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青  吴洁  李锋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1):156-160
镇江科技能创新人才培养主要落脚点放在其创新能力提高上。针对镇江30个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搜集问卷,其中191有效调查问卷,从科技创新人才激励、人才成长、人才政策、人才环境、人才交流五方面实证研究基于创新能力镇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通过统计检验,验证人才成长、人才环境、人才交流对于基于创新能力镇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具有显著正相关影响。通过分析关键影响因素,促进提高镇江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因此将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看作一个复杂巨系统问题,基于WSR系统方法论视角,从物理发展、事理发展和人理发展三大维度构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并结合2035年远景目标,利用2010—202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对其纵、横向发展态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水平呈现整体递增、稳中向好趋势,但综合得分低于江苏和浙江两省,尤其在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科研条件及人才科技创新产出等方面与上述两省仍有一定差距。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评价提出构建多元化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评价体系、建立“政产学研”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创立长江经济带省市人才协同评价机制等建议,并对上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高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深化国际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合作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不能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的基础上,重新定位高校科技人员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研究对象,探索科技人员创业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导师-项目-团队”人才培养体系,丰富和拓展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同时,带动大学生创业由单纯复制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  相似文献   

4.
金融科技正在重塑金融产业生态,增加了金融风险管理难度,金融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金融行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人才培养促进行业创新,行业创新孕育着人才的发展。人才培养既要与产业升级和动能转换匹配,也要能够成为产业升级和动能转换的新动力。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应该是一个动态和持续的过程,需要融合各方优质资源,打通人才动态、持续培养的通道,以人才培养促进行业创新,以行业创新推动人才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与教育的竞争,创新人才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要素。基于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和高校人才培育现状,从创新学术、商业管理、大国工匠和商业创业四个维度合理编制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创新人才指数。结果显示:(1)中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与学校综合发展水平具有较高一致性。(2)中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态势。(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之间存在强关联性,区域经济是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撑条件,而高校创新人才也会积极“反哺”区域发展,形成正向循环。为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系统部署,高校应从人才自主培养、校企联合培育、教育资源整合三个方面着手,不断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力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是我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博得先机的重要保障。文章首先从国际格局、现有政策和科技教育现状指出我国急需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然后,基于国际视野动态审视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理论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思考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批判性认识和关键问题;最后,在科学学习兴趣、科学教师培养、绿色通道、协同赋能、构建生态和纵向研究等方面对我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提出建议,以期推进我国相应的政策布局与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7.
创新人才培养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工程。本文回顾了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其对科技创新投入和创新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制约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原因,并从强化创新观念、对高校进行科学分层与定位、建立健全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创新人才培养规模等方面提出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8.
理工科院校“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奕曦  黄婷婷 《科教文汇》2011,(4):86-86,90
"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理工科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笔者对五所理工科院校进行了"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的随机抽样调查,根据统计数据对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和结论。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的创新正逐步成为福建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在分析福建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人才缺少、科技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不断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加快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广东农业科技创新需求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广东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广东农业科技创新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分析高校人才培养与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与差距,为涉农类高校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加快培养大批科技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基于前期调研,提出创新、创造过程是一种问题解决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动态创新能力培养定位,围绕典型企业相关实践做法,分析了重大项目实践、组织学习机制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动态能力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策略模型及相关策略途径。  相似文献   

12.
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激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21世纪的今天,知识经济成为了主宰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尤其是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资源,已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最终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了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客观环境、个人素质和再教育方面的构想,并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激励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孟梦 《科教文汇》2013,(36):55-56
本文从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人才培养入手,阐述已有科技竞赛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结合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具体实践和积累的经验,分析通过科技竞赛来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关于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阶段,必须要有一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科技创新人才来承担起建设重任,文章以培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为目标,通过分析总结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过程和环境,分析影响青年科技创新人员成长的影响因素,最后就如何促进有利于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海  沈田 《科教文汇》2012,(3):31-32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在科技创新,关键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在创新教育模式。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与手段、评价机制等方面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技术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和拔尖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为有效提升农业院校工科人才创新实践能力,本文提出了保证实践教学地位、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推行第三学期制、拓展实践教学资源、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监督管理制度等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法.在该方法的培养下,农业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切入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结合目前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下,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切入点。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必须同时调动教、学双方的创新积极性,构建适于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人才成长的动力系统,采用多渠道、多方式、调动多方积极性的综合培养方式,明确把创新作为对学生的要求,以保证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我国经济社会要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教学科研团队是高校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拥有优质的实验平台、师资力量和科研氛围,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优势资源。本文以教学科研团队为依托,从实践团队建设、课程模式改革、研究成果凝练、配套政策制定等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实施策略,以期为高校培育创新人才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传承知识、创新科技、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协同创新中具有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高校要通过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突破内部机制障碍,打破对外体制壁垒;推进校园文化创新,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担负起在协同创新中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四创新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以来,我院坚持出成果出人才并重,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制定了科技创新人才战略,明确了各阶段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和方针,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全院人才队伍结构明显改善,优秀人才不断涌现,队伍竞争力显著提高,研究生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一)队伍结构与人员素质1规模总量控制,人员动态更新,优化创新队伍结构我院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和转岗分流,队伍不断精干、优化。2003年底,在编职工数为43760人,比1998减少了30%。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