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病人问题为基础、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临床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强调从问题着手,应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是一  相似文献   

2.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构建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信息时代、学习化社会背景下学生学习化学的必然要求。它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参与性和合作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通过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启发学生发现规律,达到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发现、收集信息,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  相似文献   

4.
环运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青睐。学案是教师围绕学习目标、基于问题和任务设计的。是在课前引导学生预习,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学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探究、解答和交流、研讨、反思,进而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的学习方案。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导学材料,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策略,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疏导和指导,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深层理解知识,掌握学习策略的教学活动。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一、精心编制学案,契合小组模式学案教学采用“导、学、议、展、评、练”的步骤,凭借学案作为导学提纲,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  相似文献   

5.
问题教学法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一种教学方法。它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实施,以问题为核心的"问题链导学"的优势已日渐凸显,它是革除传统教学弊端的手段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泉。问题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审美感悟、陶冶情操、增长技能,提高语文  相似文献   

7.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让学生有准备的去学习,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如何能结合新课标要求,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知道重难点并初步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为新课的学习和探究做好准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以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为特征,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普通高中新<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谈几方面体会.  相似文献   

9.
一、注重问题设计 ,培养问题意识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教学过程中 ,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发展学生智力为出发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应做到三点 :一是教师应引导学生敢想敢问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鼓励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 ;二是对学生的奇想、怪想、假想给予肯定 ;三是努力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激发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索创新精神。二、注重学习方法 ,培养学习能力学生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会发现问题、分…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学习。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与体验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和  相似文献   

1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让学生有准备的去学习,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如何能结合新课标要求,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知道重难点并初步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为新课的学习和探究做好准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历史、体验历史、感悟历史,总结和吸取经验,解决历史和现实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促进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结合教学实践,下面我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为中心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藉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能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4.
林智 《成才之路》2009,(20):87-8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探究型学习摆在突出地位,强调在各学科领域,为学生创设探究型学习的空间,其目的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现行的探究型课堂教学是指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教学。具体地说,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其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15.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更需要学生具有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的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6.
夏丽香 《考试周刊》2010,(16):173-173
探究性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或小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科学、人文等多方面知识及能力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体验科学过程、理解科学本质、领悟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方法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学习模式。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提出并解决问题来获得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下面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为例来探索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7.
转变学生的学爿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它的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牛以及生牛问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体现.传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和陈旧,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学习贯彻了新的课程理念、教学理念.在其视野中,课程内容、信息来源、学生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尽管人们对研究性学习特征的认识众说纷纭,综合研究者的看法和表述可以认为,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开放为渠道是研究性学习不可或缺的特征.这些特征不仅在理论上得到了充分的表述,而且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具体落实.张强则主张构建“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的问题教学模式.还有人认为研究性学习要教给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常用的科研方法、资料收集和分类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科,它十分重视探究和主动学习。而探究始于问题,因此我们要以问题为纽带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詹明静 《历史教学问题》2007,(3):105-106,109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发展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有效教学法。它要求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课学习内容编制出学案,把学习的主题分解成若干个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预习,然后带着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