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得……”鲁迅先生生的病,刚好了一点,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大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往下又说了别的。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的称呼艺术是十分高超的,它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达到了含蓄隽永的艺术境界,仔细品味,便会发觉其味无穷。一、称呼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革命烈士、爱国青年的无限尊敬之情。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鲁迅先生“向来这样想,这样说”,但当她为革命英勇牺牲后,鲁迅先生不再称她为“学生”了,而是称她为“刘和珍君”,对她表示了极大的尊敬。出于同样的原因,鲁迅先生称与刘和珍同  相似文献   

5.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十册)是一篇传统性讲读课文。它通过回忆几件小事,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认真严肃的态度和仇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除了要围绕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指导学生认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外,还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一、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鲁迅的五件事:第一件是鲁迅先生逝世以后前来追悼的人很多;第二件是鲁迅和作者谈论《水浒传》;第三件是鲁迅和作者谈“碰壁”的事;第四件是鲁迅先生给黄包车工人包扎伤口;第五件是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的事。这五  相似文献   

6.
蒋牧良深受鲁迅先生的影响,对鲁迅先生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不但在文学创作上奉鲁迅为导师,而且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人,做事。他将鲁迅先生奉为终生的楷模,承继他的精神和遗志。他是鲁迅先生的虔诚守护者和追随者。  相似文献   

7.
萧红将鲁迅尊为师长,在先生逝世后的两三年间,陆续写了三篇纪念散文——1938年写了《鲁迅先生记》(一)和《鲁迅先生记》(二),1939年10月又写了长文《回忆鲁迅先生》。《记》(一)是忆写鲁迅生活片断中的点滴印象,尊爱之情犹如温暖、深沉之泉从记忆中涌出;《记》(二)是写鲁迅逝世后对一群庸人的反应所持的态度,充满了孤愤、郁闷之情。而《回忆鲁迅先生》,则是  相似文献   

8.
结合鲁迅先生入选初中教材的文章特点和鲁迅先生的人格特点,对鲁迅先生的作品进行阅读教学时应侧重两个方面:一是要引导学生探究鲁迅作品的语言特点;二是要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19课,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32课)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在鲁迅逝世8年后写的一篇纪念文章。作者通过记叙鲁迅先生生活中的几件平凡的小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认真严肃,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10.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后期的一篇著名杂文,文章举重若轻,嬉笑怒骂,亦庄亦谐,充分展示了鲁迅先生高超的幽默艺术。下面结合《拿来主义》一文略谈鲁迅先生的幽默技巧。  相似文献   

11.
一件小事     
1927年到1931年间,我在杭州教书,寒暑假中得空,就到上海去看望鲁迅先生。1929年8月底,我又到了上海。这时候鲁迅先生住在横滨路景云里。28日那一天,因为鲁迅先生约我晚上去吃便饭,所以我是单人去的。我到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12.
<正>【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逝世九年后,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脉络清晰。课文通过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五件事,说明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赞扬了鲁迅先生关心青少年、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爱之情。【设计理念】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  相似文献   

13.
庄婕 《小学语文》2009,(6):46-4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怀念文章,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中的优秀篇目,周晔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几件小事的叙述,展现了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有力地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品格,读来使人历历在目。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4.
许寿裳(季茀)先生是鲁迅先生终生的挚友,他们在日本同过学,在旧教育部共过事。我认识许寿裳先生,是在一九二五年经鲁迅先生介绍的。鲁迅先生那时在翻译厨川白村的《出了象牙之塔》;在涉及英国文学的地方,得到季茀先生的协助,所以我知道他精通英文。季茀先生像鲁迅先生一样,态度蔼然可亲,谦虚诚恳,乐于助人。他协助鲁迅先生,也就是给未名社很大的支持,因为《出了象牙之塔》是未名社印行的第一本书。他们的友谊与合作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15.
<正>《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后期的一篇著名杂文,文章举重若轻,嬉笑怒骂,亦庄亦谐,充分展示了鲁迅先生高超的幽默艺术。下面结合《拿来主义》一文略谈鲁迅先生的幽默技巧。  相似文献   

16.
许静 《文教资料》2006,(18):49-50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经全面论述过鲁迅先生的小说和杂文,指出鲁迅先生的作品是指引青年应当如何生活、如何行动的,并且确认了鲁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坛主将的崇高地位。凭鲁迅先生作品的深度和广度,这是当之无愧的一个评价。在《呐喊》与《彷徨》中,虽然鲁迅先生描写的大多数是“老中国的儿女”的思想和生活,表现两千多年封建意识的积淀给国民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性带来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但是在近二十篇小说中,均有多少不等的少年儿童形象。鲁迅先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刻画了这样两类不同的少年儿童的艺术形象:一是从肉体到精神受到严重…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回家不久,北京的形势又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吴佩孚、张作霖相继率兵进京,带来了肃杀气氛。一些反动文人更乘机想方设法勾结军阀,妄图暗害鲁迅先生。形势对鲁迅先生十分不利。一九二六年七月,鲁迅先生接受了厦门大学国文系的聘请,决定离开居往了十四年的北京去南方。八月二十六日下午四时二十五分,鲁迅先生不得不  相似文献   

18.
鹭焱 《初中生》2007,(4):14-17
《藤野先生》是鲁迅散文中的名篇。藤野严九郎先生是作品中的原型,他是鲁迅先生终生感激和怀念的老师。这篇散文记载了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医校时和藤野严九郎先生的师生之情。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一生使用过140多个笔名,这些笔名是鲁迅先生思想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通过考释鲁迅先生“宴之敖者”这个笔名的出典及其深刻寓意,揭示了作为共产主义战士的鲁迅的深沉的无产阶级情愫以及执着灵活的克敌制胜的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一个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先生,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里的章太炎先生,一个是《藤野先生》里的藤野先生。三位老师伴随了鲁迅先生的童蒙与成长,对鲁迅思想的形成与人生的态度有着重大的影响。透过鲁迅的文笔,从三位老师身上,或可窥见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寿镜吾先生是鲁迅的童蒙老师。资料记载,他"愤于洋人跋扈,清廷丧权辱国,以不买洋货、绝意仕进明志,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