)既是这么的一点优待,为什么还说“颇受优待”?(联系当时当地的一些特殊情况想想。)这三个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启开“心灵的窗扉”,达到初步能读书的境地,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理解课文内容要注意弄清当时当地的一些特殊情况。设计提问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储备,让  相似文献   

13.
李继高先生编著的《名人读书艺术》的内容特点:一是论及了读书问题的方方面面,如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等;二是书中论及的读书方法都是老作家、老学者的经验之谈,可学可行;三是借名人之口谈读书,有“名人效应”;四是本书作者在每篇文后所作的“提示”准确清晰。该书对人们的读书学习具有鼓励、指导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生借书说》题解“说”是一种文体,有的是直接说明一个道理,如韩愈的《师说》;有的是就某一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见解或寓意讽谏,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袁枚这篇《黄生借书说》,就是借黄生借书这件事,写出自己对读书的看法,勉励后学;借题发挥,寓意深刻。“生”原是对人出生的泛称,如“先生”“后生”;后用  相似文献   

15.
教学要求:着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点:了解“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教学难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教学方法:在教师主导下,学生自己尝试学习。一、审题:(出示尝试题)1.用课文中的语句解释“草船”一词。(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草把子排在两边的船。)2.谁向谁借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3.课文的重点词是什么?(“借箭”)通过审题知道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事记叙文。所以应写出“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读题时重音  相似文献   

16.
写作能力的培养既靠写作,也靠修改。我国古代的写作教学,很重视作文修改,这里我想谈谈我国明末清初著名语文教学法家唐彪在他的著作《家塾教学法》——我国第一部以“教学法”命名的语文教育专著中对文章修改的论述。首先,修改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步骤。唐彪说“文章全借改窜”,“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并举例说:“文章最难落笔便佳。如欧阳永叔为文,既成,书而粘之于壁,朝夕观览。有改而仅存其半者,有改而复改、与原本无一字存者。乃知文章全借改窜也。欧公尚然,人可以悟矣。”(《家塾教学法·读书…  相似文献   

17.
利用历史进行道德教育,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绕.梁任公曾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那么,在小学历史教学中,从哪些方面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呢?(一)讲述历史上的优秀  相似文献   

18.
初三语文第六册第六、七单元共选编八篇文言文。学习时,同学们除注重字、词、句的对译,文章的思想意义、写作技巧等基本内容外,尤其要抓住以下几个知识点: 一、关于“说”和“表” “说”是古代文体名,近似于现代文体中的杂文,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内容上大多是一事一议,即借某事或某现象表达作者的见解;形式上则表现为叙议结合,叙是议的基础,议是核心。例如《捕蛇者说》一文,作者借蒋氏捕蛇一事  相似文献   

19.
对于读书,每个人会有自己的见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陶渊明说读书“不求其解”,也有人说读书贵在“涵泳”。王蒙则认为每一个人要掌握自己读书与人生阅历最佳的平衡点。王蒙主张,有两种人不必读书,一种是天才,一种是白痴。天才理当著书立说供人学舌,没时间也没必要读他人著作;至于白痴,书读得再多也白搭;只有中常之人才是读书种子。其实,此辈也可能因读书贪多嚼不烂适得其反。古今为读书所误者岂止孔乙己一人?书读多了,不免眼高手低,自废武功;各书生自立门户互不买账,不读或许明白,越读越糊涂的并不稀罕;书虫大多苛求,感觉幸…  相似文献   

20.
传统阅读教学有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当前的阅读教学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学贵自得——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家早有论述,如孟子就主张“学贵自得”。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还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朱熹强调“读书是自己读书,为学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